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的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的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王法综述黄耀添审校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Injury)是指机体的组织或器官在血液灌注不良,即经历了缺血、缺氧后由于液体复苏、机体组织的侧枝循环自然代偿等因素,使循环得以改善,血供逐步恢复后给机体带来的损伤。由于这...  相似文献   

4.
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的组织或器官在血液灌注停止或不良,即经历缺血、缺氧后,循环重新建立,血供恢复后给机体带来的损伤。现已在多种器官如小肠、脑、脊髓、肾、胰、骨骼肌等发现再灌注损伤的存在。在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关于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但由于其触发因素、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有关心肌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也较模糊。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触发、发生机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控制等方面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它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基因调控以及如何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有效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缺血再灌注期间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及其相关机理进行综述。结果 多种脏器、组织历经缺血再灌注后均发现有细胞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期间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有多种,如缺血、缺氧、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多种细胞因子等,而细胞凋亡的调控与多种基因的调控有关,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及核因子NF-κB等。结论 细胞凋亡是脏器、组织在缺血再灌注期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相似文献   

8.
局部降温预防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报道至今并不很多,对如何预防和治疗的报道更少。在多种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降温被学者们公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降温是否同样能预防周围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呢?为此,我们设计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局部降温(...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限外膜切开手术后电生理的变化。方法:对24只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即刻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组、1周后神经松解和4周后神经松解组的电生理学观察。结果:神经传导的潜伏期,传导速度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各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其中即刻行外膜切开减压组与对照组及4周后松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周围神经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后如能尽快或急诊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病理特征之一,本文论述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60~31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脂微球溶剂组(LM组)和氟比洛芬酯10 mg/kg组(FB组).I/R组、LM组和FB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S组仅分离血管.再灌注即刻FB组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 mg/kg,LM组尾静脉注射脂微球溶剂1ml/kg,S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计数缺血侧凋亡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计算Bcl-2/Bax比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LM组和FB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I/R组和IM组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率降低(P<0.05);与I/R组土土比较,LM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率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后处理通过调节Bcl-2与Bax的失衡,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280 g,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6 ml,45 min后右颈内动脉置入线栓10 mm(不足以造成栓塞缺血),2 h后拔出线栓;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6 ml,45 min后行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二氮嗪组(Dz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15 min后静脉注射二氮嗪5 mg/kg(0.3 ml),30 min后行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格列苯脲+二氮嗪组(Gl+Dz组)经股静脉注射格列苯脲1 mg/kg(0.3 ml),15 min后静脉注射二氮嗪5 mg/kg(0.3ml),30 min后行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2、24h时行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评分后处死大鼠,提取脑组织,观察病理学,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指数(AI),测定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Dz组和Gl+Dz组凋亡神经元增多,AI升高,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与IR组和Gl+Dz组比较,Dz组凋亡神经元减少,AI降低,bcl-2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P〈0.05);IR组与Gl+Dz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mito-K_(ATP)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后肢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对脊髓腰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内在关系。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阻断大鼠一侧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的实验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脊髓腰膨大灰质前角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对照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形态正常,缺血6h,8h,12h3组均出现暗神经元改变。缺血8h组,除暗神经元改变外,还出现明确的细胞坏死。缺血12h组,神经元暗细胞变与大片神经组织坏死并存,血脑屏障严重破坏。在缺血6h,8h,12h各组内,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60h以内),神经元的损害明显逐渐加重。结论 大鼠后肢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可相应地引起脊髓腰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可引起神经元的暗细胞变和坏死。在同一缺血组内,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元的损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ormal peripheral nerve and its associated structures illuminates the events following a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There are two overlapping stages: Wallerian degeneration followed by regeneration (Figure 10). Ideally,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initiated early an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of these phenomena. Although the physician cannot control the “biological battlefield” raging inside a damaged nerve, realistic goals according to Hall include: (1) therapy to keep more neurons alive; (2) encourage axons to cross longer interstump gaps; (3) maximize the accuracy of target reinnervation; and (4) manage the neuropathic pain.7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硬化肝比正常肝更容易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方法 建立原位肝I/R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缺血时间(I)=20min;B组:I=30min;C组:正常大鼠,I=30min,比较灌注前后各组血清AST、ALT的变化和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 肝硬化大鼠肝I/R后,AST、ALT明显升高,以灌注后6h为高峰,灌注24、72h后逐渐下降。灌注6h后,B组的血清转氨酶为3组中最高(P<0.05),说明B组肝损伤最严重。肝细胞凋亡在I/R后明显增多,以灌注后6h为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变化与转氨酶一致。灌注后6h,B、A、C组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分别为20.9%、13.5%和10.7%,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1)。再灌注72h内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I/R损伤肝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肝细胞凋亡与肝缺血时间密切相关,肝硬化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容易发生凋亡是硬化肝对缺血敏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一氧化氮合酶(NOS)增强剂和抑制剂条件下,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1、3、6、24h肝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同时进行肝细胞胞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在再灌注6h点AST、ALT、肝细胞凋亡水平上,L-精氨酸(L-arg)组值分别为(341.88±111.24)IU/L、(311.75±139.41)IU/L和2.80±1.79,显著低于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2080.88±241.98)IU/L、(1153.00±110.92)IU/L和5.50±0.71(P值均<0.05)。而L-arg组的肝细胞内iNOS表达灰度值152.07±3.46显著高于L-NAME组灰度值180.45±4.46(P<0.05)。结论一氧化氮可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酶的释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在大鼠体外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切肝不同术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完全离体、半离体切肝动物模型,术后4、24h处死大鼠采取标本,通过病理、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的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完全离体组肝脏损害最严重,细胞凋亡阳性指数最高,再灌注后4h和24h分别为24.4±1.9,32.6±2.7,而半离体组为17.0±2.6,26.4±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离体组再灌注4h和24h后PCNA的表达分别为66.6±2.5,77.2±1.5,明显高于半离体组的57.4±1.5,68.6±2.5(P<0.05)。结论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及之后伴随的肝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后肝脏损伤的方式之一,在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存在肝细胞的增生,半离体体外肝手术对肝脏损伤相对轻、暴露良好,因此临床上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ERK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3组(n=3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ER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组(PD组).采用4血管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时,各取5只大鼠,断头取脑,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和CA3区病理学结果 ,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ERK(p-ERK)和磷酸化Bad(p-Bad)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PD组再灌注期间CAI区和CA3区AI升高,再灌注2、6、12 h时CA1区p-ERK表达降低,再灌注后CA1区和CA3区p-Bad表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D组再灌注后CA1医和CA3区AI升高,再灌注2、6、12、24 h时CA3区p-ERK表达降低,再灌注2、6 h时CA1区p-Bad表达降低,再灌注2、6、12h时CA3区p-Bad表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降低ERK活性,导致Bad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诱发大鼠海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