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炎症机制及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94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和BNP,同时测定左心房大小。观察hs—CRP和BNP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和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hs—CRP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而BNP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BNP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HBO辅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HBO辅助治疗,压力为0.2MPa,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和CRP的测定结果。结果(1)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CRP测定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是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有效的辅助手段,可显著降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CRP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平。对于血清中hs—CRP增高者,随机对其分成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的血清hs—CRP增高(均〉3.0mg/L)的阳性率分别为75.6%和5.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内不稳定病变与血清hs—CRP水平有一定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病变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mg/次,1次/d,对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t=2.39、2.45、2.31、3.14、3.37、2.84,P〈0.05),且强化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t=2.38、2.44、2.24,P〈0.05);同时强化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X^=4.55,P〈0.05)。对照组和强化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10.53%)和6例(15.79%),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纳入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TSH水平分成3组,即TSH<0.55 mIU/L组、0.55~4.78 mIU/L组、>4.78mIU/L组。比较3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房颤发生率。结果56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44例诊断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发生率为7.8%。 TSH在0.55~4.78 mIU/L时房颤发生率最低,为6.4%(30/503);TSH>4.78 mIU/L时发生率最高,为19.5%(8/41),而TSH在<0.55 mIU/L时房颤发生率为17.4%(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存在相关性。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采用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及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48h内加服氟伐他汀20mg,QN,临床观察6mo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心绞痛治疗1mo后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6例,9例与4例P〉0.05(χ^2=0.209);②两组急性心梗治疗后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4例,心功能Ⅲ级上以者8例,死亡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8例和2例P〉0.05(χ^2=1.046);③全部病例治疗6mo后结果: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6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及急性心梗者各2例,心原性死亡1例,总发生率为22.0%;而对照组分别为14例、6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54.2%P〈0.05(χ^2=10.901)。结论氟伐他汀在ACS较长期使用,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我院行PCI术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20mg(20例)和80mg(2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3d。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3a(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IL-6和血脂浓度。结果(1)常规治疗组与20mg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浓度治疗3d后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而在PCI术后则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2)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d后hs—CRP、TNFα.和IL-6浓度均呈明显降低(P〈0.05),且经PCI术后亦无显著性升高。(3)三组治疗前、后的各血脂成份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术可以导致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3d后可明显控制PCI术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上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与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慢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与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慢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慢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乙胺碘肤酮组(A组)57例、乙胺碘肤酮组(B组)55例、稳心颗粒组(C组)56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组总有效率为91.22%(52例),B组总有效率为69.09%(38例),C组总有效率为69.64%(39例)。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B级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稳心颗粒与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慢性房颤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治疗疗效,检测术前、术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检测血清hs—CRP。结果心房颤动患者术前hs—CRP水平高于术后(P〈0.05),术前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对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口服80mg氟伐他汀缓释片,对照组口服40mg氟伐他汀胶囊,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hs—CRP以及血脂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uA早期口服氟伐他汀缓释片,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心绞痛患者6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TG、TC、LDL—C和hs—CRP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26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综合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的发生与发展,对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房颤动10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年龄大于等于60岁,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02例为房颤组,同期同时选取相同条件的非心房颤动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房颤组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钙化49例(占48%),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房颤组38例,对照组18例,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组17例,对照组7例,两组有非常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房颤动的病因以老年退行性心瓣膜钙化为主,其次为高血压病,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已退居第三,心房颤动与心表彰,民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次,每天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T-proB—NP、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69.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慢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102例年龄大于75岁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国际标准化率(INR)监测情况,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75~82(78.6±2.8)岁,其中男56例,女46例。平均随访2.36±0.41年。共发生出血事件18例(17.6%),其中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16例。发生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力衰竭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R〉3.0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P〈0.01)。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7例(16.7%),发生血栓栓塞患者,合并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及INR〈1.5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严密监测1NR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林梅瑟  方志高  周野  冯湘君 《浙江医学》2006,28(11):889-891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老年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及出血不良事件。方法264例非瓣膜病房颤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2.2(低强度组,152例)和INR2.3—3.0(中强度组,112例)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脑栓塞并发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患者脑栓塞年发生率为2.2%,与中强度组患者的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5,P〉0.05)。低强度组患者的严重出血事件年发生率为0.7%,与中强度组患者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但低强度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印发生率3.6%明显低于中强度组患者10.7%(x^2=4.086,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7-2.2能明显降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发生率,INR2.3—3.0时轻微出血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6,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无差异(t=0.0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用能显著缩短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少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