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由外伤、感染、肿瘤瘤段切除后引起四肢骨缺损相当常见,骨缺损长度超过3cm者,在基层医院处理相当棘手。我们自1990年以来,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共18例,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6岁。其中外伤及感染引起的上肢骨缺损10例,下肢骨缺损4例,肿瘤瘤段切除骨缺损4例。缺损长度最长12cm,最短4cm,平均7.5cm。X线显示愈合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8个月,平均4.2年。  相似文献   

2.
对4例四肢长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彻底病灶切除后,采用带血管蒂的双腌骨串联、双须骨合并移植治疗肿瘤切除造成的长段骨缺损,以加速骨愈合,早期恢复肢体功能。随访1-2年,移植的双腌骨在6个月内达到骨性连接,双侧肢体等长,对负重无明显影响,功能接近正常,说明该方法对治疗四肢骨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长段骨缺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72只 ,随机分为3组。A组 :单腓骨移植组 ;B组 :骨膜外双腓骨组合移植组 ;C组 :骨膜内双腓骨组合移植组。制成胫骨中上段骨与骨膜缺损 10 0mm ,采用上述 3种方式进行腓骨移植 ,术后 2、4、8、12、16周分别拍摄X线片及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 (BGP)、骨密度 ,并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查。按C组术式临床应用 34例 ,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X线片显示 ,与A、B组比较 ,C组骨痂增加明显 ,骨小梁排列整齐 ,移植腓骨明显增粗。术后 2、4、8、12、16周 ,血清ALP、血清BGP及骨密度C组均比A、B组高 (P <0 0 1)。组织学检查C组较A、B组骨痂形成及成熟早 ,骨小梁排列整齐 ,双腓骨形成一体。成骨量C组高于A、B组。生物力学测试 ,移植骨平均最大载荷、最大扭矩及剪切应力 ,C组均大于A、B组 (P <0 0 5或 0 0 1)。临床应用 34例骨缺损均修复 ,移植骨未发生再骨折。结论 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是治疗长段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11例武警湖南总队医院外三科王太周,王望生,李效,吴仲和,易建军(长沙410006)大段骨骼缺损是骨科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带血管骨移植已成为修复四肢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的良好方法。我院93来,共收治四肢骨缺损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血管损伤的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伴血管损伤的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97例,其中股骨远端骨折及股骨髁部骨折38例,胫骨平台骨折59例;股动脉损伤53例,腘动脉损伤44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3h,平均(3.6±1.2)h。患者均Ⅰ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按照Ⅱ期内固定更换与否,分为两组,即A组,Ⅱ期更换为内固定,56例;B组未更换内固定,41例。术后随访评价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Evanich膝关节评分系统(改良HSS)标准评定,分为优、良、中、差四级。结果平均随访(12.5±3.5)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明显低于B组(29.3%)(P<0.05)。关节功能评分中,A组优良率为91.1%,B组优良率为82.9%,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血管损伤的下肢开放性骨折,可Ⅱ期更换为内固定治疗,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困难,我院自1986-2003年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11例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带血管骨膜(VP)和同种脱钙骨基质(DBM)联合移植替代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以兔桡骨中央25mm的大段骨缺损为模型,通过X线观察、X线平片骨缺损修复Lane评分、组织学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术后4,8,16周时VP+DBM联合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4周VP+DBM联合移植及自体骨移植均已较好地完成了缺损的修复,而前者的Lane评分、皮质骨密度、力学抗扭刚度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但术后8,16周时两者之间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P+DBM联合移植早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好于自体骨移植。后期两种方法修复效果基本一致。VP+DBM联合移植后,两者之间建立了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结合下肢关节功能恢复器(CPM)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康复锻炼联合CPM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65%(44/46),高于常规组的80. 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可增强疗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期骨折术后感染致长段骨缺损、骨骺损害的成因及其预防和修复手段.方法对2例儿童期肢体骨折(胫腓骨、肱骨各1例)术后感染性骨缺损,经过1年和10年反复治疗失败形成的骨感染、骨缺损、骨外露和肢体短缩、假关节畸形肢体,进行一次性病灶清除、骨畸形矫正,并以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完成一次性骨结构重建修复创面.结果移植骨皮瓣一次性成活,伤肢于手术后半年达到骨性愈合并恢复持重和行走功能.结论游离腓骨皮瓣移植是治疗儿童期骨折术后感染所致长段骨缺损的理想方法,骨折术后感染早期合理救治对于避免继发骨及骨骺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有血液循环的腓骨 (膜 )逆行移位术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和关节固定术 ,已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其所以成功 ,在于方法所依赖的解剖学基础。在踝部有诸多韧带将胫、腓骨下端及距骨、跟骨等诸骨连结成一体。在韧带之内外又有诸多伸屈肌腱通过。在踝部没有血供丰富的肌肉覆盖 ,其外为皮下组织和皮肤。踝部虽缺少必要的肌肉组织 ,但踝部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 ,有来自小腿三大血管系统 ,即胫前、后血管和腓血管系统。胫前、后血管构成足背血管和足底血管之前 ,途径踝部时 ,即发出许多分支血管 ,组成血管网 ,而腓血管在腓骨下 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清创骨折内外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肢表现为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形成,创区反复渗液、流脓,胫骨平均缺损长度为(4.5±1.5)cm。先行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再行自身髂骨植骨加负压封闭引流(VSD),最后根据植骨创面大小及肉芽生长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术闭合创面。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4~12个月)。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的平均时间为18d(15~35d)。11例中2例植骨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予以植皮手术,其余6例中随意筋膜皮瓣修复4例,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所有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2002年共收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221例243髋,其中创伤性56例,酒精性48例54髋,激素性68例76髋,原因不明49例57髋。Ficat分期:Ⅰ期65髋,Ⅱ期92髋,Ⅲ期75髋,Ⅳ期11髋。全部采用股骨头减压,死骨清除,带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手术。结果 经2~11年(平均5.8年)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98%。Ⅰ~Ⅱ期157髋,X线检查患者股骨头外形好,关节活动度满意;Ⅲ~Ⅳ期患者,一部分股骨头外形好,关节间隙清晰,髋臼没有创伤性改变,另一部分股骨头可见进一步塌陷,关节活动受限。Harris评分,总体优良率83.6%。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对缓解疼痛有明显的效果,在疾病早期可减缓甚至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0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髂骨植骨治疗18例因创伤导致的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1~67岁,平均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差1例。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单臂外固定架结合游离(肌)皮瓣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21例符合标准的病例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0.5个月。结果骨折Ⅰ期愈合19例(90.5%),延迟愈合2例(9.5%),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无骨髓炎和骨不连发生。(肌)皮瓣均顺利存活,1例于术后12小时出现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顺利存活。结论单臂外固定架与游离(肌)皮瓣的结合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髓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折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髓内固定系统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操作原理。方法:认真术前掌握髓内钉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结合对骨折部位、类型及生物力学分析等选择内固定,通过对下肢骨折157例的术中观察及术后摄片对照等探索髓内钉系统的操作情况。结果:术后摄片骨折达解剖或功能复位,随诊3~24月,优良率为94.88%。结论:下肢骨折治疗中,髓内钉系统是一种优良的支撑、复位、固定器材:术前认真分析骨折类型及力学特点,有助于术中顺利操作和骨折的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制成细胞悬液。通过股动脉插管,在球囊阻断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将干细胞悬液注射到缺血的下肢动脉。结果:患肢疼痛、冷感及静息痛消失17例,占56.7%;减轻12例,占40.0%;无变化1例,占3.3%。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延长100米的21例,占70.0%;延长50米的9例,占30.0%。足趾和(或)足部溃疡3例,完全修复1例,足部截肢2例。27例足部皮肤颜色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BI 0.5~0.6的15例,占50.0%;ABI 0.6~0.7的11例,占36.7%;ABI 0.7~0.8的4例,占13.3%。手术并发症3例,占10.0%;其中,发热2例,占6.7%;穿刺点血肿1例,占3.3%。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髓内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髓内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髓内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5个月,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 62例在术后4个月内骨折骨性愈合,1例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Neer 3部骨折优良率86.9%,Neer4部骨折优良率为35.3%,总优良率为73.1%.结论 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足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髓内支撑植骨内固定能够恢复或重建肱骨近端正常解剖关系,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是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肢损伤的保肢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病情评估,如骨折缺损程度、肌肉的活性、血管及神经损伤、肢体缺血时间及当地医疗水平等。根据对病情评估的结果,结合现在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相应治疗。本文就下肢损伤保肢治疗的评估及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治疗舟状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3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病人16例,采用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月,采用Herbert和F isher的舟骨骨折分级评价系统,所有病人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月,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好的临床结果。结论桡骨远端逆行带血管蒂植骨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疗效好,可以作为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