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2.
梁军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24-25
谈起应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 :“救卒死尸厥方 ,爪切人中良久 ,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 :“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 :“口眼斜最可嗟 ,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 ,阳陵二穴亦堪攻 ,阴陵针透尤收效 ,红肿全消见异功”。…  相似文献   

3.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早在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津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歪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明·吴昆在<针方六集>中也有不少记载用透穴针法治病.这都说明透穴针法在临床应用上确有卓越的疗效.笔者据此,便注意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某些病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举四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透穴针法的溯源与考察,认识透穴针法的特性及应用分类。通过对《循经考穴编》一书中针刺手法的描述与分类、特点、透刺组穴等内容的研究,将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并结合透穴针刺处方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考量,分析阐述《循经考穴编》在临床运用透穴针法的辨证施针以及手法分类特色。  相似文献   

5.
透穴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针尖透达对侧或邻部穴位,但针尖不穿出皮肤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法首载于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当时虽无“透穴针法”之名,但已明确指出了“一针两穴...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针刺坵墟透照海是针灸疗法中以一针而透两穴的所谓担法之一,这种针法对胸胁痛的疗效几乎比任何其他针法为佳,是针灸治疗上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法。虽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玉龙歌的注解中介绍了一十四种所谓“一针两穴世间稀”的担法,但没有说到治胸胁痛可用坵墟透照海的担法,大凡读玉龙歌者只知条文重要,把它背  相似文献   

7.
偏历“主小便不利”析──读针灸名家杨永璇医案偶得有关偏历穴的利水作用,古代文献记载甚多。《古今医统大全》、《针灸聚英》等都说偏历“利小便”;《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六集》等也说偏历治“小便不利”;《循经考穴编》还特别指出:偏历“专主小便不利,肠...  相似文献   

8.
论《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赵仓焕 《陕西中医》2006,27(3):327-328
目的:论述《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痛证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用现代针灸学理论分析、归纳《玉龙歌》针刺治痛的优点,评价学术价值。结论:《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1治症广泛,取穴精少。2选穴特点有4:1循经局部取穴,2循经远端取穴,3可选用奇穴,4多取交会穴。3针刺特点有3:1强调补泻,2提倡透穴,3注重刺络。4善用灸法。  相似文献   

9.
针下热感是指针刺入一定穴位得气后,通过行针产生热感以治疗虚、寒病证的一种手法。针刺产生热感在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如《灵枢·终始》篇曰:“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素问·针解篇》云:“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金代《针经指南》始称“热补”法,明代《金针赋》演变为“烧山火”针法,《针灸大成》又进一步提出“进火法”。无论是烧山火或进火法,都是古人描述针下热感的一种夸张笔法,据临床观察,实际上是针刺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法,使病人在针刺的局部、循经甚至全身出  相似文献   

10.
肖少卿 《中医杂志》1991,32(11):18-19
针刺透穴治病之法始见于扁鹊,其后《肘后备急方》、《玉龙歌》等医籍中亦有此记载。本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透  相似文献   

11.
透刺针法的提出首见于元代王国瑞所著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该书不但首次为透刺针法立名,并论述了透刺法的临床应用,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又如"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等。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注解《玉龙歌》中对透刺针法有较多的发挥,如头风痰饮刺风池时应注意"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  相似文献   

12.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13.
《玉龙歌》证治特点探析280088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姚玉芳,吴成长《玉龙歌》首见于元·王国瑞撰辑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针灸大成》等书中亦有转载该歌举症列穴,简明扼要。极富实用价值、故本文就《玉龙歌》证治特点浅析如下:一、重视经络理论:祖国医学...  相似文献   

14.
小腹骨度正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骨度篇》曰:“天枢(平脐)以下至横骨(耻骨联合)长六寸半。”《甲乙经》《千金》《补台》《铜人》《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类经图翼》《针灸集成》《医宗金鉴》等古籍及现代文献《俞穴学概论》《针灸十四经穴位置考定》《针灸经穴模型》等皆宗此说。《针灸大成》《循经考穴编》《俞穴折  相似文献   

15.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学武 《中国针灸》1997,17(5):303-304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李学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椎系,100029)主题词直刺;透针;针刺深度;针刺方向透穴法或称透刺法、透针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计法之一,透刺法在古代针灸著作中就有记载与应用,如金元时代的窦汉卿就提出用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等,为后世透刺针...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1.《针灸大成·席弘赋》记载冷嗽的治疗宜先____,再____。2.在《针灸大成》中记载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的“天星十一穴”相比,多出一穴为____。3.四总穴  相似文献   

17.
"气至病所"在癔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至病所”是指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后医者应用一定的手法使针感循经传导至患处的现象,又称为“行气”。关于“气至病所”的记载,较早的见于《针灸四书》,明代《针灸大成》中也有“病有远道者,必先使其气直达病所”的描述,针灸临  相似文献   

18.
杨志新 《光明中医》2001,16(6):34-34
相对穴位是指腧穴的位置内外、上下或前后相对 ,如内关与外关 ,曲池与少海 ,人中与风府等。因其位置上的特殊性 ,配合应用 ,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相对穴位的临床应用 ,虽不曾有人将其作为一种配穴方法 (部分属前后配穴法 )应用 ,但在古代针灸著作及歌赋中(如《针灸大成》、《玉龙歌》、《肘后歌》、《席弘赋》等 ) ,以及前人及现代针灸经验中多有应用。现收集于下。1 相对穴位透刺穴位透刺 ,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穴位来增强针刺强度的一种针法。此法由金元时期针灸医家提出。相对穴位透刺 ,多是四肢内外侧或前后…  相似文献   

19.
牛凤菊  魏红 《光明中医》2005,20(1):53-54
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又为手足少阳之会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对于其定位 ,在以往文献中 ,差别不大。如《针灸甲乙经》谓其“在耳后陷者中 ,按之引耳中” ;《针灸集成》“在耳根部 ,距耳五分” ;《针灸大成》“耳后尖角陷中 ,按之引耳中痛” ;《针经》中有“先以铜钱二十文 ,令患者咬之 ,循取穴中……针灸俱令人咬钱令口开”。现代临床上翳风穴的取法与《甲乙经》基本一致。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及《腧穴学》中定位为 :“正坐侧伏或侧卧 ,在耳垂后方 ,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1 古文献研究晋代《针灸甲乙经》记载 …  相似文献   

20.
三阴交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位,其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胚骨内侧后缘,属足太阴牌经。因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相交会故名曰“三阴交”。此穴在临床上治疗病证较多,多与其它腧穴配伍应用,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一谈运用体会。1古文记载 《灵枢·四时气》篇“飨泄,补三阴之上”。《长桑君天星秘决歌》“脾病之痛先合谷,后针三阴交莫迟”。又“胸隔痞满先阴交,针至承山饮食喜”。《杂病穴法歌》“呕噎阴交不可饶”。《针灸大成·治症总要》“小腹胀满、内庭、三里、三阴交”。《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足部主病针灸要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