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胰残端和胰管的处理方式乃是防止胰瘘发生的重要环节。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被认为是一种确保不发生胰瘘的术式[1]。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我们对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行该术式时进行了改良,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例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32~61岁,平均51.5岁。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慢性胰头炎伴局部脓肿1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所有8例病人均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则采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另行桥襻空…  相似文献   

2.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7例 ,仅 1例术后并发胰漏 ,其发生率为3.3%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 19例 ,女性 8例 ,年龄 36~ 6 5岁。其中胰头癌 19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4例 ,1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术中损伤壶腹部无法修复。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采用Child术式2 6例 ,并在胃肠吻合口以下的远近端空肠间常规行侧 -侧吻合。其中胰肠吻合的方式为 :胰腺 -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5例 ,胰管 -空肠粘膜端侧吻合 7例 ,捆绑式吻合 14例。采用胰 -胃吻合 1例。 2 7例中胰管中置管 2 4例 ,并同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法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科在62例3D LPD术中应用改进胰肠吻合方式:间断贯穿缝合胰腺断面,按“洪氏一针法”固定胰管内引流管,单针Prolene线对胰腺断面及空肠前后壁两层连续缝合。结果 62例均施行3D腹腔镜下完成标本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247.1±30.2)min,胰肠吻合时间(12.6±4.7)min,术中出血量(189±66)ml。术后住院时间(12.3±4.7)d。术后发生A级生化漏59例(95.2%),B级胰漏3例(4.8%);其他并发症:胃肠排空延迟4例(6.4%),胆漏3例(4.8%),腹腔感染1例(1.6%),术后出血1例(1.6%),术后肺部感染2例(3.2%)。术后病理:胰头癌13例,胰腺肉瘤1例,胰腺局灶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肿块性胰腺炎5例,胆管癌17例,胆管腺瘤1例,十二指肠癌1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10例,胰管黏液性乳头状瘤(主胰管型)1例,胃癌侵犯胰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漏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同一术者9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采用的胰肠吻合方式,分为端端套入捆绑式(A组,n=42),端侧吻合式51例,其中端侧套入(B1组)为15例,因胰管直径限制未能行胰管对空场粘膜吻合,端侧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B2组)36例。结果端端套入捆绑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为4.76%(2例),采用端侧吻合方式的(B1组)胰漏发生为20%(3例),B2组胰漏发生率为0.00%,三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端侧套入式的胰肠吻合方式发生胰漏的可能较高,选择何种胰肠吻合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75例 ,男 39例 ,女 36例 ,年龄 17~ 79岁 ,平均 5 4岁。十二指肠乳头癌 2 7例 ,胰头癌 19例 ,胆管下端癌 15例 ,十二指肠腺癌 5例 ,胰腺导管乳头状瘤癌变 1例 ,脂肪肉瘤 1例 ,慢性胰腺炎 5例 ,其他良性病变 3例。(2 )手术方式 :经典Whipple手术即胰肠端 侧吻合 ,胰管内放置支撑管。其中胰管 空肠黏膜吻合 15例 ,经胆空、胰空吻合口置引流管体外引流 10例。均未放置T管。术前均未行减黄 ,术后常规应用乌司他丁。 (3)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胰瘘 4例 (5 3% ) ,胆瘘 2例 (2 6 % ) ,…  相似文献   

6.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肠吻合口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8%~19%,相关死亡率高达8%~40%。如何有效地预防胰漏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1996年1月,彭淑牖等[1]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以捆绑取代缝合,避免遗留针孔,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经一系列临床证实,有效地避免了胰漏的发生[2-4],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誉。本文再谈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若干关键问题。一、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机理为了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60多年来,众多外科学者致力于设计新的术式,从胰管结扎、胰管栓塞、到各种各样的胰肠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胰肠吻合方式选择策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210例);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其胰肠吻合术式由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决定,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择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140例),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例).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的胰管直径为(4.4±0.7)mm,显著大于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的(2.8±0.6)mm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组的(2.3 ±0.7)mm(t =2.25,2.48,P<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为(36 ±5)mm,显著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的(21 ±6)mm(t =21.65,P<0.05).总体胰液漏发生率为8.4%(38/455).3组患者胰液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0.88,1.63,5.34,F=2.53,P>0.05).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合理选择胰肠吻合方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肠吻合口狭窄(PJ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再手术行胰肠吻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诊治的6例PD术后PJS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PD术后病人出现PJS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9.7(8~60)个月,表现为上腹痛(5/6,83.3%)、腹胀(3/6,50.0%)、脂肪泻(1/6,16.7%)和复发性胰腺炎(1/6,16.7%)。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主要表现为胰肠吻合口狭窄及远端胰管扩张。5例在研究期间接受了胰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胰肠吻合口重新端侧吻合、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植入、胰管-空肠侧侧吻合。中位随访时间为32(23~44)个月,5例重建手术病人术后症状缓解良好,1例保守治疗病人的胰腺炎症状仍反复发作。结论 胰管支架植入、可靠的胰肠吻合技术及降低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是减少PJS发生的重要因素;胰肠吻合重建手术是安全有效的PJS治疗方式,但应采取个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办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106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52例,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吻合31例,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23例;胰管支撑胰液内引流101例,胰管支撑胰液外引流5例。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结果术后出现胰漏11例,占10.4%,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吻合5例(9.6%),胰腺空肠端侧吻合4例(12.9%),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例(2/23);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胰液内引流101例、外引流5例,三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同一种吻合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胰漏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发生率高达25%[1]。近10多年来我院共施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仅1例发生胰漏,胰漏发生率为1.8%,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2~76岁,平均56.5岁。其中壶腹癌19例,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1.2手术方法:本组56例均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术式重建。胰空肠端端吻合采取钟守先[2]吻合法,并置脑室引流管1根于胰管内,用3-0肠线或细丝线缝扎固定在胰管壁上,远端经空肠腔内潜行约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胰肠吻合方法 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概率.方法 切除胰腺后将胰腺残端套入空肠,在距离胰腺残端约0.5cm和2cm处形成经胰管、水平、交锁吻合,以充分保证胰管通畅、吻合无张力和避免胰腺切割伤.分别在术后1、3、7d检测引流量、淀粉酶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按此法初步开展5例胰肠吻合,术后1、3、7d腹腔引流量平均为(231.4±45.7)、(168.2±53.6)、(54.5±39.8)ml,术后3、7d淀粉酶水平平均为(176±169)、(54±52)U.未发生术后胰漏、胆漏、肠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初步结果 表明用本法进行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A组,61例)和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56例),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胰肠黏膜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t=7.441,P0.05),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小于胰肠黏膜吻合组(t=3.085,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潴留、肺部感染、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7,0.308,0.737,0.896,1.096;t=1.211,1.477;P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主要吻合方法,都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应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合理灵活选择不同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腹前创新”即在已放置胰管外引流的前提下于关腹前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预防价值.方法 将该院从2003年1月到2012年12月连续10年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136例,为已放置胰管外引流但未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者;B组64例,为已放置胰管外引流且附加了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外引流者.对照两组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及其临床结局.结果 200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其中围手术期因并发真菌性败血症或胃肠吻合口渗血肾功能衰竭共死亡2例(死亡率1%),胰肠吻合口漏12例(发生率6%),均发生于A组.10例胰漏经保守治疗康复,另2例漏后并发大出血,其中1例通过再手术并置入上述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及介入栓塞肝总动脉而治愈,另1例通过两次介入并最终栓塞肝总动脉后治愈.B组未发生明显胰肠吻合口漏.结论 在已放置胰管外引流的前提下,通过关腹前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外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外引流这一所谓“关腹前创新”能有效防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达到少漏或不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房巨波  朱建平 《腹部外科》1997,10(3):133-133
作者自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空肠、胰端端套入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75岁。均为择期手术。12例中,胰头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胆总管下端壶腹癌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方法:常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后,均以Child法为基本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端端套入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内引流,胆管置T型管外引流。术毕胰肠及胆肠吻合处放置乳胶管引流1~2根,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7天。结果:术后住院天数为16天~2个…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施行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8例反折式双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1例袖套式单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无胰漏;21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无胰漏及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回顾近十余年我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的情况 ,对胰瘘的发生和防治作一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 2例 ,其中男性 2 5 0例 ,女性 112例 ,年龄 17~ 84岁。其中良性病变 35例 ,恶性病变 32 7例。2 .手术情况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2 6 7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6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廓清术 33例。胰肠吻合方式主要有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端端套入法和端侧套入法 ,分别为 2 6 1例、6 1例和38例 ,另有 2例为侧侧吻合。199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胰漏发生,术后并发伤口感染3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胃肠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8/64)。结论胰管内支撑引流、精细的胰肠吻合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Whipple术后胰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每组28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的描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胰瘘发生1例(3.57%)明显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4例(14.28%);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5.3±2.2)d及(7.5±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7.35±1.52)d及(24.64±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9及8.92,P均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加胰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易行的胰肠吻合方法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胰肠一层吻合,26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比较两组吻合所需时间及术后发生胰瘘的情况。结果:31例行胰肠一层吻合的胰肠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14.93 min,其中1例(3.2%)术后发生胰瘘;26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的病人胰肠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24.09 min,其中2例(7.7%)术后发生胰瘘。胰肠一层吻合组所需吻合时间少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P<0.05);胰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肠一层吻合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