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入组病人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方配合针刺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有效病例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均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取穴位施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面瘫散治疗,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FDIP、FD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等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DIP高于对照组而FDI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毫针穴位针刺和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损伤,消除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Bell麻痹,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西医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祖国医学称Bell麻痹为面瘫、口噼,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  相似文献   

4.
陈永茂 《山东医药》2007,47(25):37-37
Bell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加火罐疗法治疗Bell麻痹58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1例2型糖尿病颅神经麻痹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占28.57%,女性占71.43%。老年占52.38%。空腹血糖不达标占80.95%。面神经麻痹占90.48%,面神经麻痹部位为左9例,右10例。动眼神经麻痹占9.52%。动眼神经麻痹部位均为左侧。合并高血压占52.38%,高脂血症占57.14%,其中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占33.33%;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占41.67%;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占25%。脑梗死占66.67%;脑萎缩占22.22%;蛛网膜囊肿占9.52%.异常心电图占31.25%,心律失常及ST-T波改变分别占12.5%,低电压占6.25%。检出糖尿病肾病占14.29%;检出糖尿病酮症、尿路感染、颈椎病、低胆固醇血症、低钙血症、高钙血症、支气管炎、结膜炎分别占4.76%。结论颅神经麻病变面神经麻痹占多数,女性、增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中风都是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在良好血糖控制同时,积极降压、降脂和活血化瘀等治疗对防治颅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鼠、兔、犬、人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总结"一干多支"周围神经的特点。方法在外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鼠、兔、犬、人的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及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5个分支,各20根全面神经,分别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5.0,分别记录各种属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神经直径、神经分束、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等结构特点。结果面神经直径鼠〈兔〈人〈犬;面神经分束,鼠2~4束,兔2~6束,人5~9束,犬各分支均只有1束;轴突直径鼠〈兔〈犬〈人;髓鞘厚度鼠〈兔〈犬〈人。结论不同种属的"一干多支"神经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末梢神经损害,少数表现为单一外周神经受损,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引起眼球活动受限或眼睑下垂。但是,单一体神经损害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非糖尿病周围性麻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实验组,另一组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面瘫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患侧乳突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的例数要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健侧、患侧的面神经肌作用的针灸治疗后好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且没有后遗症情况出现。并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针灸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结论经过对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所致,不是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9.
上下肢周围神经麻痹指由脊神经发出的单神经病变,主要包括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尤以上肢的桡神经麻痹、下肢的腓总神经麻痹多见。临床主要表现其支配的相应肌肉麻痹无力或萎缩,同时伴有程度不一的感觉障碍。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对相应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程度亦不同。临床应用的疗效和研究结果常因缺少可比性的依  相似文献   

10.
患者颅内延髓内的运动神经核团、或者颅内来自延髓的颅神经,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麻痹称为球麻痹,又称延髓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饮水进食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失音等.其中,病变直接损害了延髓或相关的颅神经者,称为真性球麻痹;病变在桥脑或桥脑以上部位,造成延脑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部之神经支配而出现的延髓麻痹,称为假性球麻痹.真性和假性球麻痹为脑梗死主要并发症[1].本研究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74例球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4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输以物理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原有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冲动传导,加速麻痹神经及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TDP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肿;治疗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做好对症护理,加强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极为常见,但颅神经病变少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例糖尿病人均为Ⅰ型糖尿病,男女各2例,年龄54~76岁,3例发现糖尿病7年~14年,1例与糖尿病同时发现;3例合并面神经麻痹,其中1例在患面神经麻痹后4年又患动眼神经麻痹,另1例同时合并外展神经麻痹及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例合并末稍神经炎,2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尿蛋白阳性,所有患者发病时糖尿病控制欠佳,血糖11.2~16.7mmol/l,尿糖(+++)。3例口服降糖药治疗,1例胰岛素治疗,控制糖尿病在良好状态,并用 VitB_1、VitB_(12)、局部理疗、针灸。4例患者均在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月江  刘汉山  胡继嫒 《山东医药》2007,47(33):107-108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面神经麻痹”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5-2006年,笔者用针刺加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及面神经电图(ENG)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检测,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37例患者BR均出现R1 R2 R2’消失/延长。与ENG相比,病程3d内BR异常率为100%,而ENG异常率为67%,明显增高。37例患者B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NG部分异常。结论采用BR联合ENG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1984年2月~1987年3月,采用针刺面神经干和穴位封闭疗法,治疗87例面肌抽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方法:采用5号粘膜针头(4厘米长)直刺面神经干。进针点为:①于乳突尖前缘稍下约5毫米处进行局麻,将针头继向乳突根部刺入2.5~4厘米。②耳屏间切迹向下15毫米,再向后10毫米处垂直进针1.5~3厘米。均要求针尖刺中面神经干,使患者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麻痹。针刺前,先用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2毫升进行局麻,同时行风池穴、迎香穴穴位注射。注射药物为苯海拉  相似文献   

16.
失神经支配的Wistar大鼠肌肉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或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确定肌肉组织神经支配情况,如神经元病变或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失神经支配程度判定。传统的方法是测定神经及肌肉电活动,但缺少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将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终板染色加以改良。成功地完成了变性运动终板染色,以便为神经源性肌肉麻痹的诊断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患侧“反映点”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面肌训练和基础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面肌训练,基础药物治疗联合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肌功能简易评分量表(portmann)、面部对称详细评价系统(DEFS)评分、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面肌功能评分和面部对称性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联合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联合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67%与81.40%,P=0.014)。结论 针刺患侧“反映点”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增强病人面肌功能,改善面部对称性,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是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杨文明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颇有心得,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痰、毒、瘀、虚,临床上应分3期进行辨治。在具体诊治方面,杨文明教授强调首先必须明确疾病的诊断,确定神经受累的病位。在此基础上,急性期选择中西并用治疗方案,宜采用大剂量解毒清热中药以截病势,防病入里;主张早期运用针灸疗法;强调瘀血贯穿本病的始终,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均可选用活血化瘀药,并喜用虫类药物以增通络之功;同时重视临床调护,以助病情向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为临床多发病,常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但累及面神经者比较少见.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