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6年来本院就诊的3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时其中16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138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产后6周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情况调查。结果: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0.37%,干预组为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P0.05),其中产妇年龄和新生儿性别是关键因素。结论:产妇年龄和新生儿性别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影响较大,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改变重男轻女思想是改善孕妇产后抑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萍花  肖亚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02-5403
目的:了解麻城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提高相应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选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麻城市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3.24%;初产妇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高于经产妇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乏家人关心及对居住条件不满意的产妇相比,得到家庭支持和有良好居住条件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年龄、家庭年收入、分娩方式及婴儿性别对产后抑郁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和低文化水平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可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可通过对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后抑郁患者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评估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进行产前检查并生产的112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妇一般资料调研分析,选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作为调查工具,于产后28 d围生期检查时对参与研究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完成后,分析比较高危妊娠产妇中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比较非抑郁产妇和抑郁产妇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12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00%),经计算,112例高危妊娠产妇当中,共48例产妇EPDS得分≥9分,故研究中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86%)。按照EPDS得分情况将112例产妇分为抑郁组(48例)和非抑郁组(64例)。经计算,抑郁组产妇在内倾向(E)维度和掩饰倾向(L)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而抑郁组产妇在神经质倾向(N)维度和精神质倾向(P)维度上的得分则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产妇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产妇(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收入、产次、家族遗传史、夫妻关系满意度及生育知识了解程度是高危妊娠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产次及生育知识了解程度是高危妊娠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的人格特征表现出明显内倾和神经质的特点,同时其各方面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多产次及生育相关知识缺乏是高危妊娠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3年3月至9月在我院分娩的324位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产妇一般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于产后2~6周评估产妇抑郁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将产妇分为患抑郁症组(n=42)和无抑郁症组(n=282),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24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产次、文化程度、夫妻平均月收入、产前焦虑、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均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初产、初中及以下、夫妻平均月收入<5000元、产前焦虑、夫妻关系一般、婆媳关系一般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6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南钢医院住院分娩的29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自评(HAD)、爱丁堡产后抑郁(EPDS)等量表,于孕晚期(产前4周内)和产后3~7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名产妇中检出产后抑郁69例,产后抑郁检出率为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睡眠状况、早吸吮早接触和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应给予产妇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帕罗西汀对产后抑郁患者性激素代谢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抑郁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舍曲林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两组产妇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产妇外周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及雌二醇(E_2)水平变化情况,采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患者行为进行调查,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严重程度评估,观察产妇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LH、FSH、P及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LH和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和E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NOSIE和Q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NOSIE和Q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EPDS、HAMD-17及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EPDS、HAMD-17及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P0.05)。对照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能显著改善产妇性激素代谢、行为障碍及自杀行为,治疗效果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前持续心理干预对预防高抑郁评分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孕期检查的产妇,经SDS初步筛查,将SDS评分在42~52分之间的8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45例产妇进行持续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各阶段产后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前和产后1个月SDS评分较入组前明显降低,与入组时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12个月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8.89%、37.78%、20.0%,对照组分别为90.91%、86.36%、4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抑郁评分产妇是产后抑郁的高危人群,持续心理干预具有针对性,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7年分娩接受产后上门访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访视时间是出院后3 d及产后第14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抑郁症状情况及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为产妇36 084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7%,产后4周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已经超过4.00%。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有负性情绪(OR = 11.304(9.354~13.631) ,P(OR = 3.121(2.163~4.519),P<0.001)、晚产(OR = 4.157(1.556~9.152),P = 0.001)是都是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引起产妇抑郁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孕期有负性情绪、晚产及家族精神病史的产妇,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产后42 d产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在产后42 d对1 039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EPDS总分≥13分即为产后抑郁。并随机选取其中的51例产妇行产前和产后72 h静脉血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化验检测,研究围产期性激素的变化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结果1产后42 d抑郁发病率为11.36%。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孕期情绪、婴儿睡眠状况、产后夫妻关系、与公婆关系以及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在抑郁与非抑郁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孕期情绪,婴儿睡眠状况,产后夫妻关系以及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可列入Logistic回归方程。4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分娩方式、是否术后镇痛、是否分娩镇痛等因素在产后抑郁与非抑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产后E2和P急剧下降,但其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对母乳喂养意愿、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及兰州市二院进行分娩或产后访视的24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后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对喂养方式及喂养意愿的影响;使用基于差别效应的亚组识别方法探索特定人群中产后抑郁影响喂养方式的情况。结果 本研究产后抑郁总检出率为42.7%,其中轻度为28.5%,重度为14.2%;产后30天内发生产后抑郁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抑郁产妇“不希望母乳喂养”的意愿是无产后抑郁产妇的2.63倍(95%CI为1.06~6.52,P<0.05);全人群中未发现产后抑郁与喂养行为的关联性(P>0.05),但在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的产妇亚组中,62.5%的产后抑郁者多采用人工或混合喂养的方式。结论 产后抑郁已严重影响兰州地区的产妇健康,且抑郁直接影响产妇哺乳意愿,并可能影响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产后6周时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产后6周体检的2 369例产妇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产妇1 347例,经产妇1 022例。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369例产妇中,发生产后抑郁179例,发生率为7.56%;其中初产妇118例,发生率为8.76%,经产妇61例,发生率为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产妇组,产前教育、家庭关系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产妇组,产前教育、新生儿性别和家属期待胎儿性别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产妇产后6周抑郁发生率较高,需重视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孕期睡眠质量,提高家庭关怀度,采取个体化干预方案,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后访视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抑郁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程度判断。两组产妇在护理前,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护理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42 d体检的1 13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的抑郁情绪,将评分≥10分界定为有抑郁情绪。收集产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妊娠计划性、不良孕产史等情况,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意外妊娠者198例(17.4%),顺其自然妊娠608例(53.4%),计划妊娠333例(29.2%),意外妊娠,顺其自然妊娠妇女较计划妊娠妇女年龄小、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低,并且农村户口占的比例很高。意外妊娠产妇产后抑郁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意外妊娠、顺其自然妊娠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982、1.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计划妊娠会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孕期焦虑抑郁和产后抑郁的护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进入产科接受分娩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围产期接受常规分娩,观察组产妇则在围产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孕期焦虑和抑都评分、产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孕期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产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对孕期焦虑抑郁和产后抑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565名产妇,其中376人完成第42d的产后随访;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QSI)来评价产妇的抑郁状态和睡眠情况,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1~3 d的565例产妇中,抑郁筛检阳性率为25.1%,追踪到产后42 d人376名产妇中,抑郁筛检阳性率为19.9%。年龄,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和睡眠障碍是产妇产后1~3 d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早产以及睡眠障碍是产妇产后42 d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睡眠质量差对产妇情绪的影响将贯穿整个产褥期,需要给予持续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襄阳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现况,并分析影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社会因素,为科学制定卫生政策,调整及优化产妇保健服务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孕期健康保健并在该院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查产后抑郁者,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下产后抑郁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分析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情况的相关关系。结果以EPDS量表总分≥13分为筛检阳性临界值即诊断产后抑郁症,298例调查对象中共检出产后抑郁症65例,发生率为21.81%。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对照组)的产妇个体及家庭因素方面比较发现,在襄阳是否有房产、是否有私家车、孕期工作情况、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自我感觉整体健康情况在两组产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12.21、18.16、14.06、13.3,均P<0.05);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利用度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6.81、4.08、3.98,均P<0.05)。结论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众多,而产后抑郁者的社会支持程度较正常产妇差。相关部门在制定产妇保健服务政策时,应当结合目标人群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孕妇产前心理指导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100例孕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5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心理指导,采用EPDS对两组产妇产前、产后3d、产后2周、产后4周以及产后6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比两组产妇的阳性率。结果产前两组产妇均无抑郁阳性者,产后各时期统计显示,观察组抑郁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产前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指导能够帮助产妇了解分娩,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和分析产后抑郁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分娩后回到深圳市某社区居住,产后2~3周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上门随访的1 205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查,以总分≥13分为阳性,即提示很可能存在产后抑郁,且对阳性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205名产妇中,收回1 166份调查表,产后抑郁筛查完成率96.8%。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为4.2%。孕期有抑郁情绪、孕期有焦虑情绪、人工喂养方式、新生儿疾病为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影响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不可忽视,社区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应该及时关注妇女孕期和产后的心理卫生保健,预防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_2)及孕酮(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73例在该院分娩的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第3天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后抑郁症筛查,将EPDS评分≥13分的产妇共计80例纳入产后抑郁组,并将其余29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就两组产妇在产后各时间点的EPDS评分、PRL、E_2以及P水平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1.45%。产后,两组产妇的EPDS评分、PRL、E_2以及P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产后抑郁组在各时间点的E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PDS评分及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抑郁组在产后1周、2周、4周的PR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在产后6周的PRL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在产后存在性腺激素代谢紊乱,产后PRL、E_2以及P水平异常变化可能是导致产后抑郁症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后及时对产妇的PRL、E_2及P水平进行监测调控,对于治疗产后抑郁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宁市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分析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80例产妇临床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产妇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6.11%;单因素分析,高中文化程度、对居住环境不满意、无职业、初产、新生儿性别为女及采取人工喂养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及喂养方式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宁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围生期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