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治疗伴有肝硬变的小肝癌Mazzaferro等报告称,对小型的、伴有肝硬变而无法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是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原位肝移植治疗伴有肝硬变肝癌的效果历来存有争议。虽然肝移植能治疗局限于肝内的肝癌,但总生存率只有30%~4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既往有肝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的肝移植手术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2例术前分别因直肠癌和乳腺癌接受过根治性外科手术的患者,因肝癌或肝硬化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并对肝癌患者行术后常规化疗。 结果 2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79个月年及34个月,肝功能良好,既往肝外肿瘤均未见复发。 结论 对既往有肝外恶性肿瘤的患者,肝移植手术并非禁忌,挑选合适的受者并采取个体化免疫抑制和化疗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和肝移植是治愈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及精准外科的发展,肝脏手术的成功率日益上升,但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前准确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是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对肝脏储备功能临床应用于肝病患者的评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60 min及术后30 min两组患者尿β2-MG和NAG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重型肝炎组术前血TBIL高于肝癌肝硬化组(P<0.05).重型肝炎组术后24 h、术后1周血Scr、BUN和TBIL均明显高于肝癌肝硬化组(均P<0.05).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损伤较肝癌肝硬化组严重,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注意保护重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60 min及术后30 min两组患者尿β2-MG和NAG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重型肝炎组术前血TBIL高于肝癌肝硬化组(P<0.05).重型肝炎组术后24 h、术后1周血Scr、BUN和TBIL均明显高于肝癌肝硬化组(均P<0.05).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损伤较肝癌肝硬化组严重,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注意保护重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移植可完整切除病肝,远期疗效优于肝切除,其5年存活率可达70%H1。此外,肝移植还可避免在肝功能不良的情况下肝切除带来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严重风险。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原位肝移植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1980-03/2008-12因原发性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75例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6%,66.7%,53.3%及65.2%,53.9%,34.1%,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其中符合Milan标准的手术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4%,72.5%,57.9%及77.6%,62.3%,51.8%,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超出Milan标准的6例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出现肿瘤的复发,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其余4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相继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4个月。提示原位肝移植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选择符合Milan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将会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原位肝移植过程中常出现难控性出血,止血困难,手术失败率高,但对其有效的处理手段目前尚未报道。 目的:探讨一期血管吻合、纱布压迫止血术式处理在肝癌并门静脉血栓肝移植中发生难控制出血的有效性,以及行二期胆肠吻合分期完成肝移植的可行性。 方法:对1例肝癌并门静脉血栓肝移植过程中出现难控制出血患者,采用一期血管吻合、纱布压迫止血,二期胆肠吻合术式进行止血处理,并观察该患者手术止血有效性以及肝移植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该患者行一期血管吻合,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后2 d出血停止,肝功能,凝血功能明显改善;二期胆肠吻合后未出现明显急性排异反应,3 d时肝功能、凝血功能明显改善;门静脉彩超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管腔通畅灌注良好;移植后1周左右出现少尿、肾功能损害、大量腹水等肝肾综合征的表现,给予特利加压素等治疗后逐渐恢复;移植后2周出现因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止血治疗后治愈,于移植后34 d痊愈出院。结果表明,肝癌并门静脉血栓肝移植难控制出血,采用一期血管吻合、纱布压迫止血进行止血是有效的,并行二期胆肠吻合分期完成肝移植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ɑ-fetoprotein,AFP)mRNA和米托蒽醌抗性基因(Mitoxantrone-resistant 7,MXR7)mRNA作为游离癌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ITC)的标志物在肝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的5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为对象,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来定量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全细胞中AFP mRNA和MXR7 mRNA在整个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并与术后肝癌复发和转移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将研究对象分为肝癌移植组(53例)、晚期肝癌组(8例)、良性肝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10例),检测发现在肝移植术前,晚期肝癌组的AFP mRNA和MXR7 mRNA其表达率均达到100%,在肝癌移植组中表达率分别为57.7%和53.6%。2者均明显高于在良性肝病组(表达率为19.2%和0)和正常对照组(表达率均为0)(P<0.05)。同时在2者的阳性结果表达水平上,晚期肝癌组和肝癌组要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前2者阳性结果定量水平达到1×1012copies/g RNA,是后2者定量水平的100-200倍。围手术期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无论是表达率还是阳性结果表达水平,均以在术中的检测标本为最高,而术后1周为次之。术后出现2次以上的持续性的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往往提示肝癌的复发和转移,较之移植术后没表达或一过性升高的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中单次的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与否则对术后肝癌复发和转移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FP mRNA和MXR7 mRNA可以作为肝癌ITC细胞的标志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术后血全细胞检测出现2次以上的持续性的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当前供肝紧缺的情况下,补救性肝移植策略的提出为缓解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的:对比符合Milan标准肝癌患者肝切除后复发再行补救性肝移植和直接行肝移植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1-07/2009-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肝癌患者53例,其中12例符合Milan标准肝切除后复发再行肝移植,作为补救性肝移植组,41例行直接肝移植。 结果与结论:补救性肝移植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悬浮红细胞输注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直接肝移植组(P > 0.05),两组术中冰冻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39个月,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对于符合Milan标准的肝癌患者首次行肝切除,待其复发再行肝移植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由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移植后随访。应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肝癌组织有7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2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与肝癌直径(P < 0.05)、病理分级(P < 0.05)、血管侵犯显著相关性(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 < 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 < 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组织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有效降低移植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救性肝移植和再次肝切除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0年8月72例符合米兰标准且肝功能为Child A肝癌复发患者的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再次肝切除组(53例)和补救性肝移植组(19例)。Kaplan-Meier曲线检验2组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术后生存率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再次肝切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6.79%、62.26%、45.28%,补救性肝移植组治疗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9.47%、68.42%、57.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0,P=0.112);再次肝切除术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92%、47.17%、35.85%,补救性肝移植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74%、68.42%、5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卫星灶和肿瘤多发影响肝癌术后复发再次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当肝癌术后复发符合米兰标准且肝功能为Child A时,补救性肝移植可取得稍优于再次肝切除治疗的效果,行补救性肝移植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既往有肝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的肝移植手术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2例术前分别因直肠癌和乳腺癌接受过根治性外科手术的患者,因肝癌或肝硬化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和化疗方案.结果 2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79个月及34个月,肝功能良好,既往肝外肿瘤均未见复发.结论 对既往有肝外恶性肿瘤的患者肝移植手术并非禁忌,选择合适的受者并采取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对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治疗效果与肿瘤组织Ki-67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30例的疗效;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CD3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肿瘤MVD。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0例,部分缓解(PR) 13例,稳定(SD) 8例,进展(PD)9例。索拉非尼对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疗效与Ki-67表达阳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R患者13例,MVD均数为356.45±156.13;SD患者8例,MVD均数为234.13±145.43;PD患者9例,MVD均数为99.39±49.88;PR与PD患者之间,MVD均值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索拉非尼对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有疗效。Ki-67阳性染色及MVD高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使用索拉非尼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常见肿瘤;治疗上,目前能达到长期治愈的唯一希望仍是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本文就1例临床无症状与体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移植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止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是目前肝移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亚砷酸全身化疗被认为对中晚期肝癌具有一定作用,但在肝移植后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应用亚砷酸全身化疗的对肿瘤复发的干预效果。 方法:对23例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采用亚砷酸行预防性化疗:静脉滴注10 mg/d,连续使用7 d后间隔7 d,重复4次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1~4个疗程。观察以上使用亚砷酸化疗患者的生存、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化疗不良反应,并与同期16例未使用化疗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相比较。 结果与结论:经过3~32个月随访,共30例患者出现肝癌复发,化疗组16例,非化疗组14例,复发部位最常见于肺部、移植肝及骨骼。化疗组与非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化疗组复发时间明显延迟(P=0.026);两组6个月、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化疗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化疗组(P=0.037);两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年、2年无瘤生存率化疗组显著高于明显非化疗组(P=0.030,0.023)。亚砷酸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肝癌肝移植患者静脉使用亚砷酸化疗可以延迟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中,观察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患者31例。根据有无癌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术中无肝期、术后3d内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a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r)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0.01),术后患者延长的PT、APTT、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组间比较,术前癌栓组患者Fib和PLT低于无癌栓组(P〈0.05)。术中无肝期及术后第1天,癌栓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程度都高于无癌栓组患者,围手术期癌栓组凝血物质的使用量多于无癌栓组。结论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癌栓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的因素较多,低凝状态在术中及术后1~2d表现更为突出,此类患者对凝血物质的需求较大,要注意补给。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6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E.Starzl教授施行了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至今已34年,并且肝脏移植也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移植界多年来一直面临尸体供肝来源短缺的难题。为缓解受体需求和供体短缺之间的矛盾,20世纪末活体肝脏移植应运而生。活体肝移植相对于尸体肝移植更加复杂、技术难度高,供、受体双方都面临手术失败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供体的安全更是其重要的伦理学前提。成人活体肝移植中的供肝获取作为关键技术一直是移植界的关沈焦点。近两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和经验的成熟,以及日益扩大的等候移植患者的需求,亲体肝移植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许多成熟的移植中心已将活体肝移植作为主要的工作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原则主要是以外科治疗(包括肝癌切除,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移植等)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根据近年的临床统计,发现部分合并HBV感染的HCC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仅有10%~30%的患者可获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仍具有较高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中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病人肝移植术中血液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浓度变化的规律,为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术时针对血液酸碱及电解质紊乱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回顾分析16例因肝癌行肝移植术病人术中血液钾、钠、钙离子浓度和pH、HCO3^-、BE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血K^ 从无肝期开始下降;开放后即刻呈现一过性升高表现,部分病人表现为暴发性高血钾。血游离钙在无肝期和新肝期降低明显。无肝期和新肝期pH、HCO3^-、BE值的变化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结论手术开始后,从无肝期就应注意纠正低血钾和低血钙,开放瞬间注意暴发性高血钾。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进行过度通气和给予适当的碱性物质有助于减轻酸性物质的产生和酸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肝癌病人肝移植术后常规彩色超声随访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23例,先行超声造影检查,3d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分别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3例病人经过穿刺活检病理确诊20例,行再次肝移植术经病理确诊3例,CEUS确诊18例,疑诊4例,误诊1例;CT确诊20例,疑诊2例,误诊1例。结论CEUS与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诊断均很敏感且价值很高,尤其对不典型病灶的诊断,CT与CEUS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