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三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8月南京梅山医院骨科治疗的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Ⅰ~Ⅱ型)老年患者(年龄≥65岁,均为单侧骨折)336例,其中接受Gamma钉治疗108例,PFNA治疗137例,DHS治疗91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41±17.64)min和(120.07±32.42)m L,明显低于Gamma钉组和DHS组(P0.05);Gamma钉组术后引流量为(70.46±29.87)mL,明显低于PFNA组和DHS组(P0.05);DHS组下地负重时间为(12.10±4.40)周,明显低于Gamma钉组和PFNA组(P0.05);Gamma钉组下地负重时间为(14.06±4.91)周,明显低于PFNA组(P0.0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8%,明显高于Gamma钉组和PFNA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Gamma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PFNA和Gamma钉在缩短手术用时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显著,DHS可使患者早期进行负重训练,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排除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选取54例,分别采用DHS(DHS组,n=20)以及PFNA(PFNA组,n=34)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等数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要优于DHS组,而手术切口长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功能评分:DHS组优良率为85%,PFNA组优良率为91.2%。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及愈合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对骨质疏松的高龄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骨折和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交锁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对1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用PFNA法治疗(PFNA组),42例用LPFP(LPFP组)治疗,42例用DHS治疗(DHS组),回顾性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认为PFNA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髋关节Harris评分佳,恢复好,术后疼痛程度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防旋转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DHS组和PFNA组,每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80.35±34.92)rmin短于DHS组(95.54±23.42)min,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PFNA组(234.82±82.31)ml明显少于DHS组(385.71±312.34)ml,有统计学意义;完全负重时间PFNA组(68.73±15.98)d明显短于DHS组(81.92±34.92)d;9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三个月PFNA组明显高于DHS组(P<0.05).DHS并发症发生率(12.67%)高于PFNA组(4.16%).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较DHS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便于早期下地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科收治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1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FHR组(n=50,采用AFHR术式)和PFNA组(n=51,采用PFNA术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86.0%vs. 8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451)。PFNA组手术时间(53.2±20.4)min、切口长度(5.0±0.9)cm均短于AFHR组的(67.2±16.2)min、(13.2±1.1)cm,术中出血量(123.4±42.2)mL少于AFHR组的(198.2±54.4)mL;而AFHR组平均住院时间(14.3±2.5)d短于PFNA组的(18.5±3.3)d,下床活动时间(6.1±1.5)d早于PFNA组的(15.2±2.0)d(t=3.839,19.741,7.729,7.291,18.299;均P0.001);术后3个月,AFHR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9.4±10.5)分优于PFNA组的(66.2±11.5)分(P0.05),而术后6、12个月AFHR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3.7±9.5)分、(87.5±11.0)分与PFNA组(82.4±12.0)分、(86.5±1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vs. 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HR和PFNA均能有效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而AFHR可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促进早期负重锻炼等,因此,临床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骨折情况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刚  陈海云  李君  陈平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62-1064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FHR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FHR治疗21例,DHS治疗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随访6~20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方面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功能恢复满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6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80例;年龄83.8岁(75~104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共9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9.7个月。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58例,良27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7.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6±17.7)min、(109.8±46.6)m L、(12.1±7.5)d、(23.8±8.0)d。术后并发谵妄7例,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16例,股骨头切割并发髋内翻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难度大,并发症繁多,发生率高。PFNA髓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具有微创、固定牢靠、可早期负重活动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高荣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324-132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40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4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 2019年3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PFNA组(37例)与AFHR组(37例),PFN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AFHR组患者采用 AFHR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 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FHR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AFHR组,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AFHR组(t=15.766、12.679、22.652、13.291,P均<0.001);术后6、12个月, PFNA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AFHR 组( t = 4.798、4.303,P均<0.001);其间, 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13.51%,AFHR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5.4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 1.420,P = 0.033)。结论 与AFHR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PFNA内固定术后虽下床活动时间较晚,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远期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采用加长PFNA或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采用的髓内钉不同分为重建组(50例)和加长PFNA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加长型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均高于重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型PFN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均优于重建钉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股骨重建髓内钉,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术中创伤较大、出血量及透视次数较多,但固定牢靠,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PFP)与抗旋髓内钉(PFNA)两种股骨近端固定方案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近远期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南岸区人民医院、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Russell-Taylor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LPFP组(55例)和PFNA组(55例),分别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6.55±1.34)cm、手术时间(68.41±7.50)min、术中X线透视剂量(11.53±2.93)m Sv、术中失血量(163.30±24.79)m L均显著优于LPFP组(10.93±2.24)cm、(77.80±9.35)min、(19.10±4.63)m Sv、(220.14±35.62)m 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3.76±1.05)个月和(3.38±0.9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固定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接近,但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固定方案在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手术创伤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采用PFNA和PFLCP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70例的病例资料,PFNA内固定治疗40例,PFLCP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9个月,平均8.9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种方法的Parker-Palm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明显短于PFLCP组。结论 PFNA和PFLCP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2011年3月~2013年8月使用半髋置换术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70~93岁,平均(75.9±4.7)岁。患者经过长达1年以上的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均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髋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均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两者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临床中应该按照个体化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岁。采用PFNA治疗27例,Gamma钉24例,解剖板治疗17例,对三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Gamma钉组、解剖板组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FNA组与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00±14.00)min、(70.00±16.00)min,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解剖板(91.00±11.00)min;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9.11±24.58)m L,明显少于Gamma钉组(188.38±16.53)m L和解剖板组(233.74±11.06)m L。结论 PFNA、Gamma钉和解剖板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和Gamma钉较解剖板手术时间短,PFNA手术方式较另外两种术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笔者选取96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观察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4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晚期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短重建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疗有效率高等优点,但需预防其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amma-3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5~82岁,平均(58.4±10.8)岁。其中20例行PFNA内固定手术,16例行Gamma-3钉治疗,术后对两组手术临床指标、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63.5±21.4)min、透视次数(8.5±4.4)次、出血量(120.4±21.5)m L,结果显著性低于Gamma-3钉组的(79.6±15.8)min、(10.8±3.5)次、(180.9±56.6)m L;PFNA组切口长度为(7.3±2.4)cm与Gamma-3钉组的(6.6±2.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骨折的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0.9±3.1)周和(88.6±11.4)分,与Gamma-3钉组的(12.2±1.9)周、(84.5±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均未出现骨不连、内固定断裂及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无再次骨折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Gamma-3钉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术具备固定可靠、术中射线暴露少、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