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影像图像质量评定标准与肺部病灶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患者为对象,基于不同摄影条件、病灶大小和感兴趣区域对患者实施胸部X线摄影并出具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图像。依据不同标准对患者的DR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将解剖学标准分析结果作为A组数据,物理学标准分析结果作为B组数据,临床病灶检出率诊断的分析结果作为C组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A组、B组及C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15 mm和10 mm病灶图像的相关系数r值均>0.8;5 mm病灶图像的相关系数r<0.8,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结论解剖学标准和物理学标准是DR胸部图像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15 mm和10 mm病灶图像肺部病灶检出率越高,5 mm病灶推荐使用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学龄前儿童立位与卧位胸部数字X线成像的图像质量,从而提高摄片质量。方法:进行胸部数字X线成像检查学龄前儿童577例,从中随机抽取立位及卧位甲级胸片各30例,由2位影像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其解剖细节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按秩和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前立位(PA位)时患儿屏气较好,对肺野、心脏、肺门结构显示较好;前后卧位(AP位)对气管、胸椎的显示较有优势,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肋骨、膈肌、肋膈角及其他骨质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摄片体位,有助于提高对其解剖结构细节的显示,优化图像质量,同时减轻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摄影AEC自动曝光控制下影像密度与焦-片距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胸部摄影自动曝光控制装置,使用不同的焦-片距离,摄取正常的标准胸片24张,确定7个评价测试点,用密度计分别测量7个测试点的密度值。结果:肺野的密度与焦-片距离没有密切的相关性(r<0.811P>0.05只有气管分叉处的密度值与焦-片距之间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955P<0.01)。结论:考虑病人的吸收剂量和避免影像失真,摄影焦-片距的选择应与滤线栅的焦距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在自由呼吸条件下,2种飞利浦CT机型胸部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80例在飞利浦256层CT上进行检查(40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40例采用快速扫描模式)及80例在飞利浦16层CT上进行检查(40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40例采用快速扫描模式)的患者.256层常规扫描组在深吸气后控制呼吸条件下选择常规螺旋模式,螺距为0.977;256层快速扫描组在自由呼吸条件下选择快速螺旋模式,螺距为1.473;16层常规扫描组在深吸气后控制呼吸条件下选择常规螺旋模式,螺距为1;16层快速扫描组在自由呼吸条件下选择快速螺旋模式,螺距为1.472.对4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并由2名资深胸部诊断医师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并评分,分析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客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显示,密度分辨率比较256层快速扫描组>16层快速扫描组>16层常规扫描组>256层常规扫描组,空间分辨率比较16层常规扫描组>16层快速扫描组>256层快速扫描组>256层常规扫描组,背景噪声比较16层常规扫描组>16层快速扫描组>256层常规扫描组>256层快速扫描组.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显示,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1).结论 256层快速CT扫描能有效改善自由呼吸条件下CT图像的呼吸伪影.  相似文献   

6.
在放射科日常工作中,胸部投照已占相当比重,有报道占60%左右.但在婴幼儿胸部照片中,常因患儿不合作而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X线片.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并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在婴幼儿的胸部X线投照中,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三维图像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方法随机分析了11例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9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患者经不同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图像的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的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4.55±26.20)mAs、(1578.27±353.09)mAs和(7.76±1.77)mGy,低剂量组分别为20mAs、(566.11±46.23)mAs和(1.46±0.07)mGy,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常规剂量组的图像噪声为(17.67±3.24)HU,明显低于低剂量组的(31.61±9.42)HU(P<0.001)。三维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常规剂量组中位数为4.52,低剂量组为4.7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2)。结论胸部低剂量CT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放射剂量,其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屏-片成像、CR、DR这三种成像方式的应用,以求对实际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抽取胸部影像共计300例。屏-片成像系统100例,CR100例,DR100例。使用光学密度计对300例正位胸部影像进行不同区域测量,由三位影像学医师对这300例胸部影像分析,并进行胸部影像质量的评定。结果(1)甲片率:屏-片成像系统42%,CR 67%,DR 69%,经X^2检验X^2=20.01,P〈0.01,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2)胸部影像细微结构显示率屏-片成像系统为66.43%,CR与DR显示率为100%,经X^2检验X^2=892.02,P〈0.01比较结果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R与DR甲片率均明显高于屏-片系统。CR与DR胸部影像细微结构显示优于屏-片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多层(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方法]采用不同扫描参数给6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胸部CT扫描,A组采用8.0 mm采集层厚、3.5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B组采用5.0 mm采集层厚、6.0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对获得的轴位和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B组参数匹配可获取较高质量的肺纹理及纵隔图像,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但对肺门伪影及图像噪声的产生有一定影响.[结论]采集层厚5.0 mm,螺距6.0 mm,重建层厚8.0 mm是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效果较佳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 R摄影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胸部外伤D R胸片120例,其中男92例,女28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3岁.全部病例使用DR成像系统,图像经处理后,8900干式激光打印机打印胶片.结果 其中有肋骨骨折84例,创伤性湿肺32例,肺挫伤20例,肺血肿8例,肺不张、肺萎缩8由于DR摄影后可以进行后处理调节,从而清晰显示创伤征象.结论 数字化(DR)摄片通过能量减影以及图像后处理,对胸部创伤的诊断有很大的优越性,减少了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数字X线摄影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前瞻性研究不同X线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以探索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最适宜曝光量.方法:在仿真胸部体模中放置模拟网状、线状和结节病变结构.用125 kVp不同mAs,对体模及分辨率测试卡进行DR成像.4位放射陕师分别对所有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同时测量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均方根(Root mean squar,RMS)和空间分辨率.结果:ESD随着mAs的增加会增加,而RMS随着mAs的增加会降低;ESD增加至一定量时,空间分辨率达到极限值.曝光指数(Exposure index,EI)值1800以下的图像模拟微小结节显示不清,EI值2000以上的图像对模拟病变的检出高.结论:在保证DR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优化的曝光剂量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有效剂量相等条件下不同管电压对胸部DR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48例病人在90kV、125kV、150kV分别摄取后前位胸片,未经任何处理打印片子,五位资深放射专家采用五分法独立打分评估影像质量;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绝大多数解剖结构在90千伏时得分最高(平均得分3.10),除了在心影轮廓、气管隆突和外围纹理方面以外,其余部位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有效剂量相等条件下采用较低千伏能获得更好胸部DR影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平板探测器的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急诊收治的60例骨创伤患者,首诊进行常规的DR检查,但无法明确诊断是否有骨折,随后对其运用数字化体层融合X线摄影技术(DTS)进行检查;另外对5例骨折后行内外固定术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R和数字化体层融合摄影检查,所得图像传入影像工作站,再由放射科2位高年资医师阅片观察,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所得到的图像资料。 结果 65例患者的DR摄影优片率达44.61%(29/65),DTS技术摄影优片率达64.62%(42/65);60例DR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中,13例通过DTS技术摄影可明确发现微小隐匿性骨折,37例未发现明确的骨折,另外10例患者仍无法明确是否骨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5例骨折内外固定术后患者DTS摄片中外固定石膏托和内固定金属植入物伪影明显减少。 结论 DTS在骨创伤的检查中,相比常规的DR检查,不仅提高了影像质量,而且提高隐匿性骨折诊断率,对于骨创伤患者术后,可以减少金属植入物或其他外固定物的伪影。因此,DTS在骨创伤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BT)投影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探测器性能因素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参照传统探测器的投影数据校正方式,结合DBT成像过程特有的数据采集模式,对探测器采集的投影数据进行暗场校正、光场及其增益校正等.而后,利用基于全广义变分正则化项的PWLS迭代重建算法进行DBT图像重建.结果 乳腺仿真物理体模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校正的投影数据,本文校正方法对由光子数分布不均造成的投影数据足跟效应进行了有效抑制.重建图像结果显示,校正后投影数据的重建图像中低对比度结构的显像得到提升.结论 投影数据暗场校正、光场及其增益校正过程用于DBT图像重建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茆占湖 《中外医疗》2015,(3):183-184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58例含有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胸部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在5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气胸或血气胸21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0例,创伤性湿肺16例,肺挫损11例,肺血肿6例,肺不张及肺萎缩4例。结论数字化成像技术能有效明确胸部创伤的部位、程度及性质,能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于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来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832例,入选病人全部双体位拍摄并进行COMBO模式检查[包括DBT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分别对COMBO及FFDM检查进行BI-RADS分类,并比较COMBO模式和FFDM检查模式在同一患者图像中腺体含量的判断、肿块特征的显示以及间接征象的显示;对832例进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判断两种检查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有病理结果的79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本组乳腺疾病患者中,多量腺体者(包括c类及d类)占87.6%,少量腺体者(包括a类及b类)占11.7%。判断腺体含量时,COMBO模式可以观察到更细致的腺体分布状况;秩和检验结果显示:COMBO模式及FFDM检查模式对乳腺 BI-RADS分类诊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BO整体分类级别高于FFDM;诊断效能的比较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FFDM ROC曲线下面积是0.805,COMBO模式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COMBO模式最佳截点值的敏感度为82.9%,高于FFDM的敏感度(60%),二者的特异度相同,均为93.2%。结论:DBT在乳腺X线检查进行BI-RADS分类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系统仿真的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BT)进行性能分析研究。方法 基于临床DBT系统获取不同辐射剂量下物理体模和常规剂量水平下临床患者的原始测量数据,并进行低剂量仿真和使用3种重建算法进行重建,即Feldkamp-Davis-Kress(FDK)算法、联合代数重建技术(SART)、具有全变分约束的自适应最速下降凸集投影(ASDPOCS-TV)算法。采用信噪比(SNR),峰值信噪比(PSNR),噪声功率谱(NPS),伪影扩散函数(ASF)以及 ASF的全宽半高值(FWHM)指标对辐射剂量水平和重建算法两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低剂量DBT仿真策略的有效性经评估实验得以保证;在合适的剂量水平范围内,增加剂量可促进减少高频噪声成分和显著提高信噪比(P<0.05),当曝光剂量低于40 mAs,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图像具有相似表征;不同重建算法在不同解剖结构区域处的表现性能有差异,ASDPOCS-TV算法的结果包含更少的层间伪影和更轻微的噪声,优于SART 算法和FDK算法。结论 辐射剂量和重建算法的选择对DBT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应当平衡各影响因素、整体图像质量、临床诊断需求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临床任务中最优成像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创伤性骨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创伤性骨关节病人行普通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摄影检查后,发现DR平片疑似骨折或骨折线显示欠清,以及骨折经内外固定术后图像显示欠佳者,均征得病人同意后再进行DTS成像检查,获得扫描范围内连续断层图像。对比分析DTS与常规DR图像质量,评价DTS临床应用价值。结果DTS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骨关节结构,去除骨内外固定伪影,新鲜性骨折均能清晰显示骨折线;陈旧性骨折显示骨痂形成、断端愈合情况清楚,显示隐匿性骨折5例,排除骨折7例。结论DTS在创伤性骨关节病变检查中操作简便、易行,诊断准确率高、辐射剂量较低,在复杂结构部位的骨折以及经内外固定术后骨折的诊断与复查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模式对乳腺体模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乳腺体模一次成像。自动曝光模式,分别应用低剂量(Dose)、标准(STD)和高对比度(CNT)3种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模式,固定管电流量32 mAs,分别改变管电压为25、26、27、28、29、30、32、34、36、38和40 kV曝光11次;固定管电压29 kV,分别改变管电流量为20、32、40、45、56、63、80、100、125、160和200 mAs曝光11次。记录各曝光参数下平均腺体剂量(AGD)值,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评分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种自动曝光模式下,模拟纤维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拟钙化和模拟团块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手动曝光模式下,固定管电流量32 mAs,改变管电压或固定管电压29 kV,改变管电流量曝光,3种模拟病变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但3种模拟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受管电压或管电流量增加而且引起的变化趋势不同。管电流量或管电压变化对模拟纤维组织的图像评分影响最大,对模拟钙化的图像评分影响最小。自动曝光模式以低剂量模式AGD值最低,高对比度模式AGD最高;手动曝光模式时,AGD随管电压和管电流量增加而增加,均呈正相关关系(R2=0.998,P=0.000;R2=0.979,P=0.000)。结论:数字乳腺X线摄影时,可采用自动曝光的低剂量模式行乳腺癌筛查。使用手动曝光模式行常规临床检查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