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5例冠心病行单纯性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3例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6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00%成功,随访2月 ̄8月,无一例发生心绞痛;3枚支架植入冠脉病变血管内,全部成功,随访4月 ̄8月,无绞痛;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69例临床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对 6 9例冠心病患者的 80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 .结果  80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3%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 78% ) .3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80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5 8个 (支架安放率 73% ) ,2 2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2 0 % [平均 (7±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发生、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随访 1~ 10 mo(平均 5 .9mo)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mo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研究切割球囊及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8例患者,56支病变冠脉,64处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内膜增生为主者48处予切割球囊扩张,显示为原支架扩张不充分伴内膜增生者16处予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术后平均5.3月行冠脉造影随访。结果血管内超声显示内膜增生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因素的患者(66.7%)采用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前后支架内增生内膜的面积缩小(P<0.05),支架截面积变化不大(P>0.05);血管内超声显示原支架扩张不充分伴内膜增生的患者则予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扩张前后支架截面积增加(P<0.05);同时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减小(P<0.05)。冠脉造影随访,切割球囊组和非顺应性球囊组再次支架内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8.6%、29.7%(P>0.05)。结论结合应用血管内超声,切割球囊和非顺应性球囊可以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取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线的干预措施是冠心病介入技术的主要进展。介入干预后靶血管或靶病变的再狭窄一直是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支架的应用虽减少了单纯球囊成形术时代因血管急性闭塞而需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求、并一定程度的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但它并没有消除再狭窄,相反,处理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支架及其再狭窄的影像学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架植入术是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冠脉狭窄率,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仍在12%~47%[1]。冠脉支架术后发生的支架内或(和)支架两端再狭窄,不仅与炎性反应、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合成以及血管重构等有关,还可能与许多临床、生化、冠脉病变特性和基因等因素有关。ISR成为当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局限。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常规方法,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评价支架及其腔内情况,但因术后均需长期随访,这两种有创检查方法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并对冠脉造影表现与年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冠脉造影价值和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并观察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改变情况。结果: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有阳性改变者74例(61.7%),受累靶血管145支,其中前降支62支(42.8%),回旋支35支(24.1%),右冠42支(29.0%),重度以上狭窄124支(85.5%)。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多支病变狭窄的发生率较中青年人明显增加。心肌梗塞组(A组)阳性率90.0%,心绞痛组(B组)67.6%,胸痛 心电图缺血组(C组)16.7%,狭窄血管经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老年患者有典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狭窄一般较为严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因心绞痛复发来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接受了介入治疗和随访。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洗脱支架31例,切割球囊5例,球囊扩张3例。切割球囊5例中同时接受放射治疗3例。结果在平均18.7±9.5(6~36)个月随访中,9例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当中,7例(13.5%)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球囊扩张组1例患者心绞痛复发,植入TAXUS支架一枚,未再发心绞痛。1例TAXUS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术后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见支架内完全闭塞,予PTCA治疗,未再发心绞痛。其余患者复查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切割球囊扩张和支架内放射治疗等方法综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成功率高,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迅速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PTCA是用球囊挤压的原理,使冠状动脉狭窄段病变内膜和粥样斑块撕裂,粥样斑块压缩、中层延长,使血管腔扩大。血管内金属支架的植入则起到支撑血管壁,防止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但经长期研究表明,PTCA并冠脉内金属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率仍高达约20%。药物洗脱支架的开发和应用能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27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经随访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间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有47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97.9%,在74支病变血管中共植入支架83个(Multilink支架49个,AVE支架34个)。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2支病变血管在球囊预扩张时血管夹层形成。随访3~34月,术后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死亡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心绞痛复发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余患者无胸痛发作。上述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45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中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支架植入术,包括急性心肌梗塞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心绞痛15例。其中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9例。血管狭窄大于75%60支。[结果]44例PTCA共扩张47支狭窄血管,成功率97.8%,其中37例在PTCA后置入支架43只。[结论]中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PTCA,配合中医药治疗,有改善心功能,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中,选择连续84例(n5个狭窄病变)术后随访冠脉造影复查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 结果 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为40.00%,多元回归分析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结论 冠心病易患因素与介入后再狭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吸烟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82例无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①DM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㈨积分明显高于N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弥漫及复杂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1).②随访6~56个月,DM组支架内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弥漫性病变多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预后相对理想,但是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间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7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97.9%,在74支病变血管中共植入支架83个(Multilink支架 49个,AVE支架 34个).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2支病变血管在球囊预扩张时血管夹层形成.随访3~34月,术后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死亡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心绞痛复发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余患者无胸痛发作.上述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31例病人,男27例,女4例,年龄38-76岁,平均50.4岁。病因:急性心肌梗塞1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心绞痛8例,非典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3例。使用德国西门子DIMA-UNIT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使用Ultravist370。经造影筛选出12例Ⅲ级以上狭窄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3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23例,阳性率23/31(74.2%)。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急性心梗和陈旧性心梗均显示有冠脉病变,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者6例(占6/8,75%),非典型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2例(占2/6,33.3%),心律失常者有冠脉病变1例(占1/3,33.3%)。在23例冠状动脉病变中,选出A型病变9例,B型病变2例,C型病变1例,共12例进行了PTCA和支架置入术。成功11例,置入支架10枚,1例PTCA后未置入支架,术后冠脉血流达TIMIⅢ级。另有1例C型病变因引导钢丝未能通过病变部位,手术未成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对冠心病作出准确的诊断,目前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恢复冠脉血运的有效方法,它应成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凡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都应开展这项技术工作。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尽量克服因经济等原因给开展这项工作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发展过程中,支架取代于单纯球囊扩张使PCI术后再狭窄由40%~50%降至20%~30%,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如何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是PCI术的一个难点,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的临床应用被誉为冠心病介人治疗领域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中,选择连续84例(115个狭窄病变)术后随访冠脉造影复查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为40.00%,多元回归分析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结论 冠心  相似文献   

18.
对8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共扩张血管96支及病变106处,总成功率为95%。术后追踪平均8个月,临床有效率87%,潘生丁核(99mTC)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有效率85%,3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2例再次PTCA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研究状况.方法 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综述钙化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钙化病变的识别优势明显,冠脉内超声较冠状动脉造影更准确.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旋磨切除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定向旋切术等介入治疗方法均有局限性.结论 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支架植入也是钙化病变常规选择,严重钙化者,旋磨术显示出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三架“马车”,其中又以介入治疗发展最为迅速,成为缓解心绞痛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技术源于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经过无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使介入器械得到巨大进步和发展,先后经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同时介入治疗适应症亦不断扩大,几乎囊括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展望未来,伴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支架成为下一代支架治疗的新希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