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髋臼横行骨折经前侧入路给予髋臼前柱3种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方法将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的18个新鲜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LS组: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RP组:重建接骨板固定组;LP组: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组。本实验在美国BOSE-3500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依据3枚克氏针所代表的三维坐标平面,将半骨盆标本调整至人体倒置单足站立位置固定于包埋盒中,实验进行连续性轴向加载直至三组内固定均达到失效。观察3组标本在同一载荷下的纵向移位、纵向位移均2.00mm时的载荷及此时的内固定轴向刚度。结果 LS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大于RP组、LP组,轴向刚度小于RP组、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与LP组的纵向位移及轴向刚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前侧入路给予前柱内固定治疗髋臼横行骨折时,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组与重建接骨板固定组稳定性相似,无统计学差异,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早期取坐位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6具,保留韧带及髋关节囊,制作单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先后采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或常规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内固定,固定标本于ZWICKZ1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坐立位以400~700N加载,采用循环多次测量的方法,每组含标本6具,先后测定完整骨盆(A组)、B组及C组后柱内壁横向位移、骨盆轴向位移,计算骨盆轴向刚度。结果随着载荷增加,位移:A组0.05),骨盆轴向位移及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与常规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均可取坐位,但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固定后骨盆髋关节稳定性更强,与完整骨盆接近,早期取坐位是更安全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双柱钛板( A)、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 B)及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C)3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髋臼双柱骨折分别经3种不同方式内固定术后模型,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分别在坐、站位下,在相同加载方式时3种内固定模型髋臼处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均数比较,均为A>B>C。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在坐位时,A与B、C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但B与C及站位时三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新型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固定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并比较其在不同方形区螺钉置钉方法 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应用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骨盆CT图像构建左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全骨盆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新型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固定.分别构建DAPSQ联合单方形区螺钉(A组)、双方形区螺钉(B组)、三方形区螺钉(C组)和四方形区螺钉(D组)固定模型,施加600 N垂直载荷或8N/m扭矩,模拟骨盆站位、坐位、站位+健侧旋转和站位+患侧旋转,比较各组内固定方法 下骨折线平均位移和内固定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站位、坐位、健侧旋转和患侧旋转4种工况下,方形区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平均位移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组间比较显示D组位移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力分析结果 显示,站位和坐位下D组应力主要集中在钛板螺钉结合处,以近端第1枚方形区螺钉承担应力最大.结论 新型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固定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推荐在方形区应至少置入3或4枚螺钉进行固定,且靠近坐骨大切迹的方形区螺钉为关键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对经坐骨结节和坐骨小切迹两种不同逆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案的生物学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经坐骨结节(A组)和坐骨小切迹(B组)两种不同逆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双足站立位和坐位,分别对其进行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对比站立位和坐位下两种内固定方案髋臼关节面骨折线节点位移均数及拉力螺钉最大应力,站立位位移均数A组<B组( P=0.932>0.05),差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坐位位移均数A组>B组(P=0.004<0.05),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坐位时拉力螺钉取得最大应力36.053Mpa。结论两种逆行拉力螺钉方案均可为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坚强内固定,经坐骨小切迹置入后柱逆行拉力螺钉表现出更好的坐位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其在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根防腐(10%的甲醛溶液浸泡)股骨标本并随机分配到A、B、C三组中,A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1.1骨折组,B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2.2骨折组,C组为正常无骨折股骨组;每组各5个标本,在力学测试机上测试轴向压缩、扭转、破坏实验。结果三组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同时也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扭转刚度比较,C组仍好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其生物力学性能仍不如正常股骨,在固定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和早期活动所需要的生物力学要求,但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不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臼顶负重区的应力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臼顶负重区的应力分布 ,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方法 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骨盆 5个 (含双侧股骨中上段 )。标本分为如下各组 :完整骨盆 ;前柱单钢板内固定 (A) ;后柱单钢板内固定 (B) ;前柱单钢板加后柱单钢板内固定(C) ;前柱拉力螺钉加后柱单钢板内固定 (D)。用特制的夹具将骨盆和股骨固定于单足站立中立位 ,去除髋关节囊 ,将压敏片贴于股骨头上 ,分别测量各组标本髋臼臼顶负重区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 结果 完整骨盆组的臼顶负重区应力、峰值应力分别为 (1 .32± 0 .4 3)、(2 .1 7± 0 .2 0 )MPa ;A组分别为 (2 .73± 0 .6 8)、(3.2 3± 0 .4 0 )MPa;B组分别为 (2 .91± 0 .6 5 )、(3.32± 0 .4 4 )MPa ;C组分别为 (2 .0 4± 0 .32 )、(2 .72± 0 .35 )MPa;D组分别为 (2 .0 1± 0 .33)、(2 .6 9± 0 .33)MPa。完整骨盆组与A、B、C、D四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0 .0 1 ,0 .0 5 ,0 .0 5 ) ,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B两组与C、D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对于髋臼横断骨折 ,即使给予解剖复位内固定 ,髋臼臼顶负重区的应力分布也不能恢复至正常。双柱内固定与单柱内固定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髋臼骨折日益增多,手术治疗已成为移位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1-3].累及前柱的骨折包括前柱骨折、横断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及双柱骨折等,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经皮拉力螺钉技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髂腹股沟入路和改良的Stoppa入路均可显露前柱,但不能直视对侧的关节面,置钉时螺钉可能误入髋关节内.为了预防发生该并发症,国内外多名学者对髋臼前柱的解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4-7].笔者就髋臼前柱内固定临床解剖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腰椎不同程度前中柱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后的生物力学效果,并探讨前路重建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收集12具新鲜猪T10~L4节段胸腰椎脊柱标本,分为两组,将L1椎体行两种不同范围的“V”形预损伤,然后前屈压缩至“V”形区破坏,造成不同程度前中柱骨折。对骨折标本依次进行以下处理:安放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AF内固定加前路植骨重建。每种状态依次在CMT4104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和前屈压缩测试,分别计算每组的完整标本、骨折内固定标本和植骨内固定标本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前屈压缩刚度。结果标本前中柱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轴向刚度和前屈压缩刚度较完整标本明显下降(P〈0.01),椎体前中柱较大范围累及的骨折与较小范围累及者相比,刚度下降更明显(P〈0.01),而前路植骨重建者刚度恢复至完整标本水平(P〉0.05);同一状态轴向压缩刚度明显大于前屈压缩刚度(P〈0.01)。结论胸腰椎前中柱骨折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不能使其恢复至原来的力学性能,椎体骨折累及范围越大,固定后力学性能越差;前中柱重建是减少后路内固定器械承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及有限元模型对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外侧L型钢板固定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24个,用电动摆锯制备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等分为前侧拉力螺钉固定组、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及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各8具。另选取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对其膝关节行螺旋CT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4.0等软件后得到三维胫骨平台实体,经分割等操作后获得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而后结合三维解剖数据,通过Solidworks2013软件制作相应的拉力螺钉及钢板,模拟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外侧L型钢板固定及后侧T型钢板固定三种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对各骨折内固定实体标本和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250、500、1000、1500N的轴向载荷,比较各组骨折块移位及受力情况。结果实验生物力学结果表明,250N、500N和1000N载荷下前侧拉力螺钉固定组、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及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内固定实体标本骨折块移位值[250N:(0.14±0.02)mm vs.(0.13±0.02)mm vs.(0.14±0.13)mm;500N:(0.27±0.05)mm vs.(0.29±0.06)mm vs.(0.28±0.07)mm;1000N:(0.49±0.12)mm vs.(0.53±0.10)mm vs(0.50±0.0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0N载荷下前侧拉力螺钉固定组骨折块位移值(0.57±0.14mm)小于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0.72±0.10mm)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0.76±0.1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骨折块位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各载荷下前侧拉力螺钉固定模型的骨折块位移值及内固定最大应力均小于外侧L型钢板固定模型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模型。两种实验方法所得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均为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外侧L型钢板固定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均可提供早期稳定性,其中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在稳定性方面最具优势,应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并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人胫骨下段的解剖特征,自行研制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选用6对(左、右侧)新鲜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内固定模型,随机分A组(普通胫骨下段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和B组(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解剖型钢板固定),每组6例.测试在858 Mini Bionix试验机上进行.对两组内固定模型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四点弯曲和扭转力学试验,比较两种内固定的刚度.结果 钢板外形与胫骨下段匹配,自锁螺钉术中可调角度最大可达30.,安装方便.内固定模型测定:(1)压缩刚度:A组( 557.53±20.72) N/mm,B组(562.80±28.26 )N/mm;(2)四点弯曲刚度:A组(268.02±36.77) N/mm,B组(265.76±27.21) N/mm; (3)扭转刚度:A组(0.28±0.01 )Nm/deg,B组(0.29±0.02) Nm/deg.A、B两组三项测试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与国人胫骨下段形态匹配,自锁螺钉术中可调角度最大可达30.,安装方便.其生物力学性能与临床现用的胫骨下段固定角度锁定钢板相当,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六自由度机器人全新试验装置,更好地模拟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复杂运动.比较3椎体4枚、5枚与6枚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效果.方法 采用6具国人新鲜脊柱尸体标本(T_(11)~L_(13)),椎体切除法模拟失去前柱支持、完全不稳定L_1椎体爆裂骨折.试验分跨节段3椎体4枚椎弓根钉固定组、3椎体5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和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应用混合力-位移控制加载的六自由度机器人全新试验装置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及左轴向旋转和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方式,对固定节段(T_(11)~L_3)的运动范围(ROM)进行测试并计算刚度值,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随着螺钉数的增加,固定节段(T_(11)~L_3)的运动范围逐渐减小,刚度逐渐增大;轴向旋转时,6钉组、5钉组的运动范围小于4钉组(P<0.05),6钉组刚度大于4钉组(P<0.05)、5钉组刚度与4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种不同加载方向下,6钉组与5钉组的运动范围与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伸、侧弯状态下,3种不同固定方式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经骨折椎3椎体6枚钉或5枚钉的固定方式可以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稳定效果要优于传统的4枚钉固定,而6枚钉与5枚钉固定稳定性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5具新鲜冰冻成年尸体胫骨上端及匹配的股骨下端标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1具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24具均造成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具,后侧分别采用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A组)、"T"形钢板(B组)、直型重建钢板(C组)固定,后两组为对照组,测试各组钢板的强度、刚度、扭转生物力学及失效载荷性能.结果 试验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强度和刚度超过N组(P>0.05),在扭转生物力学性能上接近N组(P>0.05);试验组在强度、刚度、扭转生物力学性能和失效载荷性能优于B、C组(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及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材料好,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固定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cyclic displacement on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our types of femur-graft-tibia complexe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Forty hindlimbs from pigs were used. In two groups,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s were secured with interference screws (group A) or the suture-post technique (group B). In two groups, multistrand flexor tendons were fixed using the tape-staple technique (group C) or the sutures-tied-over-a-button technique (group D). In each group, five femur-graft-tibia complexes underwent tensile failure tests without cyclic displacement. The other five complexes underwent 5000 cycles of cyclic elongation for 2 mm, and then underwent the tensile failure tests. The initial stiffne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cyclic displacement in each group, althoug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inear stiffness and the ultimate failure load between the tests with and without cyclic displacemen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5000 cycles of repetitive elongation of the femur-graft-tibia complex by 2 mm does not jeopardize the graft fixed with the procedures used in this study, despite a slight but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an anterior-posterior laxity of the knee.  相似文献   

15.
丹参等药物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参等中西药物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手术对照组,c组为西医治疗组,D、E、F组为中西药合用组,分别给予西药+丹参注射液、西药+红花注射液、西药+三七注射液治疗;经液氮冷冻制备脑水肿模型,检测全血黏度、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EB)含量、血浆内皮素含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D、E、F组全血黏度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l或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同B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和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D、E、F组明显低于C组(P〈0.0l或P〈0.05)。各中药治疗组脑水肿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结论中药丹参、红花、三七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创伤性脑水肿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降低内皮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术式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胸腰椎骨折86例行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随机分为3组:A组(传统内固定)经骨折相邻的上下位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B组在A组基础上行伤椎椎弓根短钉内固定;C组在A组基础上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果 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或内固定取出后,比较椎体前后缘比值及Cobb角,B、C两组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P〈0.05);比较内固定失效率,B、C两组优于A组(P〈0.01)。结论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在取出内固定后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矫正后凸成角,防止椎体塌陷,减少内固定失败、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心通脉颗粒基于PI3K/AKT通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大鼠心肌损伤及应激水平的研究。方法 将60只PF级Wistar健康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A组(正常组)、B组(CHD组)、C组(格列吡嗪药物对照组)、D组(低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E组(中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及F组(高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均建立CHD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大鼠给予0.5 mg/kg格列吡嗪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D组、E组及F组大鼠均给予1.25 mg/kg、2.5 mg/kg及5 mg/kg的益心通脉颗粒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别大鼠灌胃2 ml生理盐水。试剂盒采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结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PI3K/AKT阳性率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降低(P < 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大鼠血清MDA降低,其余指标升高(P < 0.05);A组心肌组织结构清晰,纤维布局完整,B组大鼠心肌组织分布紊乱及纤维溶解坏死,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结构改善;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B组(P < 0.05);B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及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P <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及蛋白含量均升高(P < 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F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心肌细胞凋亡及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均优于D组及E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意义(P < 0.05)。结论 益心通脉颗粒能够通过降低CHD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上调PI3K/AKT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