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方法对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5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Gustilo法进行分型,其中Ⅰ型56例,Ⅱ型37例,ⅢA型33例,ⅢB型17例,ⅢC型9例。随访20~65个月,平均40个月。结果56例Ⅰ型损伤3~4个月骨折愈合,无感染。33例Ⅱ型损伤3~5个月骨折愈合,4例(11%)需Ⅱ期植骨,4例(11%)感染。26例ⅢA型损伤4~6个月骨折愈合,7例(21%)需Ⅱ期植骨,8例(24%)感染。11例ⅢB型损伤4~8个月骨折愈合,6例(35%)需Ⅱ期植骨(3例多次植骨),8例(47%)感染。ⅢC型损伤中截肢5例(3例Ⅰ期截肢);2例延期截肢;4例经多次植骨,6~8个月骨折愈合;6例(67%)感染。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应视为急诊手术,尽早使用抗生素,充分冲洗,彻底清创,稳定骨折,延迟闭合伤口,早期进行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系统在GustiloⅢ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决策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75例单侧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且MESS≥7分的患者资料,男性54例,女性21例;年龄15~74岁,平均44.3岁;道路交通伤51例,高处坠落伤3例,机器挤压伤11例,重物压砸伤10例。根据Ⅰ期治疗选择,将患者分为保肢组(44例)和截肢组(31例),分别统计其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休克指数、既往史、MESS及MESS四个亚组评分(致伤暴力评分、伤肢缺血评分、休克评分、年龄评分)、GustiloⅢ分型亚型;并统计保肢组Ⅱ期截肢患者的MESS及MESS四个亚组评分等信息,分析各个变量因素对保肢成功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MESS7~14分,平均8.5分,Ⅰ期截肢率41.3%(31/75),保肢组保肢成功率75.0%(33/4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因素、GustiloⅢ分型亚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I期修复重建高能量肢体损伤的经验体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对55例高能量肢体损伤实施I期修复重建,本组患者均存在伤部软组织广泛挫灭、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肢体已接近毁损,包括GustiloⅢC型开放骨折16例,肢体损伤严重度评分(MESS)(6.25±2.53)分.全部进行游离或带蒂组织瓣移植,同时固定骨折,修复神经血管或进行肢体功能重建.结果 全部保肢成功,住院天数12~63 d,平均24 d,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3个月.骨愈合率高,感染率低,肢体功能满意.结论 I期手术组织结构容易辨明,供、受区血管搭配及手术设计容易,治疗周期短,功能恢复好.吻合血管的组织瓣可主动改善局部循环,降低骨感染,利于骨愈合,使骨折坚强固定甚至早期植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外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SchatzkerⅣ型41例,Ⅴ型25例,Ⅵ型26例),男性61例,女性31例;年龄31~77岁,平均54.2岁。所有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38例,Ⅱ型26例,Ⅲ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内固定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关节炎发生率,并对伤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微动移位分别为(183.09±26.47)min、(304.75±51.47)mL、(0.57±0.11)周、(0.14±0.0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47±34.23)min、(361.37±56.83)mL、(0.74±0.15)周、(0.31±0.07)mm;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评定优良率以及术后愈合率分别为97.83%(45/46)和93.48%(43/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和78.26%(36/46),而术后关节炎发生率观察组2.17%(1/46)低于对照组13.04%(6/4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愈合程度高、关节炎发生率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移位的股骨颈骨折105例,其中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联合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35例(A组),Garden分型:Ⅲ型19例,Ⅳ型16例;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位治疗35例(B组),Garden分型:Ⅲ型18例,Ⅳ型17例;单纯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5例(C组),Garden分型:Ⅲ型19例,Ⅳ型16例。观察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患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3组病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5个月。A、B、C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0±17.6)d、(97.0±15.3)d、(109.0±14.5)d;术后1年患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7.5±3.6)分、(86.3±4.8)分、(86.1±3.5)分;骨折不愈合例数分别为1例(2.9%)、3例(8.6%)、5例(14.3%);股骨头坏死例数分别为2例(5.7%)、5例(14.3%)、7例(20.0%)。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方面,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联合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能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LCP、锁钉及多针固定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带锁髓内钉和多枚克氏针应用在中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10月—2007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随访的肱骨外科颈骨折58例,年龄39~65岁,NeerⅡ型骨折33例,Ⅲ~Ⅳ型骨折2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CP组36例,带锁髓内钉治疗组(A组)11例,多枚克氏针治疗组(B组)11例,各组均采用手法复位。术后就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伤口延迟愈合率、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方面,将LCP组分别与A组、B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结果LCP组和A组比较切口总长度、伤口延迟愈合率、8周骨折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肩关节最大外展度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和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伤口延迟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8周骨折愈合率、肩关节最大外展度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治疗Ⅱ型骨折LCP组优良率90.9%,Ⅲ~Ⅳ型骨折LCP组优良率85.7%。A组优良率45.5%,B组优良率36.4%。结论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性骨折首选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固定,其临床疗效优于带锁髓内钉和多枚克氏针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资料的55例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7例采用清创,Ⅰ期应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深部置管冲洗,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胫骨Pilon骨折不同时间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4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根据伤后至手术时间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8例。三组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A组手术时间为伤后6h内,B组为伤后6h~6d,C组为伤后7~14d。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完全愈合率、复位满意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A组与C组骨折愈合时间相当,分别为(11.55±3.24)周、(11.16±3.44)周,短于B组(14.20±3.68)周(P0.05)。三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53%与7.89%,低于B组28.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A、B、C组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7%、84.21%、8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Pilon骨折患者伤后6h内及7~14d软组织无明显肿胀,伤口张力小,该时间窗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利于骨折复位与愈合及并发症的减少,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模拟海水浸泡开放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开放骨折的伤口感染,组织学、影像学变化,了解海水浸泡开放骨折的伤情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5只,随机分为普通开放骨折组(对照组)27只和海水浸泡开放骨折组(实验组)48只。造成桡骨横行1.5mm缺损完全开放骨折,普通开放骨折伤组旷置3h,海水浸泡开放骨折伤组海水浸泡伤口3h,之后依次缝合伤口。于第1、3、7、14、21、28、45天处死动物。观察海水浸泡开放骨折伤在骨折愈合中不同时间的病理过程、影像学特点及伤口感染特点。结果(1)对照组肢体感染率11.9%,实验组肢体感染率31.0%(两组相比P<0.05)。(2)海水浸泡开放骨折伤骨痂形成延迟,骨折后第28天,对照组断端间骨痂为骨性骨痂者8例,为软骨骨痂者4例;实验组断端间骨痂为骨性骨痂者6例,为软骨骨痂者14例。(3)骨折后第28天,断端间骨痂灰度值对照组为181.00±8.09,实验组为147.10±5.80;骨折后第45天,断端间骨痂灰度值对照组为217.50±7.50,实验组为243.00±8.26(两组相比P<0.05)。结论(1)海水浸泡使开放骨折感染率增高;(2)海水浸泡使骨折愈合满意率下降,骨痂形成不良率增高,骨折愈合过程延迟。  相似文献   

10.
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在于有伤口污染,常常同时合并软组织广泛挫裂伤或关节、神经、血管等损伤,有时还伴有软组织缺损及骨缺损,后期常有感染、骨髓炎、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等后遗症,肢体伤残率多于闭合性骨折,治疗更为复杂.现对我院150例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经验,教训作一讨论.一、清创:尽早清创使开放伤口愈合,是治疗开放骨折的一个重要原则.必须作到下列各点:1.清创术:早期作好开放伤的清创,使伤口在4~6小时内能得到损伤较少、污染不重的彻底清创,使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我们认为对车轮辗挫伤、机器撕脱伤、爆炸及其它伤后较晚的伤口要彻底清创.冲洗伤口先外后内,创口处皮肤用清水冲洗后软肥皂刷洗2~3次,再用盐水冲洗一次,冲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开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及伤口引流液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9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 ,分别于伤后第 1,3,7,14天取静脉血及术后 2 4~ 72h取伤口引流液 ,用ELISA方法测定其TNF -α含量。以 2 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作为对照组。 结果  (1)开放性骨折病例伤后各时间段TNF -α值均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伤口引流液中TNF -α值与各时间段TNF -α值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在单纯开放性骨折组及多发伤开放性骨折组之间比较 ,发现第 14天TNF -α值分别为 (79± 2 2 )ng L和 (98± 34)ng L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乙、丙级愈合伤口的引流液中 ,TNF -α值较伤口甲级愈合组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结论  (1)TNF -α参与开放性骨折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 (2 )TNF -α值是监测开放性骨折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病程变化的良好指标。 (3)开放性骨折病例伤口引流液中TNF -α值低预示伤口愈合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下肢截肢手术适应证选择、并发症的发生及最终的结局. 方法 追踪5.12汶川大地震中现场截肢和在后方医院急诊F肢截肢手术的15例地震伤员的病例资料,分析下肢损伤的严重程度、截肢地点、截肢后是否开放及切口完全愈合拆线时间. 结果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1~51岁[(32±12)岁].截肢部位16处,GustiloⅢb 2例,GustiloⅢc 9例,Tschernen Ⅲ 5例.4例现场或帐篷截肢伤员术后均发生感染,行二次、高位、开放截肢手术.10例后方截肢伤员行一次性、高位、开放截肢,其中2例发生感染.1例后方截肢伤员进行的是高位截肢I期闭合切口,结果术后感染、切口流脓,出现菌血症. 结论 地震伤中现场和战地帐篷截肢术后发生感染概率非常高,后送后应尽早安排二次、开放截肢.地震伤员在后方医院采用一次性、高位、开放截肢对下肢毁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分期修复缺损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二次打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10例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急诊VSD组(61例)、延迟VSD组(35例)和非VSD组(14例),分析各组间创面修复、骨折愈合和分期治疗的情况,以及VSD预防创伤后"二次打击"的效果。结果 (1)创面修复指标:急诊VSD组的一期术后软组织存活率为95.08%,创面感染率为8.20%,创面坏死率为3.28%,再次清创率为6.56%,创面优良愈合率为98.36%,创面愈合时间为(30.42±9.41)d,均显著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2)骨折愈合指标:急诊VSD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6.56%,骨折愈合率为77.05%,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1.64%,骨折愈合时间为(3.66±0.87)个月,均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3)创伤后"二次打击"指标:急诊VSD组深部感染率为9.8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为73.77%,脓毒症发生率为6.5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3.28%,病死率为0,均显著低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4)分期治疗时间:按急诊手术、术后治疗、骨折固定、闭合创面和康复训练分为五期,三组在一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VSD组均显著短于非VSD组,两组分期治疗时间分别为,二期(12.92±4.71)d vs.(20.47±9.15)d、三期(3.11±1.03)d vs.(7.23±3.81)d、四期(4.37±0.52)d vs.(5.89±1.43)d和五期(11.04±2.56)d vs.(15.59±4.29)d,P0.05。且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上述部分指标分别显著优于延迟VSD组和非VSD组(P0.05)。结论应用VSD技术不仅可临时闭合创面,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物和组织渗出,来减轻局部水肿和控制组织感染,以促进创面和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还可以对全身感染和MODS起到预防作用,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结合不同的皮瓣和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1990-2007年,共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190例,其中GustiloⅢB型160例,GustiloⅢC型30例.男16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岁.交通伤132例,机器压砸伤32例,石块砸伤26例.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清创、植皮、各种组织瓣(游离胸脐皮瓣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筋膜皮瓣26例,腓肠肌内、外头肌皮瓣22例)、各种外固定架(半环架84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2例,AO外固定架12例,潍坊三维外固定架42例,组合式外固定架40例).平均随访7.3年.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186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84例半环架为7.5个月,8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1.2个月,12例AO外固定架8.5个月,42例潍坊三维外固定架8.1个月,40例组合式外固定架7.8个月.除半环架外,其他外固定架都需植骨.4例骨折未愈合,为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固定后发生骨髓炎,经再次手术后愈合.最近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无患肢疼痛.结论 皮瓣与外固定架结合是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灌注区段(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精准腔内膝下动脉血运重建联合通冠胶囊治疗对重症下肢缺血(C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LI患者110例,其中7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中精准建立angiosome区域直通血流患者纳入直接血运重建组(DR组),36例开通邻近angiosome区域血管血流患者为间接血运重建组(IR组),两组再分别随机分为通冠胶囊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对比DR、IR组治疗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疗效指标及术后6个月终点指标。结果 DR、IR组治疗、对照组患者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皮肤温度和经皮氧分压随术前术后时间变化(P<0.05),术后各指标参数均值较术前升高;两组治疗、对照组间各参数均值差别随时间变化(P<0.05),各参数均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血管通畅率、溃疡愈合率、保肢率,DR组对照组均优于IR组对照组(P<0.05),DR组治疗组与其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R组治疗组均优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 Angiosome理念下精准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重建CLI患者病变区直通血流,改善缺血症状,联合通冠胶囊可进一步改善缺血症状,改善跛行距离、ABI、 TBI、皮肤温度和经皮氧分压,也可用于未能获得直通血运重建患者,从而提高术后靶血管通畅率、溃疡愈合率和保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35例。给予A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给予B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轴向压缩偏移量、弯曲偏移量、扭转角度。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4.28±41.56)min、(361.52±35.76)ml、(5.13±0.42)个月,均明显少于A组的(102.1±45.82)min、(413.62±38.74)ml、(6.68±0.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中、差分别为31(88.6%)、3(8.6%)、1(2.8%)、0(0)例,B组分别为32(91.4%)、2(5.8%)、1(2.8%)、0(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轴向压缩偏移量、弯曲偏移量、扭转角度分别为(3.01±1.07)mm、(2.09±1.18)mm、(2.59±0.77)°,均明显少于A组的(4.65±1.53)mm、(4.17±1.20)mm、(3.7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具有稳定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伴有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随访25例,时间为6~36个月。术后2例发生动静脉血管危象;1例因皮肤坏死行外固定架调整,创面新鲜后行游离植皮术;3例骨缺损者在伤口愈合后Ⅱ期行腓骨游离移植,骨折全部愈合;5例因软组织坏死、缺损出现继发性骨髓炎,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全部愈合,且无骨髓炎复发。骨折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时间为8.9个月,所有肢体血运正常,血管通畅良好,组织瓣全部成活,质地与色泽较好。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按HSS膝关节评定标准:良6例(24%),中17例(68%),差2例(8%)。结论合并血管损伤的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危及肢体的存活,影响术后功能,治疗关键在于快速建立循环、有效覆盖创面和骨折端的可靠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快速、有效、可靠的固定各型骨折,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21~61岁,平均38. 8岁;道路交通伤53例,碾压伤37例,高处坠落伤1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B组给予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以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换药次数[(2. 05±0. 61)次vs.(6. 46±1. 68)次]、创面感染发生率(6. 00%vs. 24. 00%)和创面愈合时间[(17. 42±2. 48) d vs.(26. 15±3. 05) d]、住院时间[(21. 75±2. 79) d vs.(28. 45±3. 48) d]、骨折愈合时间[(5. 98±0. 63)个月vs.(6. 74±0. 75)个月]明显低于A组,B组愈合优良率(96. 00%vs. 80. 00%)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1. 85±0. 35)分、(1. 02±0. 2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 62±0. 51)分、(4. 65±0. 53)分],但B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创面、骨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开放性骨折常用抗生素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常用抗生素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污染细菌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1996年9月-2001年4月收治的124例127处四肢开放性骨折清他后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将所试抗生素以类别分为5组,以了解其对常见细菌的敏感性,并从敏感率、敏感/价格比及抗菌谱等方面加以比较。结果 GustiloⅠ型者伤口污染为革兰阳性菌为主,Ⅱ型和Ⅲ型为混合污染或革兰阴性菌污染。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极低,半合成类青霉素对革兰阴、阳性菌较低。头孢吡污和泰能敏感率最高,抗菌谱最广。环丙沙星对革兰阳、阴性菌和丁胺卡那霉素对革兰阴性菌同样也显示了较高的抗菌谱和敏感性,与前二者之差别无显著意义,具有较高的敏感率/价格比。结论 应当根据不同的开放骨折类型选用抗生素,Gustilo Ⅰ型仅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即可,GustiloⅡ型和Ⅲ型则应联合用药。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第五掌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4月—2015年4月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7~50岁,平均27.4岁;致伤原因:拳击伤30例,摔伤4例,道路交通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h~6d。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采取髓内针固定14例(A组),第四、五掌骨改良克氏针外固定架固定12例(B组),钢板螺钉内固定14例(C组),比较3组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个月第五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A组在手术时间[(36±4)min]、骨折愈合时间[(11±2)周]、掌指关节功能[(86.2±4.4)°]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优于B组[(34±6)min,(12±2)周,(83.8±3.5)°]及C组[(43±3)min,(14±3)周,(80.1±4.8)°]。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远端骨折,可以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