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IMT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危险评估,为早期防治动脉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部位一般分为3个位点,即颈总动脉(CCA)的远端颈内动脉超始部和颈动脉分叉处,同时检测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可分别检出各部位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血管壁形态、组织结构及相对应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IMT对反映颈动脉硬化狭窄和斑块特点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MT在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的差异对比。旨在探讨超声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管壁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以及相关血流参数及眼底动脉的相关血流参数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的下肢胫后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胫后动脉,足背收缩期血流峰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等相关血流参数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眼底视网膜动脉的常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以及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评价男性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男性受试者,吸烟者112例,非吸烟者80例,检测各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并分析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动脉僵硬系数(Arterial stiffness coefficient,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 elastic coeffi-cient, Ep)、动脉顺应性(Artery compliance,AC)、膨大指数(Adamkiewicz index, 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结果男性吸烟者双侧颈总动脉窦部和左侧颈总动脉 IMT 较男性非吸烟者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僵硬系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加,膨大指数(AI)及动脉顺应性(AC)下降。结论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脂代谢紊乱,并可导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变化及斑块的形成,为深入研究肾透析患者病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肾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透析时间长短分为透析第一年组(17例)、透析第二年组(17例)与透析第三年或更长组(1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随着透析时间增加,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逐年上升、颈动脉内径与颈动脉血流速度逐年减小,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逐年增加,患者直径狭窄率逐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情况、颈动脉血流速度及动脉直径狭窄率与患者透析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长时间透析患者有并发颈动脉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致残率很高,探讨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2007年我院住院106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正常对照组52例,对下肢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高血压引起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内中膜增厚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DM组)3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组)3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DM合并EH组)37例、对照组35例,分为检查组和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内径宽度、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管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MT)及斑块大小进行检测。结果 DM组、EH组、DM合并EH组血流参数均较对照组斑块检出率增多,内中膜(IMT、BIMT)增厚,血流速度(PSV)减慢,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均可加速颈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24例OSAS患者(分为单纯OSAS组以及OSAS合并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组)、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结果 OSAS合并心血管病组的FMD、NID均显著低于单纯OSAS组及对照组(P<0.05);而单纯OSAS组的FMD、NID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S合并心血管病组的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OSAS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OSAS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及单纯OSAS患者肱动脉FMD、NID均受损,存在内皮功能失调,且OSAS合并心血管病组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OSAS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OSAS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部动脉进行监测,以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及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与同龄对照组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管壁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大小、斑块的性质,动脉管腔内的血流性状及血流速度等。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熙组比较,颈动脉内壁明显粗糙,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其中12例合并脑梗塞、7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IMT均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关系.方法 进入本研究的共有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用超声检测颈总动脉的IMT,并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s后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把糖尿病患者按内中膜厚度分为两组,其中内中膜增厚组31例(IMT≥1.0mm,A组),内中膜厚度正常组36例(IMT<1.0mm,B组),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内中膜增厚组的△Vmca显著低于内中膜正常组(P<0.05),及对照组(P<0.01),内中膜正常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明显减低,颈动脉IMT可反映脑血管储备能力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PH1)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2例PH1患者(内中膜厚度IMT〈0.9为A组和内中膜厚度IMT≥0.9为B组)和40例健康人(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壁弹性评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计算血液与血管壁弹性比值(B/A),分别比较上述3组的弹性指标。结果 (1)A组、B组均比C组弹性比值B/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C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评价PH1颈总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隗冬梅 《中国病案》2010,11(12):26-26,2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直径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317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和直径(D),求得比值(r),分别与双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和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结果双侧IMT对Vmax、Vmin和RI有一定的影响(P〈0.05)。r与远端血管血流Vmax、Vmin呈正相关。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的IMT和r可以了解远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无名动脉分叉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经CT或MRI检查后,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及无名动脉扫查,并与对照组134例同年龄组非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颈动脉及无名动脉扫查结果相比较.结果缺血性脑中风组的颈总动脉分叉处及无名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名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此外两组均发现了无名动脉扩张疾病,且缺血性脑中风组的无名动脉扩张检出率高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P<0.05.结论颈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中风密切相关,且无名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更为紧密,无名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硬化及斑块发生率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检查更有助于发现动脉硬化和粥样斑块的存在,从而减少漏诊,并有助于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其临床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8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A组),60例同期经CT证实的非脑梗死患(B组),进行双功能超声检查,并测量颈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A组患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PLI)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显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大血管病变又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发生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基础病变,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但早期无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动脉壁损害对于识别易发生心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作用。颈动脉是人体最接近体表的大动脉血管,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其血管壁情况,可定量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评估斑块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而成为大动脉血管检查的窗口。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为无创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林腾  程映雪  颜汉宁 《西部医学》2009,21(7):1197-1199
目的探讨颈动脉扭曲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2例颈动脉扭曲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走行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IMT),显示颈动脉扭曲时的血流情况并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检测结果与对侧(无扭曲侧)颈动脉进行对照。结果颈动脉扭曲时表现为颈动脉走行呈“S”形或“C”形弯曲,IMT增厚。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腔内形成方向各异的涡流。与对侧无扭曲颈动脉比较,颈动脉扭曲时内径增宽,斑块发生率、PSV及RI增高。结论颈动脉扭曲多发生于动脉硬化基础上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简便有效诊断颈动脉扭曲。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恼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软斑和混合斑致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狭窄〉50%可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住确地检测出颈动脉硬化的组织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兔颈动脉低剪应力(low shear stress, LSS)动物模型,探讨低剪应力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分为2个组: 假手术组(对照组)及颈动脉缩窄组(LSS组),每组各8只。通过左侧颈动脉缩窄手术建立兔颈动脉LSS动物模型;每隔两周行兔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径(inner diameter, D)、内中膜厚度(internal-media thickness, 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及血流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 RI),应用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兔颈动脉剪应力空间分布情况;术后8周处死所有家兔,取颈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结果 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4、8周兔颈动脉D、IMT、PSV及RI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LSS组术后4周、术后8周兔颈动脉D、PSV及RI均呈现明显减低,术后8周出现IMT增加(P<0.05);超声检查见LSS组兔颈动脉血流呈低阻低排改变。各时间点正常兔颈动脉血流WSS分布在4~10dyne/cm2(占78.6%),颈动脉血流WSS均值为(6.05±1.19)dyne/cm2;而LSS组兔颈动脉血流WSS分布呈现普遍减低,分布在2~6dyne/cm2(占81.3%),颈动脉血流WSS均值为(2.96±0.79)dyne/cm2。兔颈总动脉病理切片中,LSS组中兔左侧颈总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内中膜不规则增厚、脂质沉积增加,甚至出现纤维帽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对照组的兔颈总动脉均为正常。结论 LSS刺激能够诱导兔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及脂质沉积,LSS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血管弹性及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 echo-tracking,ET)技术,采集30例正常人和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股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W)测量股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应用ET技术检测弹性指标β.结果 按照IMT是否<1.0mm分组后显示:糖尿病IMT< 1.0mm组及糖尿病IMT≥1.0mm组的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及弹性指标β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IMT≥1.0mm组的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及弹性指标β较糖尿病IMT< 1.0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血管壁弹性功能已降低,且影响血流动力学,有可能造成外周组织血液供应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东芝8000和惠普4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3例老年人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将其分为心血管病组及对照组,其中心血管病组包括离血压组42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40例,对照组41例,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R)、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观察颈动脉内有无斑块,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血管病组较非心血管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痛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颟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失为预测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简便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