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1):40-42
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市Hb Westmead(Hb WS)复合轻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的血液学表型和基因型。方法收集门诊Hb WS复合轻型β地贫患者31例,Hb WS杂合子50例和轻型β地贫50例,共1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分析及地贫基因型检测。结果31例Hb WS复合轻型β地贫组,共检测出6种基因类型,最常见的为CD41-42/αWSα/αα。该组除了Hb A2升高,Hb、MCV、MCH值均降低,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轻型β地贫组比较,Hb、MCV、MCH、Hb A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b WS杂合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 WS复合轻型β地贫患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Hb A2升高,与β-地贫基因特征相似,必须通过分子诊断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 Westmead(HbWS)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地贫)1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以更好指导临床遗传咨询。方法临床检查、血液学分析、血红蛋白分析和基因检测确诊的HbWS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34岁。以Cell 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以电泳法和高效液相法进行血红蛋白分析和血红蛋白F和血红蛋白A2定量检测,以Gap-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分别检测缺失型和突变型α地贫基因。结果15例患者中只有6例有贫血,且均较轻,血红蛋白最低93g/L,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含量均低于正常,血红蛋白分析均无HbH区带,但均有较少量的HbBart's,基因型为αα^WS/--SEA。结论Hb WS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的临床特点有别于其它组合的HbH病,贫血较轻或不贫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CV和Hb电泳联合检测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检查的地中海贫血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检查的非地中海贫血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MCV和Hb电泳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阳性率,然后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CV或者是Hb电泳单项检测,观察组患者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3%和76.67%,而Hb电泳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3%和79.6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结论对于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来说,将MCV和Hb电泳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疾病检出的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临床上切实可行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方法。方法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α-地中海贫血为αCSα、αQSα、αWSα3种类型,针对此3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分析结果。结果分别分析3种突变类型的正常及突变位点信号,明确检测样品在3个位点是否发生了突变,及是否为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验证了该方法可诊断非缺失型!-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论该检测方法结果可靠,且简便易行,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CV、红细胞脆性和Hb电泳联合检测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6月~2012年3月收治地中海贫血患者201例,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同期统计115例非地中海贫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CV、红细胞脆性和Hb电泳联合检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以及两组患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组三种检测方法的单项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CV和红细胞脆性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MCV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的平行联合检测灵敏度与各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且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各单项检测的特异度相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V、红细胞脆性和Hb电泳联合诊断地中海贫血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已知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非同位素方法。方法;应用DNA单链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1种已知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点突变。结果:11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点突变均被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出。结论: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简便且特异性较高的点突变检测方法,适用于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技术时1例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为CD41-42(-TTCT)/CD17(A-T)双重杂合子,先证者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CD41-42(-TTCT)/β^A和CD17(A-T)/βA杂合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罕见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H(Hb H)病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Hb分析确诊为Hb H病的88例病例,应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荧光PCR熔解曲线法(FCMA)检测常见的缺失型和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应用二代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临床上切实可行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α-地中海贫口血为αCSα、αQSα、αWSα 3种类型,针对此3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同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分析结果.结果 分别分析3种突变类型的正常及突变位点信号,明确检测样品在3个位点是否发生了突变,及是否为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验证了该方法可诊断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论 该检测方法结果可靠,且简便易行,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体外DNA放大和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在我国南方进行了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对29例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显示,7例为β地中海贫血的纯合子。对206条染色体的基因分析表明,占总数95%以上的4种突变是:β41-42(-4bp),IVS-2-654(C→T),β17(A→T)和β-28(A→G).在产前诊断过程中,我们应用PCR后直接DNA测序技术发现一种以前未描述过的突变:β-30(T→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大肠菌群lacZ基因为靶基因,建立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定量方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25山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Mg3+为5.0mmol/L,dNTPs0.2mmol/L,引物0.2μmol/L,探针0.5μmol/L,TaqDNA聚合酶2.0U,加入样品模板5μl。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检出单个拷贝大肠菌群模板。结论所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检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就诊的2284例中孕期孕妇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分析,对表型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2284例孕妇中,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的有139例(6.09%),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125例(5.60%),地中海贫血筛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89.93%(125/139)。结论: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要求高,方法繁琐,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简单,诊断符合率较高,可用于基层医院筛查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海南省地中海贫血的发病,对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发生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患者血样,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反向斑点杂交对其基因类型进行分析,结果采用Excel 2010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1693例样本中,α地中海贫血检出604例,占35.68%,其中东南亚型最常见,其次为静止型,β地中海贫血检出246例,检出率为14.53%,CD41~42、-28、S-Ⅱ-654为最常见突变,复合型75例,占4.43%.结论 地中海贫血在海南高发且以α地中海贫血为主,医疗机构和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采取大规模筛查和产前诊断等措施,防控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提高人群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2种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方法:应用针对AGT基因T174M和M235T这2种常见的突变位点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海南汉、黎族人群中AGT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经上述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的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海南汉、黎族人群中,T174M突变位点可检测出TT、TM、MM 3种基因型,M235T突变位点可检测出MM、MT、TT 3种基因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定的AGT基因突变的基因分型结果与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符合。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鉴定AGT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an GR Chen SS Li LD Liu YR Qin YZ Li JL Ma X Wang FR Jiang Q Jiang B Liu KY Huang X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401-2404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JAK2V617F突变的方法。方法利用TaqMan-MGB探针,检测MPD患者JAK2V617F突变,部分标本用等位基因特异的定性PCR及测序的方法同时进行验证。结果 374份患者和对照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被用于JAK2V617F突变分析。其中76例PV、115例ET和19例MF患者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51%及58%;6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仅1例为阳性,而38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6例正常供者骨髓细胞中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 JAK2V617F突变在我国MPD患者中是广泛存在的。利用TaqMan-MGB探针进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JAK2V617F突变。 相似文献
16.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6种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方法:应用针对CETP基因TaqIB(G→A)、I405V(A→G)、D442G(A→G)、R451Q(G→A)、A373P(G→C)和I14A(G→A)这6种常见的突变位点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海南汉、黎族人群中CETP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经上述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的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海南汉、黎族人群中,TaqIB(G→A)突变位点可检测出GG、GA、AA3种基因型,I405V(A→G)突变位点可检测出AA、AG、GG3种基因型,D442G(A→G)突变位点可检测出AA、AG2种基因型,但在海南汉、黎族人群中未检测到R451Q(G→A)、A373P(G→C)和I14A(G→A)3种突变类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定的CETP基因突变的基因分型结果与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符合。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鉴定CETP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 对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内蒙古、山西、福建等地区的14个FAP家系先证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APC基因突变检测,对突变检测阴性者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APE基因大片段缺失检测.结果 14例先证者中9例(64.3%)检测出APC基因微小突变,其中移码突变6例,剪接区突变2例,无义突变1例;2例(14.3%)检测出APC基因大片段缺失,微小突变与大片段缺失的总检出率为78.6%.c.2336-2337insT、c.3923-3929delAAGAAAA、c.532-2A>T和c.4179-4180GAdelinsT等4个微小突变和外显子11、10A缺失、外显子15 start缺失等2个大片段缺失为首次报道.结论 中国FAP患者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类型多样,以移码突变居多,突变位点以第15外显子居多;直接测序法联合MLPA法检测大片段缺失可提高APC基因突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半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检测Q热立克次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半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由于检测Q热立克次体。方法 依据已知的Q热立克次体的16S和23S rRNA基因及其间区的序列。设计3条引物,建立了扩增16S-23S mRNA基因间区的半套式PCR方法,并将扩增片段制成探针,建立了斑点杂交技术。结果 10株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均可扩增出572bp的PCR条带,而对照菌都为阴性,此半套式PCR方法的灵敏度高达1pg;用九里株扩增片段标记后制成的探针,与10个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全DNA呈阳性杂交,对照菌为阴性,此杂交方法的灵敏度为0.5ng。结论 基于Q热立克次体16S-23S rRNA基因间区的半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联合应用于Q热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