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更换髓内钉与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1998年 4月至 2009年 6月收治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患者 20例,11例更换髓内钉,9例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术后 1、2、3、4、6、12个月及以后每年 1次影像学和临床功能随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和患肢功能。结果两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住院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和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下肢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更换髓内钉组住院费用多于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组(t'=16.4,P=0.013)。更换髓内钉组 4例未获得骨性愈合,其中 2例为股骨下 1/3骨折,1例为狭部 B型骨折,1例为 32-A3型骨折。再次手术,其中 3例采用髂骨植骨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1例行动力化。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组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1,P=0.008)。结论 更换髓内钉只适用于股骨狭部肥大性骨不连。对干骺端骨不连、伴有大蝶形游离骨块、骨缺损及更换髓内钉失败病例可采用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2.
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肥大型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肥大型骨不连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5年8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386例,其中7例出现肥大型骨不连,男5例,女2例;年龄21~48岁,平均32.6岁。发生部位:肱骨2例,胫骨1例,股骨4例。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受伤至骨不连手术时间平均为9.5个月(6~18个月)。钢板置于骨干旁侧偏前或偏后,螺钉经髓内钉旁穿至对侧骨皮质,骨折两端各用2~3枚螺钉固定。对骨折间隙大于0.5cm者行自体髂骨植骨,小于0.5cm者予植入固髂生。结果7例患者均在术后4~10个月(平均7个月)出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或骨折线消失。无感染、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附加钢板改善骨折局部的稳定性是纠正肥大型骨不连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简便、损伤小、花费少、疗效确实,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肥大型骨不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附加钢板固定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出现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我科采用附加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肥大性骨不连的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36.3岁。术中钢板置于骨干外侧偏前或偏后,骨折两端各用2~4枚螺钉固定,骨折间隙较大的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12例患者均在二次手术后12~29周(平均14周)X线显示有连续性骨痂通过,16~46周(平均28.6周)出现骨性愈合。所有病例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附加钢板能解决骨折端不稳定问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少,是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出现肥大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31例骨不连临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发生骨不连的临床原因.方法对31例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外固定支架、钢丝张力带固定、病灶清除 植骨等方法治疗,均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术后X线片显示,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关节功能7个月~1年恢复正常.1例带锁髓内钉断裂,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骨不连原因主要为患者方面、内固定材料方面及技术方面三大因素综合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单骨皮质固定治疗长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同定术后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对8例股骨或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确诊为骨不连的患者,不取髓内钉,应用LCP穿透一侧骨皮质同定、断端切新并取自体骼骨植骨治疗,病程12.28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7 d开始部分负重,6个月后完全负重.结果 8例患者术后获8~20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断端术后6个月出现明显骨痂,8~16个月牢同连接,平均愈合时间12.6个月,无置入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交锁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时间较长的患者,采用LCP穿单侧骨皮质固定、断端切新并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花费少、疗效确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3 ~64岁,平均37.7岁;骨不连时间9~62个月,平均(23.9±15.6)个月;根据Weber-Cech分型:肥大性骨不连10例,萎缩性骨不连7例,营养不良性骨不连4例.均不取髓内钉,断端切新、取自体骼骨植骨,附加6~8孔锁定加压钢板,近端及远端各拧入2~3枚单皮质锁钉固定.术后根据影像学结果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定期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5±3.5)个月.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0±1.0)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1±1.5)个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满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钢板结合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5~62岁;骨折至骨不连时间12~20个月。根据Judet分类法分型:萎缩型骨不连8例,增生型骨不连3例。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观察双钢板固定联合髂骨植骨对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修复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2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180~350 ml。术后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经CPM机被动锻炼2周后恢复;1例出现髂骨供骨区疼痛,3个月后缓解。骨折愈合时间24~40周;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4~32周。末次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躯体疼痛70~82分,活动评分70~82分,社会功能72~83分,总体健康72~82分。随访结束时,患者均未发生患肢短缩、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愈合结果。  相似文献   

8.
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348例带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发生骨不连36例。采用冲击波治疗lO例;髓内钉动力化8例;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骨6例;单纯自体植骨5例;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3例;肥大型骨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8个月。6个月内再手术者较6个月后再手术者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冲击波治疗10例中1例不愈合,经2次冲击波治疗后愈合。髓内钉动力化8例中2例不愈合,经冲击波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发生骨缩短;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骨6例均愈合;单纯自体植骨5例中2例8个月未愈合,更换髓内钉加自体植骨后愈合;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3例均愈合;肥大型骨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均愈合。【结论】早期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骨不连效果肯定。髓内钉动力化可促进骨愈合,但有引起骨缩短的可能;更换髓内钉或钢板加自体植骨治疗骨不连效果满意;冲击波有促进骨不连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不连患者资料,男45例,女15例;年龄13~68岁,平均39.2岁.骨不连部位:肱骨干7例,胫腓骨19例,股骨干27例,桡骨远端4例,锁骨3例.骨不连按照Weber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5例,缺血型37例,假关节型5例.骨不连病程:6~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1次42例,2次17例,3次1例.入院前固定方式:钢板固定45例,髓内钉固定8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术中均采用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并应用锁定钢板桥接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患者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60例患者术后获6 ~ 24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59例骨不连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3个月)获愈合;1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钢板断裂,入院再次行植骨,并在植骨区附加1块重建钢板加强固定,6个月后完全愈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取骨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植骨块的成骨效应,使植骨块迅速成活,从而达到治愈四肢骨不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固骼生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附2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对1999年2月~2001年4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的2l例股骨下骨折不愈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1~30个月。拍片示术后3~6周可见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时间最短9周,最长16周,平均13周。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感染、再骨折、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固定牢固,骨愈合时间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外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及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骨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骨不连均采用髓外固定(PFP+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骨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骨结构植骨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骨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髓内钉添加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失败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因髓内钉固定失败而造成的股骨无菌性骨不连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5~75岁,平均(49±5)岁;骨不连时间6~34个月,平均(17.6±2.3)个月。所有病例均采用保留原髓内钉添加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骨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0±1.4)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3±1.6)个月。1例出现切口表面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VAS评分由(6.0±1.3)分降至(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2,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Johner-wruch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0,P<0.05)。所有患者无畸形愈合。 结论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确切、可靠,可用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无菌性骨不连。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Ⅰ期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改良Ⅰ期清创修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5~77岁。单纯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合并股骨近端骨折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以股骨近端LISS钢板重新固定骨折端,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混有抗生素人工骨的自体松质骨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术后及早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30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断裂失效及感染复发病例,完全负重时间12~28周。末次随访采用Sanders创伤后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2例,差1例。结论:改良Ⅰ期分次清创游离腓骨移植加载抗生素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植骨LISS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控制感染与改善骨折愈合条件的各项措施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50.5岁;骨不连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2.2个月。骨不连...  相似文献   

15.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80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患者,男60例,女20例;年龄8~68岁,平均38.2岁。骨不连部位:股骨近端16例,股骨远端40例,股骨干24例。骨不连原因:内固定失效60例,外固定失败5例,感染15例。骨不连病理分型:非感染性骨不连65例,其中肥大型15例,营养不良型10例,萎缩型40例(其中20例伴有骨缺损);感染性骨不连15例。骨不连病程6~150个月,平均16.5个月。58例患者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22例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植骨,其中自体髂骨移植35例,局部滑行加骨痂植骨10例,自体植骨结合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8例,同种异体松质骨结合人工骨移植7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20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 36个月(平均13.8个月)随访。骨不连均在4~8个月(平均5.3个月)牢固愈合。无切口感染、内置物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16例股骨近端骨不连患者采用Sanders 创伤后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40例股骨远端骨不连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 KSS)评定疗效:优25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92.5%。24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采用Sanders创伤后髋关节评分标准和KSS评定疗效:优2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植骨能明显促进骨愈合,是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difficult ununited long bone fractures with locking plate.Methods: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10 difficult nonunions of lon...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cking plate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septic nonunion follow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ix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 Methods: Thirty‐eight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December 2006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nonunions included 20 femurs, 15 tibias, and 3 humeri. The duration of non‐union ranged from 6 to 84 months and 21 (55.3%) of them were located around the metaphysis of the affected long bones. There were 12 women and 26 men with a mean age of 39.2 years (range, 9–70 years). Locking plate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ing was the procedure chosen to treat every case of nonunion in this series.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20 months (average 11.6 months). After locking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ing,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being 5.3 months (range, 4–8 months). Infection of the superficial incision occurred in three cases (7.9%) and delayed healing of the incision in one case, all of which healed with no further complications. The function of the adjacent joints was excellent to good in 30 patients (78.9%), fair in 7 (18.4%) and poor in 1 (2.6%) after follow‐up. Conclusion: Locking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ing is a high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septic nonunions of the long bones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ix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metaphyseal nonu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