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表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和BALB/c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3110位碱基(外显子12)发生G→A突变,使911位的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谱系清楚,遗传机制明确,将是一种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皮肤组织结构与正常BALB/c小鼠之间是否存在突变差异。方法选择10 d、21 d、42 d和63 d四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每组各10只,观察两组小鼠被毛外观差异情况,取两小块皮肤组织,直接镜检毛囊结构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生长至10 d时被毛弯曲,能够与同日龄的正常小鼠加以鉴别。镜检观察21 d、42 d和63 d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毛囊中毛发根数明显少于正常小鼠,被毛稀疏且毛发卷曲明显。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四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毛囊数均显著少于正常小鼠。63 d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处于生长期的毛囊中可见毛发弯曲的现象。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毛囊和皮肤组织结构与正常小鼠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其皮肤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这为今后研究突变卷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和模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我单位发生脱毛突变的2月龄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动物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根不规则.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有的变为空囊腔。昆明种无毛小鼠真皮包囊取代皮下脂肪,而C57BL/6无毛小鼠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有树突状突起。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1月龄、2月龄、老龄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各年龄段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很大。1月龄皮肤为肉色偏红,切片可见表皮层较厚,真皮内没有包囊;2月龄皮肤为肉色,表皮层较1月龄薄,毛囊腔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内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包囊;老龄鼠皮肤为淡黄色,头部和体侧形成特别皱纹和褶痕,皮肤脆性大,易撕裂,表皮层薄,角化严重,真皮层被包囊扩张。包囊直径约为2月龄的4倍,内含一些角化物和脂肪样物质  相似文献   

5.
6.
人毛囊细胞来源双层皮肤替代物的构建和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人毛囊细胞构建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用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分别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合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分析其体外和移植至大白鼠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毛囊来源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中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形成.结论 毛囊细胞是构建皮肤替代物的良好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细胞凋亡及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以21日龄、4月龄和9月龄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背部皮肤为标本,采用TUNEI法检测皮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CAM。结果:豫医无毛小鼠毛母质和毛乳头均有细胞凋亡,昆明小鼠仅毛母质细胞存在凋亡,毛乳头细胞不发生凋亡。随鼠龄的增长,昆明小鼠及预医无毛小鼠毛乳头NCAM表达均逐渐降低(P〈0.05);同昆明小鼠比较,豫医无毛小鼠毛乳头部位NCAM表达较弱(P〈0.05)。结论:无毛基因可能通过诱导小鼠皮肤毛乳头细胞的凋亡而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3株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接种于4种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肝组织内,建立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将人Hep G2、HUH-7和QGY-7703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BALB/c裸鼠、NOD SCID小鼠、NOG小鼠和NPG小鼠)肝组织内。最终统计模型小鼠死亡时间、死亡率、肝重量,应用B超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肝癌模型的特点。结果 B超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小鼠均可见肝组织内有肿瘤结节形成;肝接种Hep G2细胞悬液的各组动物于实验20 d左右全部死亡,NOG和NPG小鼠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01); HUH-7和QGY-7703接种肝的各实验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第92天和104天进行解剖,发现NOG和NPG模型小鼠肝体积显著增大并形成巨大肿瘤团块,而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仅可见肝组织出现较小的肿瘤结节; HUH-7及QGY-7703接种肝的NOG和NPG小鼠肝重量显著高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5);组织学检查可见各组动物肝组织内均出现肿瘤细胞生长伴大面积坏死,部分动物肺组织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结论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比较,肝癌细胞在NOG和NPG小鼠肝组织内生长更为迅速,最终表现为生存期短,肝体积大,重量增加。NOG和NPG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人源性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缩短模型研究周期,因此NOG和NPG小鼠人源性肝细胞原位移植瘤是抗肝癌药物的研发的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朱堂友  郝飞  伍津津  毕建军  杨涛 《重庆医学》2007,36(10):932-934
目的探索人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的可能性。方法用毛乳头细胞和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方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观察其体外和大白鼠移植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体外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但移植后未见肯定的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目前的细胞培养技术尚不能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二种纯系小鼠动物模型应用于布鲁氏菌病传染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细菌学、血清学、细胞免疫学及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较系统地应用牛、羊和猪布鲁氏菌毒种建立二个纯系小鼠(BALB/c及C57/BL)布鲁氏菌病动物模型。发现BALB/c感染布鲁氏菌的过程较明显,尤其用牛种544A皮下感染时更为明显,表明BALB/c小鼠可作为慢性感染动物模型。抗体形成细胞(PFC)的动态观察表明,三种布鲁氏菌对小鼠PFC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羊种布鲁氏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用布氏菌素进行皮内变态反应的观察发现,BALB/c小鼠对布氏菌素的皮内变态反应不敏感;而C57/BL小鼠则较为敏感,但在感染后第45天左右有一免疫抑制阶段。本研究为国内外广泛利用纯系小鼠作为布鲁氏菌传染免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无毛小鼠同类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615、C57BL/6、BALB/c、DBA/2共4种近交系。结果:已完成4代导入杂交的第1代、第3代均表现有毛,第2代、第4代互交育出615、C57BL/6、BALB/c、DBA/2共4种无毛小鼠,其脱毛规律同豫医无毛小鼠。结论:无毛基因可以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 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 ,毛干消失 ,毛球结构不正常 ,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 ,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 ,且和性别无关。结论 :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 ,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 ,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 ,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 ,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溶性硫硒化镉(CdSeS)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在雄性ICR鼠背部脱毛部位涂抹直径约为5nm,发光波长为620nm的量子点O.32nmol,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施药皮肤部位显微观察皮肤渗透性。[结果]荧光显微像显示量子点能够堆积在皮肤的表皮层中和真皮层的毛囊和腺体中,透射电镜显示量子点附着在皮肤表面和吸附在角质细胞的两侧。[结论]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渗透性,而且随着施加量子点溶液时间加长,渗透量略有增加,但是主要聚集在皮肤表面和角质层细胞的两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进行遗传检测,旨在分析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方法选取38个微卫星DNA位点结合荧光PCR技术和STR扫描基因型来检测BALB/c突变卷毛小鼠、无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三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38个微卫星位点在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有27个微卫星位点相同,有11个位点存在差异,其突变率为28.9%(11/38);BABL/c突变无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有30个位点完全相同,8个位点存在差异,其突变率为21.1%(8/38);而BABL/c突变卷毛小鼠与无毛小鼠间也有12个位点存在差异。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突变率较高,且明显高于无毛小鼠,证明了卷毛小鼠突变与无毛小鼠突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突变系,为今后研究和开发应用BALB/c突变卷毛小鼠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姜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背部脱毛,给予不同浓度的生姜汁,观察其对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组织学检查其对毛囊和黑色素的影响。结果:14 d后生姜各组皮肤开始变黑,19 d后生姜皮肤各组开始长出毛发,29 d生姜各组均长满毛发。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生长初期和中期,促毛发生长作用较弱,后期则达到相同的效果;对毛发的生长速度影响在高中剂量的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病理切片显示,用药组可增加小鼠皮肤真皮层黑色素分布,刺激毛囊生长,使其进入生长期,而同期空白组仍然处于毛发休止期。结论:生姜具有明显的促毛发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然生物膜对UVA辐射无毛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天然生物膜(NBM)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所致小鼠皮肤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UVA(辐射强度为151.68J/cm^2,共30d)辐射昆明种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模型(UVA模型)。将无毛小鼠随机分为双蒸水未辐射组和UVA辐射组(双蒸水辐射对照组、100g/L NBM组、100g/L维生素C组)。电镜观察皮肤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表皮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生物化学法测定皮肤匀浆水清液中抗氧化酶(GSH-Px,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UVA辐射组小鼠皮肤的表皮细胞内可见空泡形成,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大液泡形成。NBM组表此细胞结构正常,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丰富,NBM可以增强小鼠表皮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并抑制NOS的免疫活性;NBM可提高小鼠皮肤组织的T-AOC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结论:天然生物膜具有抗UVA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NOS的活性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C_(57)BL/6无毛小鼠皮肤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57BL/6无毛小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方法:10%甲醛固定,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动物表皮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为一些角化物质,有的变为空囊腔。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内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有树突状突起。结论:C57BL/6无毛小鼠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内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可用于黑色素沉着疾病及黑色素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方法用100μg/0.1ml 博来霉素每天皮下注射6周龄 BALB/ c 雄性小鼠背部皮肤3周,造模组与空白和 PBS 两组为对照组,各组为10只。取注射局部皮肤进行 HE 染色和 Massion 染色,镜下观察和测定各组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含量,新鲜皮肤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和胶原含量。结果3周后造模组较对照组,皮肤增厚变硬,弹性降低,真皮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粗、膨大,毛囊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羟脯氨酸和胶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符合硬皮病皮肤病理改变,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