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8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探讨减低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或死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82例病例。结果8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有2例(2.44%)胎死宫内,其余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有20例(24.39%)出现轻度窒息,无一例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早发现、早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吴星光 《海南医学》2012,23(16):81-83
目的分析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产科诊治的双胎妊娠患者515例,其中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7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8例未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双胎妊娠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生儿预后情况、孕妇生产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为3.30%;观察组中发生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及胎儿死亡的比例分别为41.2%、52.9%和3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1.1%和0(P<0.05);观察组患者中剖宫产比例为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妊高症及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58.8%和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和5.6%(P<0.05)。结论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高,胎儿预后较差,孕妇并发症多,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我院产科诊治的双胎妊娠患者515例,其中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7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8例未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双胎妊娠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生儿预后情况、孕妇生产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为3.30%;观察组中发生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及胎儿死亡的比例分别为41.2%、52.9%和3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1.1%和0(P< 0.05);观察组患者中剖宫产比例为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妊高症及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58.8%和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和5.6%(P<0.05).结论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高,胎儿预后较差,孕妇并发症多,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叶群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41-141,154
目的通过对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分析,探讨降低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早产或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例胎死宫内,新生儿6例出现轻度窒息,5例发生早产,无一例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刘素芳  李力  刘宏眉  李瑞琼  辜素梅 《四川医学》2010,31(12):1814-1815
目的探讨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治疗和围生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双胎合并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在36~37周采取剖宫产,母婴均治愈出院。16例30~34周黄染加重,瘙痒症状无明显减轻,总胆汁酸下降不明显,肝酶升高采取剖宫产,其中3例新生儿转儿科治疗,余母婴均治愈出院。9例突然出现胎动消失,急诊采取剖宫产,其中5例新生儿死亡,4例新生儿转儿科治疗。其中2例产时大出血,行输血治疗。5例突然出现胎动消失,胎死宫内,行水囊引产。结论一旦确诊为双胎合并ICP,都必须住院。积极治疗,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尽量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2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7例孕产妇资料,分析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27例孕妇分娩孕周33~38周,早产儿11例.27例孕妇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24例,产后出血量200~580ml.分娩新生儿中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体重2100~3400g,其中低体重儿9例.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儿科治疗,未发生围生儿死亡.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应加强监护及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17-3118
目的:通过对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临床分析,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6年收治的妊娠期ICP3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妊娠期ICP孕妇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有8例出现轻度窒息,无一例死亡。结论:妊娠期ICP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ICP患者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汤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02-50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胎儿宫内窘迫(包括胎儿出生前及出生时)的影响。方法 196例ICP孕妇(观察组)和同期其他2 812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包括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新生儿窒息(出生1 min Apgar评分反映宫内情况)。结果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严密监护ICP孕妇,适时终止妊娠,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剖宫产是目前终止IC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妊娠合并乙肝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合并妊娠合并乙肝( HBV)患者和48例单纯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P合并HBV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羊水污染率均高于单纯的IC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单纯IC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母婴影响较大。结论:对妊振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重视血压的监测,加强产程中监测,防止出现胎儿宫内窘迫,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锦容 《海南医学》2010,21(10):69-71
目的通过对本院6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分析,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危害及降低胎儿宫内死亡、新生儿窒息、早产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ICP患者,剖宫产52例,阴道分娩14例,胎儿窘迫16例,羊水Ⅲ度浑浊20例,早产18例,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窒息发生8例。胆汁酸水平与孕母肝功能改变、胎儿预后的关系,重度与轻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P易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早诊断、早治疗、加强胎心监护及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产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我院1990~1993年4年间46例双胎妊娠与同期单胎4058例相比较发现双胎剖宫产、早产、围产儿死亡、妊娠并发症均较单胎多见。其中双胎新生儿存活率86.96%,围产儿死亡率10.87%,剖宫产率36.96%,同期单胎分娩4058例,新生儿存活率98.18%,死亡率1.82%,剖宫产率18.93%,两组相比P<0.01,为减少围产儿死亡应加强围产期保健,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俞秋艳 《黑龙江医学》2005,29(10):733-73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肝功能改变并分析围生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03-01~2004-06间10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汁酸(TBA)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ICP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结论ICP孕产妇预后良好,围生儿危险性增加,必须高度重视,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杂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郑州大学三附院终止妊娠的双胎妊娠315例。复杂性双胎65例为研究组,非复杂性双胎15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分娩期并发症和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丢失率、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双胎之一胎儿畸形26例,其中双胎之一无心畸形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1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12例,选择性一胎宫内生长受限(sIUGR)24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症1例。其中并发两种以上复杂性情况者共14例。2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贫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双胎妊娠组早产率70.80%,胎儿丢失率36.15%,新生儿窒息率13.80%,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12.31%,新生儿体质量(2034±634)g,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双胎有更差的新生儿妊娠结局,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及研究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展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28-130
目的:探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病区收治的8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89例患者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64例,产后出血量150~670 mL;分娩孕周31~38周,早产儿57例;新生儿体重1900~4100 g,其中低体重儿58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5例。所有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新生儿科治疗,1例患儿因早产、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监护,必要时终止妊娠,从而降低围生儿的致残率、病死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特点,是妊娠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及肝内胆汁淤积。血清胆汁酸升高可使胎盘绒毛血管痉挛,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或早产。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对我院43例不同程度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皮肤瘙羊起始时间无差异,血清胆汁酸值越高,产女黄疸程度越重,血清胆汁酸值越高,羊水污染率越高。结论对中重度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者从住院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晚期、产时和产后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探索双胎妊娠不同时期的心脏负荷状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产科分娩人群。分娩孕周为孕28~41周,按相同的入组和排除标准控制组间均衡性,共收取252例孕妇分为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组,两组内再按妊娠和产褥时期分为产前、分娩当天、产后第1天及产后第2天等4个亚组,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共有252例孕妇入组,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妊娠合并贫血(Hgb>80 g/L)及妊娠期糖尿病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NP值比较,产前、分娩当天及产后第2天BN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产后第1天双胎组BNP值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按分娩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剖宫产后第1天单胎组及双胎组组间BN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组内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在产后第1天及产后第2天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胎及双胎妊娠人群产后第1天BNP值最高;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人群在产后第1天心脏负荷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期治疗后对孕妇、围生儿及新生儿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348例ICP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孕期进行治疗的210例ICP作为观察组,未进行任何治疗的138例ICP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孕妇、围生儿及新生儿发病率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诊断ICP,经过适当治疗能明显改善孕妇、围生儿和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intrauterine death of one fetus of twin an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twin pregnancy with single fetal death. Metho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undertaken on PUMC hospital records of women who delivered twin between Jan. 1987 and Dec. 1998. Result. During the recent 12 years, 99 pregnant women were documented as twin pregnancies. Of the twin pregnancies during this period, 13 were complicated by a single intrauterine death. Four women suffered this complication during their first trimester. In the remain 9 cases one fetus died dm-ing second or third trimester.The cesarean section was given in three pregnant women soon after a single intrauterine death because of the survival fetal distress. No consumptive coagulopathy was apparent in all 13 pregnant women. It is wise that the pregnancy wa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with regular coagulation parameters obtained. Condosion. Our results suptmrt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tw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single fetal death.  相似文献   

19.
宋琪 《中外医疗》2011,30(16):6-7
目的探讨最恰当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围产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5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各患者的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和血清TBA值等指标。结果经本院采取多项围产期护理措施,35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母婴均未出现死亡。结论只要及时、正确的采取恰当的围产期护理措施,就可大大减少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母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