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正云  姜泓  刘英勃  葛海林 《中药材》2003,26(6):411-412
黄花败酱系败酱科 (Valerianaceae)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肠痈 ,下痢 ,赤白带下 ,产后淤滞腹痛 ,目赤肿痛 ,痈肿疥癣等症〔1〕。迄今为止 ,从黄花败酱地下部分的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 9个化合物 ,从根中分得 2个香豆素 ,11个环烯醚萜 ,15种五环三萜皂苷 ,除此而外 ,黄花败酱根中还含有 β 谷甾醇及其苷〔2〕、鞣质、糖类和微量生物碱。八十年代末开始 ,南朝鲜和日本学者先后从黄花败酱种子中分离出七种新皂苷 ,最近又从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分离出芦丁…  相似文献   

2.
白花败酱与菥蓂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败酱[Patrina villosa Juss.]的干燥带根全草,前者称“黄花败酱”,后者称“白花败酱”。最近笔者在中药材市场上发现一白花败酱的混淆品,经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uense L.)的干燥带果全草,中南地区及黑龙江等省称“苏败酱”,现将二者的饮片性状比较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3.
败酱草的来源有两种:一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商品名称“黄花败酱”;二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的全草,商品名称“白花败酱”。也有将白花败酱列为混淆品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地方还习用传统列为混淆品种的其他3个品种当败酱草入药,一是菥蓂,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果枝,  相似文献   

4.
岩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蔚  陈虎彪 《中药材》1999,22(8):403-404
目的:对败酱科植物岩败酱根及根茎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质联用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名称。以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的74.57%。结论:主成分为反式-石竹烯(38.41%),其它尚含α-古芸烯、石竹烯氧化物、蛇麻烯、9,12-十八碳二烯酸等。  相似文献   

5.
败酱和墓头回均为传统中药材,市售基原和入药部位混杂,为探究败酱和墓头回基原与入药部位的沿革与变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有关败酱和墓头回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发现明代之前败酱来源于败酱属开黄花植物的"根",明清时期败酱来源于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的"带根全草";明代时墓头回开始药用,来源于败酱属开黄花植物的"根",其基原与明代之前败酱基原相同,均为败酱属开黄花的植物。因此应把墓头回并入败酱之类,以败酱属植物败酱P.scabiosaefolia和异叶败酱P.heterophylla的"根"与其"地上部分"作为败酱正品来源。  相似文献   

6.
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根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结果:白花败酱鉴定出5个组分,单药败酱鉴定出11个组分。结论:1.在楼之岑研究基础上白花败酱又有四个成分被鉴定出。2.单药败酱为本属植物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茎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之功效。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 ,为控制其质量 ,我们对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进行了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剂  岛津GS - 930薄层扫描仪 ;硅胶H(青岛海洋化工厂产 ) ;黄花败酱 (采自佳木斯苏木河乡 ) ;齐墩果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 溶液的制备2 .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品 9.6 0mg ,置于10ml容量瓶中 ,用乙醇乙脂稀释至刻度 ,得对照品溶液。2 .2 供试品溶液 分别称取干燥粉碎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黄花败酱发状根培养体系,并考察其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1601、15834、A4、1000等4种G-土壤杆菌诱导黄花败酱外植体产生发状根,考察不同外植体、菌株、侵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对黄花败酱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对发状根进行PCR检测;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黄花败酱茎段作为外植体,预培养和共培养48 h,发根农杆菌A4侵染8 min,MS液体培养基pH为6时添加蔗糖浓度为40 g/L时转化率和增殖量最高,提取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9.12%。应用PCR证实A4质粒上的rolB基因片段成功转入被感染的黄花败酱发状根中。结论:建立了黄花败酱毛状根培养体系,其发状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败酱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败酱属药用植物中含有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主要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抗肿瘤、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及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循环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了9种、3亚种败酱属药用植物的生药资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几种败酱制剂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忠琴  杨敏 《中药材》1989,12(4):38-40
本实验采用试管法、倾注平板法,以有无菌落生长为指标,研究黄花败酱口服液、黄花败酱冲剂,白花败酱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不同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测得了对不同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根和根茎中制得的挥发油的镇静和安眠作用。结果表明,此油灌胃给予数组小鼠,剂量0.25ml/kg,显示如下的作用:(1)显著延长由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 引起的睡眠时间,其强度与黄花败酱挥发油基本相同。(2)显著增加由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25mg/kg)引起的阳性反应率。(3)显著增加小鼠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异叶败酱挥发油具有中枢性镇静作用。一次灌胃给予小鼠大剂量(5.0ml/kg)的异叶败酱挥发油,连续观察6天。动物无一死亡,外观正常,仅体重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12.
败酱属药用植物中含有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主要化学成分。谊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抗肿瘤、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覆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循环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了9种、3亚种败酱属药用植物的生药资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或带根全草,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从黄花败酱中分离鉴定出多种三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花败酱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镇静、抗肝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作为依据,对从黄花败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黄花败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泓  初正云  王虹霞  李琳  刘云峰 《中草药》2003,34(11):978-979
目的 自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UV,IR,HRMS,ESI-MS,^1H-NMR,^13C-NMR,FGCOSY,DEPT,FGHMQC,FGHMBC)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1(1→3)-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结论 该化合物是一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刘东彦 《中药材》2012,(8):1257-1259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花败酱醇(Ⅰ)、黄花败酱醇(Ⅱ)、原儿茶酸(Ⅲ)、胡萝卜苷(Ⅳ)、油酸(Ⅴ)、β-谷甾醇(Ⅵ)、芥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酮酸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陈英杰 《中药材》1999,22(1):23-24
从黄花败酱根和根茎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酮酸,此化合物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杨波  沈德凤  赵萍  李来军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06-2707
目的研究黄花败酱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花败酱中的化学成分,用GC-MS法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别和相对含量测定。结果从黄花败酱的CO2超临界萃取物中共鉴定出41个化合物。结论黄花败酱的CO2超临界萃取物中主要含有单萜、倍半萜及其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和脂肪酸及其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黄花败酱胶囊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为展开剂,λS=530nm,λR=680nm,SX=3。结果:黄花败酱胶囊中舍有β-常春藤素的含量为69.6765mg/g。结论:采用该方法测定黄花败酱胶囊,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张玉珠 《中医药学刊》2005,23(1):162-163,166
目的:通过不同条件提取黄花败酱中皂苷,初步筛选确定败酱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正交试验法,采用L9(3^4)正交表,考察溶媒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三因素对败酱皂苷提取效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初步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即7倍量60%乙醇提取3次。结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二因素对皂苷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溶媒用量对皂苷的回收率没有显著性影响。方法合理,最优工艺可信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条件提取黄花败酱中皂苷,初步筛选确定败酱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正交试验法,采用L9(34)正交表,考察溶媒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三因素对败酱皂苷提取效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初步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即7倍量60%乙醇提取3次.结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二因素对皂苷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溶媒用量对皂苷的回收率没有显著性影响.方法合理,最优工艺可信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