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神经科专科医生进行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入院时急诊测定患者的血浆DD,分析DD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156例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构成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66例,心源性脑梗死(CE)31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51例,其他确定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OE)3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SUE)5例。各亚型中,CE组DD水平最高,与其他各亚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浆DD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区分CE型与非CE型以及判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标识物。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急性卒中治疗试验160例病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TOAST分型,同时按梗死面积进行分型,比较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多数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及不明病因型卒中(SUE)多数表现为小面积脑梗死,而心源性栓塞型(CE)全部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且病死率高达30.4%。结论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脑梗死面积对应性良好,能够通过TOAST分型初步推断脑梗死面积及病死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张玉敏  孙继兴  周琪  顾全  李艳琴  马拓  霍丽静 《安徽医药》2018,22(12):2423-242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差异,更加有效指导TOAST分型中各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 2015年 12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n=76)与未溶栓组(n=30),进一步将7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患者35例(46.0%)、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患者21例(27.6%)、心源性脑栓塞(CE)型患者10例(13.2%)、其他罕见的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型患者10例(13.2%),分别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组间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前、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 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两组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与未溶栓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前SAO型NIHSS评分与CE型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SAO型分别与LAA型、C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O型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与CE型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且SAO型比CE型、LAA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张江峰  郑卫伟  王鹏  许亮亮  柴宗海  何鹏  郭莉 《安徽医药》2016,20(12):2274-2276
摘 要: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NI)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梗死面积、TOAST分型对患者进行分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及不同梗死面积、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BNP、TNI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BNP、TNI水平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高于其他组(P<0.05);LAA型组患者和CE型组患者血BNP、TNI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中联合检测BNP、TNI水平对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TOAST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48h内的20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余各组中,除LAA组明显高于SAO组外,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CRP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作用有限,在较高水平时提示心源性梗死的可能性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连续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在90d后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 2分为预后较差),从而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灶大小、预后和患者Lp-PLA2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NIHSS评分分组,可知轻度、中度、重度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mRS评分≤2分的预后良好组患者低于mRS评分 2分的预后较差组患者。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r=0.682,P 0.05)、梗死体积(r=0.741,P 0.05)、90d mRS得分(r=0.790,P 0.05)均为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Lp-PLA2和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 mRS得分之间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Lp-PLA2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最严重,预后最差;SAO型损伤最轻,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脑梗死TOAST各亚行间的关系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按SSS-TOAST分型随机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30例、小动脉闭塞型(SAO)脑梗死患者30例、心源性脑栓塞(CE)患者30例,全部9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另随机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使用循环酶法测定所有120名受试者Hcy水平,对比各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LAA组患者Hcy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CE组、SAO两组之间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脑梗死组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cy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梗死严重程度,较高的Hcy水平提示患者易发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室使用B型脑钠肽(BNP)即时检测技术(PO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分型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入选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诊室进行BNP POCT。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由神经病学专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不明原因型(SUE)和其他明确病因型(SOE)。结果入选病例172例,男81例,女91例,年龄33~97岁,平均(71.2±11.7)岁。其中LAA型67例(38.95%),CE型45例(26.16%),SAO型42例(24.42%),SOE组和SUE组合计18例(10.47%)。CE组患者较其他亚型组年龄、冠心病发生率高,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不良(P0.01)。本次研究中,BNP的平均值为(114.12±90.78)pg/m L,中位数为69.60pg/m L,CE组的BNP水平最高(P0.01);其他组间的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 POCT技术可辅助用于CE组与其他TOAST各亚型组的快速鉴别与筛选。但该技术仅作为辅助诊断,急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不可盲目根据BNP的单一检查结果,轻易下最终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亚型分类标准(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台医院内科住院的67例发病48 h内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TOAST分型将6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26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16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2例)、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16例)等5个亚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A、SAO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2、3.430,P=0.000、0.001);其他各脑梗死亚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LAA、SAO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7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无合并脑梗死)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应用ELISA法检测全部受试者血清H-FABP水平。比较各亚组间血清H-FABP水平的差异,分析H-FABP与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大病灶、中等病灶和小病灶组的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组的血清H-FA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深,H-FABP水平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FABP浓度与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不同分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未接受取栓、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历,按照TOAST分型标准予以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临床资料和各项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216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104例(48.15%)、小动脉闭塞(SAO)型94例(43.52%)、心源性栓塞(CE)型18例(8.33%)。后循环梗死占LAA型和SAO型患者的49.04%和61.70%,前循环梗死占CE型患者的83.33%,三种分型患者梗死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LAA、SAO、CE型患者的侧支循环分级均显著改善(P <0.05);各型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LAA和SAO型患者发病24 h内给药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给药时段(P<0.05)。治疗后三种分型患者的超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TOAST分型,给予基础治疗,尤瑞克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 PNA单位+生理盐水50mL静脉泵入,1次/d,共21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TOAST分型,其中L、S型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型尤瑞克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型尤瑞克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比较,其中S型两组临床疗效有差异(P<0.05)。计算标准化有效率,尤瑞克林组80.75%高于对照组52.23%。结论 TOAST分型中,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L、S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郭玉兰 《贵州医药》2016,(6):598-60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不同亚型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 TOAST 分型后,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60例,实施急性脑梗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RS(改良残障水平评定量表)评分变化、用药安全性和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NIHSS和 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评分均有较大改善,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亚型相应比较,观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心源性栓塞型卒中(CE)、其他明确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AA)、不明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型(SUE)亚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同组各亚型比较,LAA 患者改善情况最好,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对 LAA、CE、SOE 亚型急性脑梗死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尤其对 L 亚型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并与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比对,为进一步提高青年脑卒中的预防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和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45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病因进行TOAST分型,记录其常见危险因素,对比分析2组人群的差异.结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4(31.6%)例,心源性卒中型(CE)9(11.8%)例,小动脉闭塞型(SAA)15(19.7%)例,其他原因型 (SOE)10(13.2%)例,不明原因型 (SUE)18(23.7%)例.老年组分别为LAA106(43.3%)例,CE29(11.8%)例,SAA67(27.3%)例,SOE10(4.9%)例,SUE18(12.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均以LAA为主,2组CE所占比例相同,但是青年组中SOE和SUE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前后循环所占比例分别为55(72.4%)和21(27.6%),老年组前后循环比例分别为193(78.8%)和52(21.2%),2组前后循环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酗酒、家族史、高血压、心脏病、肺炎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63.2%),高脂血症(61.8%),吸烟(34.2 %),酗酒(31.6%).结论 青年组和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均以LAA为主,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青年组在关注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病因的同时,也要关注少见、罕见的病因,以更好的指导青年脑卒中的一、二预防.  相似文献   

16.
<正>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1-3]。本研究按急性脑梗死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4]将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分别检测各型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起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类诊断,第一症状学分类(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3)腔隙性梗死(LACI); (4)后循环梗死(POCI)。第二影像学分类(1)前循环皮质梗死或纹状体内囊区梗死(CO); (2)低灌流梗死(LFI); (3)深穿枝区的皮质下小梗死(SSI);(4)除SSI以外的后循环梗死(PCI);(5)无异常发现(NO)。第三病因学分类(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2)心源性栓塞(CE);(3)小动脉病(SAD);(4)其它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在症状学分类诊断为TACI、PACI和POCI的患者中,CT或MRI所示病灶与其临床症状的对应性良好,但只有71 2%的LACI影像学分类为SSI。大多数TACI患者是由CE造成的。在PACI患者中,CE和LAA的数量相同。只有59 6%的LACI患者被划分为SAD,而30 8%被划分为LAA。POCI的病因诊断多种多样。结论除LACI以外,症状学分类与影像学分类的对应性良好,用症状学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的病因分类,但难以预测POCI患者的病因分类,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与不同分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明确诊断脑梗死的120例患者按照OCSP分型和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cy、脂蛋白(a)水平,分析不同分型脑梗死与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Hey、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Hcy、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A亚型的Hcy及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脂蛋白(a)水平对OCSP分型的提示作用有限,对TOAST分型有提示作用,即高水平Hcy、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型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14天,结合TOAST分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除心源性外,治疗组中其他TOAST分型脑梗死及轻中度脑梗死的NIHSS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能安全改善多数类型急性脑梗死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针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神经功能(NIHSS)的影响。方法:抽取150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TOAST分型分作3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小动脉闭塞组(B组)、心源性组(C组),各50例,均施予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针治疗,回顾性对比其神经功能(NIHSS)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治疗前后NIHSS差值(2.16±1.42)分,较B、C组高,且A组CRP水平也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针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CRP改善质量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