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增生性瘢痕皮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两组,并提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进行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均有表达。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与AngⅡ受体基因的表达相类似;AGT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增加,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减弱。结论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的AT1和AT2的基因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调节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人增生性瘢痕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AT1和AT2受体在18例增生性瘢痕和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AT1和AT2受体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膜、真皮毛细血管。在生长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T1和AT2受体表达增强(P〈0.05),成纤维细胞亦可见较强的阳性染色信号。随瘢痕逐渐成熟AT1和AT2受体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受体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深入研究AT1和AT2受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产生的变化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E在18例增生性瘢痕和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用ELISA法测定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正常皮肤中,ACE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附件包括毛囊和汗腺.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增强,阳性染色信号仍定位于表皮层,在成纤维细胞中未见阳性染色信号.随瘢痕逐渐成熟,ACE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皮肤.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正常皮肤可检测到Ang Ⅱ,含量为(15.36±5.40)pmol/mg蛋白,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产生明显增加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63.58±12.30 pmol/mg蛋白,P<0.05),在成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Ⅱ的含量下降(27.64±7.50 pmol/mg蛋白,P<0.05).结论皮肤组织具有独立合成Ang Ⅱ的能力;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和Ang Ⅱ产生的变化规律提示,在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Ang系统被激活,Ang Ⅱ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进一步研究Ang 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Ⅰ型(angiotensinⅡtype1,AT1)和Ⅱ型(angiotensinⅡtype2,AT2)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AngⅡ受体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Ⅱ受体的表达,用3H-TdR的掺入法检测AngⅡ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可见AT1和AT2受体表达,阳性染色信号较正常皮肤增强。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显示在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T1和AT2受体密度分别为(10.69±2.15)fmol/106个细胞,(4.9±1.05)fmol/106个细胞。RT-PCR结果显示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在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Ⅱ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3H-TdR的掺入率,AT1受体阻断剂Valsartan明显抑制AngⅡ的这种促进作用,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明显增强AngⅡ的这种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通过激活AT1和AT2受体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产生调节作用,AngⅡ产生异常和受体表达比例失衡可能导致瘢痕的过度增生和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比较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产生的变化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E在18例增生性瘢痕和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用ELISA法测定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II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正常皮肤中,ACE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附件包括毛囊和汗腺。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增强,阳性染色信号仍定位于表皮层,在成纤维细胞中未见阳性染色信号。随瘢痕逐渐成熟,ACE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皮肤。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正常皮肤可检测到AngII,含量为(15.36±5.40)pmol/mg蛋白,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II产生明显增加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63.58±12.30pmol/mg蛋白,P<0.05),在成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II的含量下降(27.64±7.50pmol/mg蛋白,P<0.05)。结论:皮肤组织具有独立合成AngII的能力;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和AngII产生的变化规律提示,在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Ang系统被激活,AngII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进一步研究AngII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Ang Ⅱ type 1,AT 1)受体和2型(Ang Ⅱ type2,AT2)受体蛋白和基因以及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在人扩张后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病理特征以及AT1和AT2受体表达的变化,提取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总RNA后,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受体在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扩张后皮肤组织中AT1和AT2受体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在扩张后皮肤中ATI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比增加约3倍(足0.05vs正常皮肤);而AT2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仅有轻度增加,且差异并不显著(p0.05vs正常皮肤)。和ATI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类似,AGT mRNA也在扩张后皮肤中表达显著增强,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只0、05vs正常皮肤)。结论:在皮肤扩张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受体AT1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受体参与扩张后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和2型(AT2)受体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角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ACE、AT1和AT2受体在12例银屑病患者典型皮损和非皮损以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ACE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AT1和AT2受体在整个表皮层均有阳性表达,但荧光信号较弱。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处,ACE、AT1和AT2受体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似。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ACE表达明显增加,整个表皮层均可见较强绿荧光颗粒,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亦可见绿色荧光颗粒。和ACE的表达变化类似,在银屑病皮损中AT1和AT2受体表达也明显增加,表皮全层可见分布密集的荧光颗粒,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也可见荧光颗粒。结论: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AngⅡ产生和其受体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其受体参与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介导的生理、病理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AT2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肾脏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介导的生理、病理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AT2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肾脏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losartan、PD123319作用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DNA含量的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0^-8mol/L-10^-5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DNA含量增加(P〈0.05);losartan能几乎完全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PD123319对此作用几乎没有影响。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生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AT2R)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SD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应用AT1R、AT2R和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ERKl)受体阻断剂进行干预,分正常组、单纯损伤组、PD123319组、valsartan组、PD98059组、valsartan+PD98059组,于术后14d取材,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AT1R、AT2R、ERK1 mRNA和蛋白质在血管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纯损伤组、PD123319组和PD98059组ATIR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组、valartan组、valsartan+PD98059组(P〈0.05),经PD123319阻断AT2R后,AT1R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单纯损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正常组血管壁中无AT2RmRNA和蛋白表达,经valsartan阻断AT1R后,AT2R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单纯损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抑制新生内膜增生过程中,AT1R和AT2R两者间并不存在表达量上的此消彼长,可能是建立在信号转导基础上的功能调节关系,推测A1、2R通过灭活AT1R激活的ERKI,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与毛细血管瘤发生、发展及自然消退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T1和AT2受体在29例毛细血管瘤和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仅见AT1受体表达,未见AT2受体表达.在消退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同时检测到AT1和AT2受体阳性染色信号.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AT1和AT2受体参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皮肤附件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型(AngⅡ type1,AT1)受体和2型(AngⅡtype2,AT2)受体在人正常皮肤毛囊、汗腺、皮脂腺中的表达和分布,探索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学技术检测AT1和AT2受体在13例正常皮肤附件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所检测的13例标本的皮肤附件中AT1和AT2受体都有表达。在汗腺,皮脂腺,AT1和AT2受体在腺上皮细胞有较强阳性染色信号。在毛囊中,AT1和AT2受体在外根鞘、内根鞘上皮细胞中表达较强,但在毛乳头未见阳性染色信号。结论:AngⅡ受体AT1和AT2在皮肤附件中表达和分布提示,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受体参与毛囊、汗腺、皮脂腺的发生、生长和损伤后再生,进一步研究AT1和AT2受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皮肤附件疾病的发生机制,改善深度创面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并探讨其抗瘢痕的潜在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一定浓度的AngⅡ、Ros、GW9662作用下,采用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情况.结果 CCK-8法吸光度A值、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Ⅰ)、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mRNA以及蛋白表达,AngⅡ组分别为1.082 5±0.007、6.45±0.97、4.92±0.86、2.92 +0.41、2.78±1.04;Ros+AngⅡ组为:0.722 4±0.012、1.82±0.34、1.78±0.27、1.57±0.46、t.68 +0.39. Ros组为:0.554 7±0.012、0.97±0.12、1.07±1.08、1.05±0.43、1.14±0.36;GW9662+ Ros+ AngⅡ组为:1.0560±0.005、5.83±0.24、4.47±0.32、2.69±0.35、2.62±0.27.CCK-8法吸光度,Col-Ⅰ和FN mRNA以及蛋白表达量,Ang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s+AngⅡ组则使这种效应明显降低(P<0.05).Ros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9662+Ros+AngⅡ组与Ros+Ang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ol-Ⅰ和FN合成增多的效应,可能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硼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机制。方法:取自愿捐献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AT1和AT2受体的表达。取第3~4代细胞,并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10^-2mol/L Ang Ⅱ,10^-7mol/L Ang Ⅱ+10μmol/L Valsartan,10^-7mol/L Ang Ⅱ+10μmol/L PD123319,10μmol/L Valsartan,10μmol/LPD123319共5组: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性变化,观察在阻断AT1或AT2受体情况下AngⅡ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同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可增加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在一定剂量范围内,AngⅡ浓度增加,细胞ERK磷酸化程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0^-7mol/L Ang Ⅱ显著增加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 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1可显著增强Ang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P〈0.05):10μmol/L的AT1受体拮抗剂Valsattan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Valsattan或PD1233191单独刺激细胞并未明显影响ERK磷酸化(P〉0.05)。应用抗ERK抗体显示各组ERK含量一致。结论:AngⅡ通过其受体AT1和AT2可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活性的影响可能是AngⅡ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可能的信号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肾病。但近年来ACEI和ARB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颇有争议。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观察结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动物、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和多重保护肾脏的作用,但其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本文重点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肾病。但近年来ACEI和ARB对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疗效的影响颇有争议。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观察结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