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指血血糖监测分别结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以CGMS观察治疗2周后血糖谱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全天平均血糖、血糖≤3.9mmol/L时间百分比〔TPG≤3.9mmol/L(%)〕、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TPG≥10mmol/L(%)〕控制血糖水平。结果双C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MS结合CSII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血糖水平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76例AOPP患者,监测其住院第1、3、5d血糖、胆碱酷酶、各脏器功能损伤情况及预后。根据入院当天静脉血糖水平分为A组18例(血糖3.9~6.1mmol/L)、B组42例(血糖6.1~11.12mmol/L)和C组16例(血糖>11.12mmol/L)。以A-PACHE II评分为标准,分析A、B、C组血糖水平与脏器功能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组A-PACHE II评分、CK-MB水平、AMS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5),第1、3天CHE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P<0.05),ALT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B组CHE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P<0.01),APACHE II评分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与呼吸衰竭、脑损伤(昏迷)、胰腺损伤、消化道出血、死亡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肝脏损伤呈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糖水平与APACHEII评分、CK-MB、CR和AMS均呈正相关(P<0.05,P<0.01),与CHE、ALT呈负相关(P<0.05)。结论 AOPP患者血糖水平与脏器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足月新生儿明确诊断为ABO溶血病33例并给予静脉注射IVIG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输注IVIG后血糖正常的14例患儿为研究1组,输注IVIG后血糖增高的19例患儿为研究2组;选择同期ABO溶血病未使用IVIG的3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研究1组用试纸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输注IVIG后2 h血糖为(5.7±0.6)mmol/L和(5.7±0.5)mmol/L,输注后4 h的血糖为(5.7±0.9)mmol/L和(5.8±0.4)mmol/L(P均>0.05);研究2组用试纸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输注IVIG后2 h后血糖为(11.7±0.6)mmol/L和(7.5±0.6)mmol/L,输注后4 h血糖为(12.5±0.8)mmol/L和(8.7±0.5)mmol/L(P均<0.05);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的血糖分别为(5.5±0.4)mmol/L和(5.9±0.4)mmol/L、(5.4±0.6)mmol/L和(5.3±0.3)mmol/L(P均>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静脉输注IVIG过程中出现部分病例血糖增高,临床输注IVIG过程中应重视血糖检测,密切检测血糖情况,以减少高血糖对小儿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为A组(19例)、B组(35例)及C组(46例)。A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 B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9%, C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9%。对比三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C组患者空腹血糖(9.95±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0±0.75)mmol/L、甘油三酯(2.89±0.52)mmol/L、总胆固醇(7.75±0.50)mmol/L均高于A组的(8.11±0.95)mmol/L、(2.88±0.57)、(2.44±0.44)、(6.45±0.35)mmol/L和B组的(8.45±1.01)、(2.93±0.68)、(2.63±0.48)、(6.61±0.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3±0.11)mmol/L低于A组的(1.37±0.23)mmol/L和B组的(1.12±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巨岚  张晓俊 《河北医药》2007,29(4):309-310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9例非糖尿病(DM)的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分Ⅰ组:空腹血糖≤6.1 mmol/L、Ⅱ组:6.1 mmol/L<空腹血糖≤7.8mmol/L、Ⅲ组:空腹血糖>7.8mmol/L,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3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99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33例,发生率为33.3%,应激性高血糖组(Ⅲ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体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Ⅰ、Ⅱ组)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有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糖耐理会逐步下降,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核酸及旦白代谢也会异常。本文从1000多例60—75岁男性个体体检的测定中,筛选100例血糖水平>5.6mmol/L为高血糖组及100例血糖水平3.9-5.6mmol/L为正常组(60岁以上人血糖正常值范围为3.9—5.6mmol/L,酶法)的个体进行了血清血糖(BG)、尿氮(UN)、尿酸(UA)比较,发现高糖组的BG、UN、UA相互间有一定相关,而正常组则无。 经回归分析,高糖组的BG与NU成正相关,R=0.75,Y=3.1 0.72X;BG与UA有相关关系,R=0.85,Y=315=21X;U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57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76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59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感染、SIR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IRS、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糖水平不同分为A组(空腹血糖4.3~6.0 mmol/L,餐后2 h血糖4.5~8.0 mmol/L)、B组(空腹血糖6.3~7.1 mmol/L,餐后2 h血糖8.2~10.1 mmol/L)、C组(空腹血糖6.4~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2~11.0 mmol/L)及D组(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每组25例。四组患者均给予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B组为88.00%,C组为64.00%,D组为56.00%;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0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8.420,P<0.05);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6.349,P<0.05);C组与D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加以控制,能够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自2006-01~2008-06对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扫描研究,拟探讨2型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寻找早期防治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与分组老年2型糖尿病组(A组)32例,均符合1997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男性,年龄60~83岁;空腹血糖平均(7.06±1.19)mmol/L,餐后2 h血糖(12.9±3.15)mmol/L。选择无糖尿病史经空腹血糖检测正常者做对照(B组)33例,男性,年龄62~77岁;入院空腹血糖(5.45±1.03)mmol/L,餐后2 h血糖(8.94±2.07)m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A1,B(apoA1,B)水平及apoB/apoA1比值与急性冠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的11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设为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apoA1、apoB,计算apoB/apoA1比值,比较各组各项测定指标及apoB/apoA1的水平变化,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A组与AMI组apoA1分别为(1.10±0.12)mmol/L,(1.07±0.14)mmol/L,与对照组(1.19±0.17)mmol/L相比显著偏低(P均<0.01);UA组与AMI组apoB分别为(1.00±0.14)mmol/L,(1.10±0.13)mmol/L,与对照组(0.92±0.14)mmol/L相比显著偏高(P<0.05,P<0.01);UA组与AMI组的apoB/apoA1分别为0.91±0.19,0.97±0.18,与对照组(0.79±0.18)相比显著偏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oB/apoA1(OR=4.462,95%CI2.153~9.255,P<0.001)及apoB(OR=2.764,95%CI1.174~6.511,P<0.001)与ACS显著相关。结论 apoB与apoB/apoA1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B/apoA1是ACS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柳  甘建和  冯婷婷  黄小平  陈科  王晓红 《江苏医药》2012,38(23):2801-280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急性肝损伤时血糖升高的作用.方法 20例急性肝损伤患者,1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组),9例未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定期监测肝功能、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结果 2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与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4.71±0.96)mmol/L相比,治疗组三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11.34±2.84)mmol/L、(15.42±4.69) mmol/L、(19.73±4.70) mmol/L](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三餐后血糖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住院(12.38±8.03)d,与对照组的(15.56±4.77)d相仿(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效果是肯定的;但治疗期间可引起血糖升高,可能与肝脏受损程度及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糖患者强化降糖与心室重构及炎性因子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66例患者分为强化降糖治疗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强化降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7.8mmol/L,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观察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记分(WMS)情况.结果 治疗后强化降糖治疗组LVEF、LVEDD、WMS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与治疗后的hsCRP、LVEF、LVEDD及LVESD均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3、0.389、0.397、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强化降糖治疗可明显改善AMI高血糖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MI的炎性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袁汉怀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75-1275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 (IGT)诊断标准的临床意义。方法  16 2例实验者依据血糖水平分为三组 ,第Ⅰ组为血糖对照组 73例 ,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糖负荷后 2h血糖低于 7 0mmol/L ;第Ⅱ组 4 2例 ,OGTT糖负荷后 2h血糖为 7 0~ 7 8mmol/L ;第Ⅲ组 4 7例 ,为OGTT糖负荷后 2h血糖为 7 9~ 11 1mmol/L。进行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脂水平和尿清蛋白排泄率。结果 Ⅱ组对象UAER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 (P <0 0 1) ,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 (Ⅱ、Ⅲ组高于Ⅰ组 ,P <0 0 5 ) ,但Ⅱ、Ⅲ组间无差异 ;其他指标三组间无明显差异。Ⅰ组、Ⅱ组和Ⅲ组异常心电图分别为 1%、8%、4 %。结论 从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考虑 ,将血糖水平在 7 0~ 7 8mmol/L的对象 (Ⅱ组 )归入IGT组可能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中老年人血糖浓度与尿糖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系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2 4 8例空腹血糖 >6 .1mmol/L的高原中老年人的血糖和尿糖结果 ,并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 :血糖浓度为 6 .1~ 8.0mmol/L时 ,各年龄组尿糖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糖浓度为 8.1~ 10 .0mmol/L时 ,随年龄的增加 ,尿糖阳性检出率降低 ,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糖浓度为 10 .1~ 12 .0mmol/L时 ,5 0~ 5 9岁组与 6 0~ 6 9岁组间尿糖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 0~ 5 9岁组与 70岁以上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糖浓度 >12 .0mmol/L时 ,各年龄组间尿糖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原中老年人 ,随年龄的增加及长期高血糖有可能导致肾小动脉硬化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糖阈提高。提示临床医师不能根据尿糖结果推测血糖浓度 ,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及波动性变化,探讨CSII在老年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39例,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前3 d均维持院外降糖治疗方案,同时佩戴CGMS,记录日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达标时间(TIR)、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3.9)、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0.0)、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指标,作为基线水平;第4天开始停用原降糖药物并启动CSII治疗,2周后再次佩戴CGMS,记录上述指标,比较在CSII治疗前后各研究对象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与CSII治疗前相比,CSII治疗后MBG明显下降[(8.27±1.79)mmol/L vs.(9.85±2.30)mmol/L,P<0.01]、TIR显著增加(75.69%±31.96%vs.58.62%±33.23%,P<0.01);CSII治疗前共发生低血糖事件3次,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3.9为(0.37±0.81)h·mmol/L,CSII治疗后未发生低血糖事件(AUC3.9=0)(P=0.007);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0.0在CSI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55±24.29)h·mmol/L vs.(5.87±8.36)h·mmol/L,P<0.01]。CSII治疗后MAGE[(2.88±1.34)mmol/L vs.(5.35±3.25)mmol/L]、SDBG[(1.23±0.65)mmol/L vs.(1.82±0.78)mmol/L]、CVBG[(14.99±6.62)mmol/L vs.(20.22±9.97)mmol/L]、LAGE[(5.14±2.43)mmol/L vs.(8.02±4.20)mmol/L]、MODD[(0.70±0.38)mmol/L vs.(1.59±1.08)mmol/L]均较CSII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结论对于老年T2DM患者,CSII与常规降糖治疗方案相比,其血糖控制水平更佳、低血糖风险更低、血糖波动性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为高MAGE组和低MAGE组,均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使用血糖动态检测系统对患者进行血糖动态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糖参数,包括24 h平均血糖值(24MBG)、血糖<3.9 mmol/L时间占一天时间的百分数(PT3.9)、血糖>7.8 mmol/L时间占一天时间的百分数(PT7.8)、治疗9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Rankin评分。结果两组PT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MAGE组的24MBG、PT7.8、不良反应发生率、Rankin评分分别为(8.4±2.4)mmol/L、(33.8±10.7)%、21.2%、(3.3±0.9)分,均显著高于低M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较差,控制血糖,降低MAGE,有利于提高溶栓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并空腹血糖(FBG)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120例,根据FBG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为高血糖组,≤7.0mmol/L为对照组。结果当FBG〉7.0mmol/L时,CK-MB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 78例患者分为 3组 :血糖 <7.0mmol/L为A组 ,血糖 7.0~ 11.1mmol/L为B组 ,血糖 >11.1mmol/L为C组。观察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转归的关系。 结果  血糖水平与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关系 (P <0 .0 5 ) ;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的预后之间亦有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所以控制好血糖对预防及诊治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晓洪  王晓勇  石莹 《江西医药》2007,42(2):102-103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血糖情况与创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创伤患者,于伤后来诊时即刻取样检测血糖水平,并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根据血糖情况分为正常组(3.6~6.1 mmol/L)、中间组(6.2~11.1 mmol/L)、高血糖组(11.2~18 mmol/L)、超高血糖组(>18 mmol/L),统计组内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0)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和超高血糖组的创伤患者较正常组与中间组ISS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体内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血糖的高低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林会 《淮海医药》2002,20(3):253-25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 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者与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疗效对比。方法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30例 (A组 )接受短效动物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 ,中效动物胰岛素晚餐前皮下注射 ;口服降糖药物组 2 8例 (B组 )接受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监测三餐前及餐后 2 h血糖 ,以控制餐前血糖在 7.8mmol/ L 以内 ,餐后 2 h血糖在 11mmol/ L 以内为标准 ,调整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剂量 ,比较治疗达标日数 ,并将两组进行 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达标所用天数 :A组 (12± 4 ) d;B组 (19± 6 ) d,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对初发 2型糖尿病 ,血糖 >13.1mmol/ L者 ,可行短期胰岛素治疗 ,有利于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