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P 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0月的39例P ilon骨折(Rued i-A llgow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3例和Ⅲ型21例)中的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2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21例肿胀消退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25例以植骨修补骨缺损。结果按照M azur评分标准,优14例,良21例,可3例,差1例。结论 P ilon骨折类型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是否根据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治疗方式、干骺端缺损区充分植骨,术后早行功能锻炼,晚负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直接倾斜矢状面CT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0例眼眶外伤患者,在常规横断面及冠状面CT的基础上加扫直接倾斜矢状面CT,比较观察各体位显示的信息。结果:120例眼眶骨折中,上下壁骨折冠状面显示103例,矢状面显示105例;横断面未能显示。上下直肌增粗冠状面显示50例,矢状面显示72例;视神经弯曲27例均矢状面显示。结论:直接倾斜矢状面CT能更全面地观察眼眶上下壁的情况及上下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5.
6.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direct sagittal C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and its modalities of TMJ was made. By using a specially devised table, the bony structure and disc of TMJ can be well demonstrated. The major advantage of this technique is direct demonstration of the articular disc and a diagnosis of anteriorly displaced meniscus which is reducible or irreducible can thus be made. The application of CT in internal derangement of TMJ will open up new insight into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7.
Pilon 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又称Plafond 骨折,通常是由于肢体受到直接的轴向压缩或旋转暴力造成,骨折可累及三踝,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致伤原因常为坠落事故、车祸、砸伤及绊倒前摔等, Pilon骨折预后与损伤机制密切相关[1]。我院骨科自2007-09至2012-09共收治严重Pilon 骨折126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获得随访的6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9例Pilon骨折,依据Ruedi-Allgower分型,分别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随访9~18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9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很多,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 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性与非症状性儿童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complete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CDLM)在MRI矢状面上的形态学差异。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间,35例症状性儿童CDLM病例(症状性组)和27例无症状儿童CDLM病例(非症状性组)被纳入研究。由一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和一名运动医学科住院医师分别对每一病例的CDLM和内侧半月板(MM)矢状面前、后角高度进行测量(绝对值),然后计算CDLM前角高度与MM前角高度比值(前角高度相对值)以及CDLM后角高度与MM后角高度的比值(后角高度相对值)。结果:症状性CDLM前角高度的绝对值为5.44±1.05 mm(医师甲)和5.43±0.97 mm(医师乙),相对值为1.35±0.27(医师甲)和1.32±0.24(医师乙),均明显大于非症状性CDLM的4.08±0.58 mm(医师甲)和4.12±0.53 mm(医师乙),1.02±0.12 (医师甲)和1.01±0.11(医师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间CDLM后角高度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显示两名医师测得的各形态学指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01)。结论:相较于非症状性儿童CDLM,症状性CDLM前角高度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增加,前角高度可作为评价儿童CDLM形态异常与否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4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Rtiedi-Allgower分型标准均属于Ⅲ型,采取经踝前外侧入路+经腓骨后外侧显露胫距关节面的方法,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结果骨折复位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1例创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Ⅱ期愈合,骨折处均骨性愈合,无术后骨髓炎发生。结论通过内踝外侧及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的双侧入路手术方法,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有利于移位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对于严重Pilon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1例老年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MüllerAO分型:B2型2例,B3型1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3例;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4例。11例在无明显手术禁忌情况下,均行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3~2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踝关节功能Mazur评价标准:优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根据老年Pilon骨折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显露及复位固定. 方法 采取经踝前内侧人路+经腓骨骨折或腓骨截骨入路显露胫距关节的方法,直视下复位,先固定胫骨再固定腓骨,共处理Rüedi - Allg(o)werⅢ型或AO/OTA的C3型严重Pilon骨折11例. 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效果均较满意,其中9例创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无骨质感染.骨折及截骨处均获得愈合. 结论 通过踝内侧及经腓骨显露胫骨内外侧的双入路手术方法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有利于移位骨块的复位与固定,对于严重Pilon骨折术后能获得一个良好的近期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999—2008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7例进行随访,所有病人均随访12~23个月。采用BAIRD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优31例,良10例,可6例,手术优良率为87.2%。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LCP组)患者38例,外固定支架治疗组(EF组)3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6.25岁。术后复查患肢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并计算LCP组和EF组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计算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得分。结果术后LCP组和EF组桡骨高度值分别为(9.40±0.52)mm、(9.20±0.50)mm;掌倾角值分别为(9.35±0.60)°、(9.27±0.71)°;尺偏角值分别为(20.40±0.78)°、(21.30±0.7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LCP组和EF组腕关节改良GW评分分别为(3.51±1.17)分、(5.36±1.58)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LCP组和EF组腕关节改良GW评分,分别为(2.86±1.01)分、(3.12±1.0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P组短期内关节功能恢复较EF组好,远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3-10治疗的5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采用跟骨牵引或支具、石膏外固定后,二期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B组29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4.9±0.6)个月,B组(5.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1.5%)与B组(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18.5%),B组7例(2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发生率比较,A组(14.8%)高于B组(0)(P<0.05)。结论 在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且疗效相当,但对伴有重度软组织伤者,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感染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 方法 本组坠落伤7例,交通伤2例,重物砸伤1例,ISS评分为5~22分.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3例.9例骨折达AO/OTA各分型中的2~3度,6例跟骨为关节内塌陷粉碎骨折.6例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钉、螺钉或克氏针同定,其中4例加外固定架固定,跟骨骨折行撬拨复位克氏针或空心钉同定;2例单纯行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2例两处骨折保守治疗. 结果 6例胫骨远端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者骨折对位改善;保守治疗者出现骨折成角畸形,关节面塌陷.7例伤几愈合良好,3例软组织愈合不良.4例随访患者踝-后足评分为82~94分. 结论 Pilon骨折合并同侧跟骨骨折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局部软组织及骨组织损伤严重,有限内固定加外同定是比较适宜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36例患者I期愈合,4例患者延期愈合,6例患者切口感染,经换药及抗炎处理获得痊愈。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4个月,无踝内翻畸形发生。经Mazur(1979)踝关节评价,优24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结论:根据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于提高临床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5月武汉市新华医院收治的严重Plion骨折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21~58岁,平均35.6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实施延期(伤后7d左右)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对照组实施早期(伤后3d内)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整体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各时期的Baird踝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踝关节僵硬、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负重下地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16±8.23)min、(50.65±6.32)m L、(5.42±1.26)d、(160.73±23.24)d、(115.92±15.33)d、(8.46±1.5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8.94±9.17)min、(74.76±10.17)m L、(8.43±1.19)d、(232.56±30.18)d、(187.49±24.30)d、(13.24±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Baird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5.13±13.46)、(89.50±12.63)、(96.15±13.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10.89)、(78.14±9.87)、(80.46±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延期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适合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治疗重度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南京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骨科收治的重度Pilon骨折患者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65岁,平均35.5岁;Ruedi-AllgowerⅡ型39例,Ⅲ型61例。按照不同固定方法分为常规固定组和单侧外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外固定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50±1.50)d、(132.56±10.25)d、(14.16±0.69)周,均短于常规固定组(19.25±2.35)d、(198.65±16.58)d、(17.58±1.50)周(t/P=6.975/0.001、23.970/0.001、14.650/0.001)。治疗后3个月,单侧外固定组踝关节Mazur评分为(85.67±6.59)分,显著高于常规固定组(62.78±3.45)分,VAS评分为(2.23±0.36)分,低于常规固定组(4.59±0.89)分(t/P=21.760/0.001、17.380/0.001);单侧外固定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7.29±0.16)°、(28.36±1.23)°、(19.68±0.16)°、(16.89±2.12)°,均高于常规固定组(10.62±1.25)°、(21.57±2.58)°、(14.36±1.62)°、(14.25±0.57)°(t/P=37.430/0.001、16.800/0.001、23.110/0.001、8.503/0.001)。单侧外固定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常规固定组74.00%(χ^2/P=4.336/0.037)。单侧外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常规固定组的18.00%(χ^2/P=5.005/0.025)。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重度Pilon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患者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