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贴剂的溶出度测定可用于指导贴剂的研究,提高贴剂的研制水平。贴剂的溶出度与其他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没有多大差别,一般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均可用于贴剂的溶出度测定。通过比较固体制剂溶出度的研究方法,阐述贴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溶出溶剂的选择、溶出度的检测方法、溶出数据的处理等,介绍新型制剂透皮贴剂的溶出度研究情况,为贴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固体制剂溶出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溶出溶剂的选择、溶出度的检测方法、溶出数据的处理和溶出度的应用等方面对固体制剂溶出度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固体制剂溶出度是药品内在质量的灵魂,是同品种药物产生不同临床疗效和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原因。溶出度试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对于指导新药研究、提高药物研制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金华 《北方药学》2013,(5):113-114
溶出度检测,是控制固体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制药工业质量控制项目的重点。本文就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测定意义、溶出度研究试验主要包括内容、改善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张沁怡  沈国祥 《药学研究》2021,40(5):281-288,299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溶出度作为固体制剂体外工艺控制的重要指标,其日益受到重视。针对中药药效成分的复杂多样性,本文依据文献对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溶出度测定装置、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用不同批次制剂的溶出曲线点的宏定性相似度Sm≥0.9和宏定量相似度70%≤Pm≤110%作为判定批间溶出曲线一致性的新标准,为中药固体制剂的溶出度研究提新的控制标准。评价中药工艺是否恒定规范以保证药效是否最优,固体制剂溶出度的一致性是先决条件。中药一致性控制中的药效物质总量控制并不难,最难的地方是中药固体溶出度的一致性控制。溶出度控制是中药固体制剂一致性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是制剂药效一致性控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药固体制剂的溶出度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的难点问题。中药与化学合成药不同,中药药效物质十分复杂,临床疗效可能取决于其中的未知成分,也可能取决于各个成分的协同作用。单独使用化学方法测定中药固体制剂的溶出度不能全面反映其内在质量,本课题组首次提出基于生物检测的一种新的溶出度评价方法。在试验中,以清热解毒类中药固体制剂双黄连片为模型药,进行了溶出度研究。在pH值为6.8的溶解介质,即磷酸盐缓冲液中双黄连片不同溶出时间的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应用微量量热法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功率–时间曲线和该抑制作用的一系列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方法可以用于控制中药固体制剂的内在质量。生物热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中药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明 《安徽医药》2007,11(2):171-173
阐述了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现状,体外溶出度试验的意义和影响固体制剂溶出度的因素,以及改善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提出溶出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两种对照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溶出度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开金 《安徽医药》2004,8(4):294-294
溶出度是指药物的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速度和程度[1].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重标指标之一,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溶出度的高低间接反应口服给药后药物在人体一定时间内溶出的情况,笔者用对照品对照法和自身对照法对头孢氨苄胶囊溶出度测定进行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固体制剂中白杨素的溶出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白杨素不同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度,并建立白杨素制剂的溶出度HPLC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体积分数40%和50%乙醇溶液,5和10g·L~(-1)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溶液为溶出介质,对制备的3种白杨素固体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度考察,并建立白杨素溶出度HPLC测定方法。结果 10g·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更适合作为本研究中制备的3种白杨素固体制剂的溶出介质,白杨素微粉化胶囊剂的溶出度最高。此外,初步探讨了白杨素固体制剂体外溶出标准。结论不同制剂的白杨素溶出度差异较大,微粉化工艺能显著提高白杨素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9.
董宪凤 《海峡药学》2012,24(8):11-14
描述了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现状及新进展,溶出度依据及目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现行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评价的局限性,提出其质量控制评价的新模式。从化学和生物双重角度共同把关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建立标准溶出谱,体现中医药的整体观,弥补现行"惟成分论"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陈乃云 《中国药房》1994,5(4):32-33
溶出度测定及其在《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的应用江苏省镇江市药检所(212003)陈乃云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介质中的溶出速度和程度,是测定固体制剂中有效成分溶出速率的一种体外的理化测定方法。研究表明,崩解时限不能客观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