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穿刺定位法施行重复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32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局麻药浓度,容量相同的情况下,A组采用一针穿刺单次给药逐次移位定向挤压法,162例中,臂丛阻滞730次,B组采用一针穿刺单次给药,162例中,臂丛阻滞670次,结果,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和阻滞完全不同,A组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臂丛神经处于椎间筋膜及其延续的筋膜间隙中,因此,一针穿刺单次给药能获得有效的阻滞。,  相似文献   

2.
腋路臂丛麻醉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方法之一,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该方法麻醉行上肢手术共1716例次,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16例,年龄13~54岁,男女比例4:1。急诊手术占95%,手术时间最长14小时,平均3~5小时,手术部位主要集中在手指及掌部占89%。1.2麻醉剂及方法术前常规肌注安定10mg,疼痛较剧者肌注盐酸曲马多50mg。麻醉剂: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麻醉时先将布比卡因10ml抽入注射器后,再抽0.9%生理盐水10ml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对于手术时间超过5小时者,麻药中同时加入1mg地…  相似文献   

3.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成功率 ,以及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4 5例拟行前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Ⅰ组采用PNS定位 ,当刺激到桡神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中的任意一支神经时予以阻滞 ;Ⅱ组采用PNS分别定位到两支神经时予以阻滞。局麻药均为 0 5 %罗比卡因。Ⅲ组采用异感定位 ,局麻药为 0 5 %布比卡因。结果 三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是( 2 0 4± 3 3 )、( 14 5± 3 2 )和 ( 2 9 1± 4 0 )分钟 (P <0 0 1)。与Ⅰ组、Ⅱ组相比 ,Ⅲ组对桡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最少 (P <0 0 5 )。布比卡因比罗比卡因运动阻滞完善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P <0 0 1)。PNS定位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 (P <0 0 1)。三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区别。结论 PNS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 ,阻滞成功率高 ;两点定位给药较一点定位给药阻滞起效快 ;罗比卡因比布比卡因起效快 ,运动阻滞轻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腋路臂丛两点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麻醉应用碱性利多卡因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和资料选择50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肩部手术7例,上臂19例,前臂及手24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6~65岁,体格情况 ASA 均属Ⅰ级。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全部病人均按 winnie 氏锁骨下血管旁技术行臂丛麻醉,按注射药物的 pH 值不同,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组间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差异。(1)酸性组:注入酸性1%利多卡因25ml(用市售2%利多卡因12.5ml,加生理盐水12.5ml,加入1:20万肾上腺素,经测定 pH 为5.60);(2)碱性组:注入碱性1%利多卡因25ml(市售2%利多卡因12.5ml 加5%碳酸氢钠12.5ml加1:20万肾上腺素,其 pH 为7.55~7.60)。注药完毕  相似文献   

6.
关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0.25%、0.3%、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准备行上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麻醉强度依次增加,40ml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率低,仅为85%;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显示出与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率则提高到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率低,不是临床使用的适宜浓度;0.3%、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推荐用于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而以0.375%罗哌卡因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院采用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进行神经定位,不仅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而且很少有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就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即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腋动脉贯通法(确认血管法)及传统的借助刺破神经血管鞘的落空感观察针尾随动脉搏动,确认进入血管神经鞘的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肘部以下部位手术的患者350例。ASA分级均为Ⅰ级,年龄为18~55岁。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和Ⅲ组均为150人,Ⅱ组50人。Ⅰ组采用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Ⅱ组采用腋动脉贯通法(确认血管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在局麻吸脂术使用布比卡因的经验探讨肿胀液中布比卡因的安全使用、组成及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9年2月135例不同部位进行局麻负压吸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肿胀液主要成分为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评估应用含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肿胀液在吸脂术中的药物组成、用量、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局麻吸脂中含布比卡因结合利多卡因的肿胀液适合于吸脂量低于4800ml的患者,仅含布比卡因一种麻醉药物的肿胀液在吸脂量为3600ml,布比卡因总用量为252mg(文献值为150mg)时未显示毒性;含布比卡因肿胀液组镇痛效果好于利多卡因组,术中起效快,术后1~4d无痛苦、恢复快、愈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一半。结论: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结合利多卡因的肿胀液在局麻吸脂中具有镇痛效果好、手术安全等优点,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证明布比卡因、尤其是布比卡因结合利多卡因作为肿胀液的麻醉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对罗哌卡因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硬膜外腔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应用,对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浓度和剂量标准。本文以布匹卡因作对照,观察三种浓度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阻滞效果,以探讨使用罗哌卡因的合适浓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0.25%、0.3%、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准备行上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麻醉强度依次增加,40m1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率低,仅为85%;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显示出与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率则提高到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率低,不是临床使用的适宜浓度;0.3%、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推荐用于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而以0.375%罗哌卡因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等剂量不同浓度局麻药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90例尺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将左旋布比卡因50 mg复合利多卡因1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A组)、30 ml(B组)、40 ml(C组),行垂直法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桡神经、正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C组(P<0.05),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少于B、C组(P<0.01);A、C组运动恢复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相同药物等剂量情况下低浓度的麻醉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增加麻醉阻滞效果,超过一定的容量后,高浓度会延长神经阻滞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特性.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为0.375%布比卡因,Ⅱ组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Ⅲ组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节段数、术中镇痛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药前、注药后5、10、30、60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Ⅱ、Ⅲ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Ⅰ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Ⅱ、Ⅲ组长于Ⅰ组但差异无显著性,Ⅱ、Ⅲ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阻滞节段数、术中牵拉痛发生率、HR及MAP差异无显著性;Ⅰ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肾上腺素不延长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06%布托啡诺+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B组: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麻醉后4、6、8 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罂粟碱对臂丛神经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用不同浓度罂粟碱配伍布比卡因作臂丛麻醉,研究其对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 对175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用擀量分数为0.05的布比卡因(1.5mg.kg^-1)行臂丛麻醉。(2~5)观察组:在同量布比卡因中,分别加入0.25mg/ml罂粟碱、0.125mg/ml罂粟碱、0.0625mg/ml罂粟碱和0.03125mg/ml罂杰碱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9~ 98 kg,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A组应用0.35%罗哌卡因30ml,B组应用0.233%罗哌卡因和0.346%碳酸利多卡因混合液30 ml.于麻醉给药后每隔5 min记录臂丛神经各分支的阻滞效果(感觉阻滞效果评估采用针刺法,运动阻滞效果评估采用Bromage分级),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给药后30 min时感觉与运动阻滞有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臂丛神经各分支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相似,提示碳酸利多卡因不能增强罗哌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是否能用于多点腋路臂丛阻滞,比较两种容量0·1%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腋路多点臂丛阻滞的差异。方法34例择期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每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每点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9ml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Ⅱ组分别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18ml阻滞上述各个神经。在注射完局麻药后5、10、20、30、40min时,分别对四支神经所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和运动评估。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阻滞的镇痛时间和阻滞有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阻滞后5min均可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时间和阻滞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分别注射9ml或18ml的0·1%左旋布比卡因,两组患者肌皮、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情况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明显的痛觉和运动阻滞,这种阻滞效果并不依赖于药物容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152例,随机均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臂丛神经阻滞组手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法。比较两组术中VAS疼痛评分、术中血管直径、术后4h内瘘血流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和术后2年的手术成功率及麻醉安全性。结果臂丛神经阻滞组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局部浸润麻醉组(P0.01);臂丛神经阻滞组术中动脉直径、术中静脉直径和内瘘血流量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麻醉组(P0.01)。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24h手术成功率为98.68%,与局部浸润麻醉组的9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2年手术成功率为88.16%,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麻醉组的75.0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可减轻术中疼痛,提高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