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0年1月至2000年7月,本院共收治了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均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rtous thrombosis,DVT)患者165例,其中110例采用局部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自1997年5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超声消融结合介入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超声消融结合介入技术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消融组68例均超声消融成功,术中配合介入治疗,死亡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切口淋巴漏14例.66例术后症状体征均消失,随访56例(1-5年)。溶栓治疗组53例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38例(1~5年)。二组比较,超声消融治疗组住院时间短(t,8.950;P0.0000).1—5年症状复发率低(tla3.129Pla0.0140;t2a2.940P2a0.0187;t3a3.635P3a0.0066;t4a3.311P4a0.0107;tSa0.885PSa0.4019)。结论:与药物溶栓方法相比,腔内超声消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更快捷和显著,但需配合其它介入技术腔内治疗,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压迫浅静脉的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w)溶栓治疗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70例DVT的患者溶栓方法,所有的患者均应用弹力绷带压迫浅静脉的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并用弹力绷带压迫膝关节。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出现并发症时停药或对症处理。结果 65例临床症状消失,占92.85%,溶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共4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恶化及死亡。结论 采取弹力绷带压迫浅静脉的方法溶栓符合血管局部解剖和生理的实际情况,出血发生率小,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72%;显效5例,显效率20%,有效2例,有效率8%。结论 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溶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护理要点和措施。方法:对48例下肢DVI的病人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结果:48例下肢DVI的病人平均住院(12~21)天,肢体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4.23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2.12cm。结论:加强对下肢DVI的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和在非急性期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DSA检查确诊为DCVT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和在非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结果。结果:患男3人,女2人,年龄22-49岁,病程1-7月,以发烧为诱因2例,原因不明3例,伴有颅内静脉窦4例。经介入放射局部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在诊断DCVT上,DSA比MRI要精确和敏感,且对治疗可进行评估;介入放射局部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不仅在急性期对DCVT是安全、有效,而且在非急性期亦为一种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导管血管内溶栓法亦是近几年国外兴起的一种先进疗法,效果远较常规静脉溶栓为好,开通率达80%~90%。我们1998年为2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随后进行导管溶栓,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踝部以下静脉穿刺,大腿中上1/3处加压60mmHg,微泵注入较大剂量纤溶剂的溶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心血管自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36例,均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疗法,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娟  刘改云 《包头医学》2005,29(1):15-15
近二年来,我们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黎瑞  汤成刚 《中原医刊》2007,34(24):37-3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3至2007年收治的施行非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4例(21,5%),有效50例(77.9%),无效1例(1.5%),总有效率为98.4%,显效时间为3~5d,平均住院时间15d。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除股青肿需手术外,早期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经济、创伤小、显效、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和随访83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83例8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经治疗后随访1~10年。手术取栓组(48侧肢体)与尿激酶溶栓组(41侧肢体)在随访期中,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32.5%和45.5%,淤血性溃疡发生率前者10%,后者24.2%。作者认为,Fogarty导管取栓术,有利于保护患肢的静脉瓣膜功能,促进盆腔建立侧支循环。尤其股Guo静脉瓣膜功能的存在是预防下肢静脉炎综合征的关键。本文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静脉造影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的治疗和对其中81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的271例(286侧)下肢DVT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8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9.9%),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消失为19例(23.4%),肢体出现静脉曲张28例(34.6%),皮肤色素沉着24例(29.6%),渍疡9例(11.1%)。结论药物溶栓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创伤小。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106例DVT患者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配合抗凝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栓效果显著,75.3%以上的患者深静脉再通,无深静脉反流,总有效率为100%,发生出血并发症3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治疗,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