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脉与脏腑相关是指经脉(穴)与脏腑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相互影响,存在密切的联系,是经络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灵枢·海论》篇强调:“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大量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验研究均证实,经脉(穴)与脏腑密切相关。经脉  相似文献   

2.
1原穴、络穴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可见,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是治疗脏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原穴,不仅可影响本经气血的运行和功能状态,而且还可引起对侧同名经的气血的运行和功能状态,为《内经》“巨刺”、“缪刺”提供了客观依据[1]。而不同时辰针刺原穴对人体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甲状腺功能均可产生影响[2,3]。研究亦发现,同一经各腧穴的导电量差异很大,但该经原穴导电量相对稳定[4]。因此,这种方法也被认为有助于寒热辨证的量化诊断[5]。络穴首载于《灵枢·经脉》,是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的腧穴。《灵枢·根结》把四肢部六阳经的络穴称为“入”,即“由表入里”。因此络穴不仅对本经络脉具有重要的调整作用,亦有统治表里两经疾病的作用[6],有文献[7]报道,部分络脉主病还可以为经脉主病的补充,如足厥阴病候以前阴为主,其络脉主病中“挺长”、“暴痒”则是对所主前阴病的补充。正如《针经指南》云:“络穴正在...  相似文献   

3.
<正> “接经取穴”法是近人临床取穴的一种方法。本法与循经取穴法的联系甚为密切,二者常常相互为用,若配合得当,取效甚捷。但本法在历代医著中未见有详尽的论述。余不揣浅陋,管陈一斑,以就正于同道。“接经”即指经脉上下相互衔接者或手足同名经脉相接之意。其理论源渊于:经脉有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肢体,运行气血的功能,全身十二经脉的循行通路也是互相衔接、环周不休的。如《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又《灵枢·本脏》云: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杨上善曾言:  相似文献   

4.
脉者,经脉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五脉六腑,外通肢节皮毛,网络全身。尤在眼部的分布至密,纵横交错,互相网络。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阳维、阳(足乔)、阴(足乔)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沟通,把眼和脏腑密切地联系起来。从而保证了眼部的营养,使眼睛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灵枢·口问篇》云:“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  相似文献   

5.
《内经》对疾病预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审神决死生《灵枢·天年》强调“失神则死,得神则生”,认为观察病人的精神魂魄之存亡可以判断机体脏腑气血盛衰和疾病预后。如《灵枢·本神》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素问·汤液醪醴论》解释“神不使”时指出:  相似文献   

6.
1脏腑络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脏腑络痹,就是脏腑络脉痹阻不通。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的络脉循行于体表的称阳络,循行于体内、布散于脏腑区域的称阴络,形成外(阳络)-中(经脉)-内(阴络)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十二经筋概述及其实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十二经筋概述经筋是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是经络学说的内容之一。《灵枢·海论》指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十二经脉纵横出入,运载气血,营行表里,沟通内外、上下、左右、脏腑之间  相似文献   

8.
经络与美容     
中医学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的一种组织结构,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  相似文献   

9.
贾润苗 《河南中医》2009,(5):419-419
《灵枢·经脉篇》日:“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篇》为:“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也。”说明经脉是人体生命活动之通道,疾病活动之处方,具有决定死生之作用,其根本“不可不通”。  相似文献   

10.
<正> 《灵枢·经脉篇》在记述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时,以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脏的经脉为序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为何不从先天之本的肾脏所属之经——肾经和后天之本脾胃所属之经——脾经或胃经开始,却始自手太阴肺经?对此略述管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经脉是沟通人体上下、内外,联系脏腑器官的系统;同时,气血借经脉运行周身,濡养组织,即经脉又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这里的气,主要指营气。《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相似文献   

11.
“奇经八脉”这一名称最早见于《难经》。它是指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因这八条经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别道奇行,故名奇经。奇有奇异、零余之意,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是十二正经之余,如《难经·二十七难》说:“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十四经发挥》云:“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又其无脏腑络属的表里配偶关系,故亦可认为“奇”为“奇偶”之“奇”,如《类经图翼》引虞氏之言:“奇者,奇零之奇,木…  相似文献   

12.
于军林 《新中医》2022,54(4):36-39
<正>天魂汤[1]源自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劳伤解》,是用来治疗阳虚证[2]的,取名天魂汤,即暗合扶阳之意。天:《灵枢·经水》曰“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3]。魂:《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3]。天魂汤由人参、茯苓、干姜、甘草、附子、桂枝六味药物组成,六为水之数,左路生发,一气鼓动,由阴出阳会伤阴,故用水之数,有防止过于升散之意。  相似文献   

13.
论肝与阳痿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阳痿病机历代医家多责干肾虚,强调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但临床上确有不少患者并无肾虚症状,而为肝郁气滞使然,肝是主持人体性机能的又一个重要器官,阳呼发病与其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灵枢·九针》“肝主筋”和《素问·摩论》“肝主身之筋股”都强调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而前阻为宗筋之所聚。如《灵枢·经脉》云:“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台也;筋者聚于阴器。”《素问·厥论》更明确指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所以肝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宗筋的功能。从经脉循行看,足厥阴肝经与前阴关系尤为密切。《灵枢·经脉》云:“肝足…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从络论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络病学说始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至清代叶天士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明确指出经脉是主干,向下分出络脉、孙脉。《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浮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临证指南医案》说:“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可见由经脉别处的络脉循行于体表部位的是浮络、阳络,循行于体内的络脉是阴络,分布于各个脏腑,成为脏腑之络。六淫外侵,邪客肌表,入舍阳络,留而不去,传入经脉,正邪相争,病在经气,迁延不愈,病久延虚,虚气留滞,…  相似文献   

15.
略论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内经》是络病理论之源《内经》提出了络脉的概念并描述了络脉的循行和分布。《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伏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指出了经脉直行于分肉的较深部位,为里,多深不可见,络脉支横于肌腠的浅表部位,属表,多浅而常见。此外,络脉与经脉循行和分布的区别还在于经脉多循行于溪谷大节之间,而络脉多循行于经脉所不到之处,以为联络流通之用。如《灵枢·经脉》云:“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络膜损伤与护膜探讨210008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江作霖络膜的生理病理《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这表明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到。纵横交错的络脉形成了"网",在各脏腑器官的内腔表面形成了一种保护层,可...  相似文献   

17.
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经有路径、途径之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联络、网络之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灵枢·海论》:“经脉者,內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经络是沟通內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18.
毛刺法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属"十二刺法"之一[1].《灵枢·官针》记载:"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其特点是多针浅刺,即用短细的毫针快速浅刺皮部.皮部位于人体体表最外层,是十二经脉气血布散于体表的部位,人体体表通过孙脉、络脉、经脉系统与脏腑相连,构成皮部-经脉-脏腑有机整体.十二皮部以十二经脉为纲,与经络、脏腑、气血密...  相似文献   

19.
《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从实践证明,经脉既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既是诊断疾病(辨证归经)的依据,又是循经取穴治疗疾病的基础。其源远而流长,理至深而玄奥,致使初学者难以领悟。为阐述《灵枢·经脉》之理,  相似文献   

20.
根结配穴法是以《灵枢·根结第五》所提出的经脉的“根”、“结”穴做为配穴原则,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何谓“根结”?根,根本也,脉气所起为根;结,终结也,脉气所归为结。明代张介宾所著《类经》曰:“……下者为根,上者为结。”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根结者,六气合六经之本标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根结”一词出于《灵枢·根结第五》“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这段经文意思是:邪气侵入经脉,传变多端,如果不明确经脉根结及其与脏腑内外的生理关系,就不能做到正确的治疗,导致被邪气扰乱,三阴三阳的“开”、“合”、“枢”之作用败坏,阴阳相离,精气走失,其症则不可治疗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