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结果】 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16.86‰)明显高于本市户籍(6.82‰),非本市户籍出生缺陷死亡率(4.52‰)高于本市户籍(3.12‰);本地户籍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45.74%,明显高于非本地户口的26.83%;本市户籍死亡围产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前四位顺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非本市户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本市为82.05%,非本市为79.28%。 【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产前诊断是避免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8~2001年衡阳市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出生缺陷监测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衡阳市23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住院分娩中孕满28周,产后7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0ll/万,围产儿死亡率为12.27‰,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以唇裂并腭裂为主,占13.55%,出生缺陷按系统分类肢体畸形居首,占26.37%。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出生年份、城乡分布、季节性、产母居住地、母亲年龄及婴儿性别等无关。出生缺陷儿的死亡率为417.58‰,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的32.83倍,是非出生缺陷死亡率的40.15倍,死亡数占同期围产儿死亡数的18.72%。结论 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的发生率较全国及全省有水平低。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主要出生缺陷病种及出生缺陷系统分类是唇裂并腭裂和肢体畸形。加强监测队伍的建设,提高诊断技术水平,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于2002~2006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2002~2006年监测围产儿25 240例,围产儿死亡率16.79‰;出生缺陷检出率23.65‰,各类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外耳其它畸形、尿道下裂;产母≥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结论】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出生,预防出生缺陷不致残或少致残,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0-2004年围产儿出生素质现状.寻求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对医院连续性监测的方法,监测内容为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按孕妇居住时间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2组人群,列表分析及x2检验。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1.53‰下降到2004年的7.3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2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0.22‰,P<0.01,2组人群差异非常显著;出生缺陷从2000年的9.23‰上升到2004年的16.81‰.常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66‰,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3‰.p<0.05,2组人群差异显著;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从2000年的70.35‰下降到2004年的22.66‰.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2.19‰,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几发生率为45.34‰,p>0.05.2组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尽早开始围产期保健,为流动人口创造卫生保健条件。  相似文献   

5.
钟新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69-1370
目的: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太原市10个县(市、区)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我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中全面开展医院和家庭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围产儿30 416例,其中出生缺陷儿40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4.47/万;出生缺陷儿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46.03/万,占出生缺陷儿的34.23%。围产儿死亡38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2.72‰。出生缺陷各系统畸形顺位仍以中枢神经系统最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乡村高于城镇(P<0.01)。结论: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开展产前诊断十分必要,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分析郑州市各级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郑州市各级医院正常分娩婴儿及治疗性引产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38376例,死亡1408例,死亡率为10.18‰;出生缺陷儿1315例,出生缺陷率为953.4‰;1408例死亡围产儿中缺陷儿488例,占34.66%;≥35岁孕妇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率1260.6‰;缺陷儿产前诊断率为45.40%,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出生后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和总唇裂。结论: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优生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1997~200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1997年以来,我市在10个县(市、区)的94所医院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至2003年,共监测围产儿187 492例,出生缺陷儿2 46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31/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881例,NTD发生率为46.99/万,占出生缺陷的35.78%.围产儿死亡2 50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36‰.出生缺陷畸形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出生缺陷儿有53.57%存活,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4.75倍.孕2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88.12%依靠B超诊断.因此采用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过期妊娠与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福建省22所省、地(市)、县医院一年中出生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共监测围产儿36744例,其中过期妊娠3284例,58例有出生缺陷,过期妊娠发生率为8.94%,其中出生缺陷发生率17.66%,以≥44周组为高;过期妊娠中巨大儿占6.94%,是足月产巨大儿的2倍.出生低体重儿占2.41%,后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63.20‰。过期妊娠围产儿死亡113例.死亡率34.41‰,是足月产儿死亡率(17.78‰)的1.94倍,死亡的直接原因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因素等占30.97%,畸形致死29例占25.68%。过期妊娠者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高,巨大儿比例高而致手术产率增高、围产儿死亡率高,胎儿体重随过期妊周增高而有下降趋势,于胎儿不利。提示对妊娠过期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9.
肇庆市2176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各项具体监测工作。【结果】21762名围产儿中死亡333例,死亡率15.30‰;出生缺陷279例,出生缺陷检出率12.82‰,城乡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0.91‰、15.29‰,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2.80‰、11.46‰,差异无显著性;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先天性脑积水、多指。【结论】需进一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做好婚前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大产前诊断力度,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早期发现缺陷儿,及早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 ,1997年以来 ,我市在 10个县 (市、区 )的 94所医院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至 2 0 0 3年 ,共监测围产儿 1874 92例 ,出生缺陷儿 2 4 6 2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131.31/万。其中神经管畸形 ( NTD) 881例 ,NTD发生率为 4 6 .99/万 ,占出生缺陷的 35 .78%。围产儿死亡 2 5 0 5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13.36‰。出生缺陷畸形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出生缺陷儿有 5 3.5 7%存活 ,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 34.75倍。孕 2 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 88.12 %依靠 B超诊断。因此采用 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徐蓉  肖芳  赵欣  李兰  邹国庆 《卫生软科学》2010,24(4):371-373
[目的]了解昆明市五华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明该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分布的种类,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减少残疾儿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妇幼三级网络,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集出生缺陷资料,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区出生的围产儿共28659例监测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活产儿28659例,围产儿出生缺陷60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04‰;围产儿死亡24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8.47‰;出生缺陷造成围产儿死亡123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20.38%;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系统、手足及四肢、唇裂及腭裂、外耳畸形等。[结论]要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产前诊断项目,提高28孕周前诊断技术水平,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沙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现况,为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网随机抽样的长沙市13家监测医院为基础,对长沙市2001-2005年孕28周至出生7 d内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其相关因素监测。结果1)5年监测65 29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平均检出率17.37‰,呈上升趋势,2005年有显著上升;2)围产儿死亡率18.85‰,出生缺陷儿死亡率40.74%,占围产儿死亡的37.53%,并有上升趋势;3)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分别占前三位,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2005年有显著上升;4)城市人口的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7.24‰,与农村的17.61‰无显著差异;5)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为43.30%,但是不同的出生缺陷病种产前诊断率不同;6)出生缺陷的诊断依据以临床和超声波诊断占主导地位,2005年超声波诊断率大于临床诊断,不同出生缺陷病种诊断依据不同。这些特点基本符合我国南方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结论本市出生缺陷检出率,围产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是当前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以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唇腭裂检出率最高。促进健康教育,倡导公民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严重畸形儿并终止妊娠,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和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为孕28周~产后7天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调查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出生围产儿16602例;出生缺陷儿308例,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5‰;围产儿死亡23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4.28‰;在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中,出生缺陷呈逐渐上升趋势,平均为46.41%。结论: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勤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变化趋势、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主要畸形发生顺位、构成比,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民勤县2006~2010年8 098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对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61例,出生缺陷率7.53‰,围产儿死亡率13.46‰,缺陷围产儿死亡率540.98‰,占围产儿死亡的30.28%;孕妇居住地环境、孕母文化程度、孕早期用药、孕期疾病、异常孕产史、遗传等因素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一定关联,63.94%的缺陷儿母亲孕早期无明显致畸因素。结论:应开展婚前检查,加强孕前期及孕期保健,争取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以提高监测质量,防止发生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90-792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横县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 ,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出生缺陷监测规范要求 ,对横县 8个接产单位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监测。 结果 监测围产儿 85 0 0人 ,出生缺陷 94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 11.0 6‰ ,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 4 78.72‰ ,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 2 6 .32 % ,巴氏水肿儿为出生缺陷首位原因 ,发生率达 3.88‰。 结论 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是我县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普及婚前医学检查 ,优生宣传咨询 ,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1996~200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瑛  邵杰  杨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96-2098
目的:调查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以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1996~2000年出生的68 451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监测人口占出生人口的30.09%,出生缺陷儿58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6.05/万,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203例,死亡率344.65‰,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的35.39倍,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的18.87倍(RR=18.87),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47.12%。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26.19,P<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显示男性高于女性,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5.33,P<0.05)。结论:沈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1998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新  吴佳凤  王翔  苏瑞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52-3354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出生人口质量。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本院分娩的2038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监测率为100.0%,出生缺陷29例,发生率14.2‰,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413.8‰,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的59.1倍,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46.2%;涉及病种18个,单发缺陷21例,多发缺陷8例,致死和难治缺陷11例,多器官畸形居分类首位,颌面五官缺陷居系统分布首位;母亲年龄35岁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和乡村、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省监测结果,出生缺陷是我院围产儿死亡首位原因,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的质量,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我州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规范孕期检查,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在户县6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检查。[结果]检查围产儿3453名,检出出生缺陷儿2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0‰。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县城,神经管畸形居各种畸形首位。出生缺陷产前确诊率为41.38%,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27.59%。[结论]户县监测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2006~2009年宁波市江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蓉  陈晓绒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30-1331,1361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主要缺陷因素,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辖区户籍孕产妇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3.79‰,围产儿死亡率5.45‰,缺陷儿死亡率174.41‰(是总围产儿死亡率的32倍)。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χ2=0.41,P>0.05),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关(χ2=1.24,P>0.05)。结论:降低出生缺陷,预防至关重要,重点推广一级预防,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二级预防,积极处理三级预防,降低因出生缺陷导致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