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前外侧组)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外侧组)。前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9例,Ⅴ型22例,Ⅵ型9例;后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10例,Ⅴ型20例,Ⅵ型1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前外侧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χ2=4.0897,P=0.04310.05。结论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保护后外侧骨折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方法 采集18具成人防腐尸体胫骨平台标本,制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模型(Schatzker分型Ⅵ型).分别用高尔夫钢板(GP)、改良双钢板(外侧高尔夫钢板加内侧5孔1/3管型防滑钢板)(DP)、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 结果 DP组和LCP组生物力学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明显优于GP组(P<0.05),而DP组和LC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与DP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器.但LCP注重软组织和血供的保护,更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要求,是目前最理想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在间接或直接暴力的冲击下容易发生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面损伤严重,常伴有软组织损伤,患者局部软组织血供、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若处理不当极可能造成患者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畸形等[2]。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内外固定)、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单侧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治疗,从而获得较理想的膝关节稳定功能。但关于三种术式的优劣问题尚无系统性比较,本研究从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活动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对三种术式的优劣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福尧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39-1440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PTPF患者69例,男性46例,女性23例;年龄38~ 65岁,平均49.6岁;道路交通伤39例,高处坠落伤25例,其他5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总结治疗58例Sehatzker Ⅱ~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优良率89.65%.  相似文献   

7.
螺栓与钢板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胫骨平台骨折由于累及关节面 ,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大部分患者需手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1 ] 。 1 994年 1月~2 0 0 1年 1月 ,我院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61岁 ,平均 40岁。致伤原因 :汽车伤 2 2例 ,摩托车伤 6例 ,砸伤 1 8例 ,坠落伤 1 0例。按HohI分类 ,A型 1 3例 ,B型 9例 ,C型 9例 ,D型 1 2例 ,E型3例 ,F型 1 0例。其中有错位复杂骨折35例 ;合并髁间嵴骨折、前交叉韧带断裂 8例 ;伴半月板损伤 4例。除部分A型病例用松质骨螺钉内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CT图像的正常人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骨骼模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方法通过对1名健康成年人和1名胫骨骨折患者膝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将CT断层图像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人体胫骨三维面网格模型后,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体网格划分,材料赋值,生成两人胫骨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胫骨平台外加载荷后,正常人与患者受载面的峰值应变出现的方位相反,正常人出现在胫骨内侧,而患者则出现在胫骨外侧。两者的等效应力均沿胫骨向下逐渐减小,且均在胫骨上中1/3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而患者还在骨折处出现应力集中;正常人的形变位移梯度比骨折患者明显;两人在整体应力分布变化上差异明显。结论成功建立了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出了正常人与骨折患者之间胫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为骨科医师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3~77岁,平均50.2岁。道路交通伤19例,骑车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Schatzk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7例,Ⅴ型11例。根据罗从风三柱分型:单纯后外侧柱骨折16例,后外侧柱合并外侧柱骨折10例,后外侧柱合并后内侧柱骨折3例,累及后外侧的三柱骨折8例。均采用改良Carlson入路结合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柱。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n试验及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即刻、3、6和12个月的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优7例,良26例,可4例,优良率89%。HSS评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开放复位、内外侧双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处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46例,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练。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采用Hohl-Luck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4.8%,术后膝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其中包含关节面再塌陷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对C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对D组标本进行固定,双柱拉力螺钉对E组标本进行固定。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试验机的作用下分别接受600、1200、1800N载荷,测定各组标本骨折端水平位移及纵向位移距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 C、D、E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轴向刚度均显著大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刚度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横行骨折采取双柱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固定方式,而不同双柱固定方法所获得的稳定性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5例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岁;左侧3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摔伤1例,道路交通伤4例.采用改良Carls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56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16~67岁,平均35岁;闭合性骨折46例,开放性骨折10例;按Schazker分型:Ⅰ型13例,Ⅱ型24例,Ⅲ型19例。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54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疗效优35例,良18例,中3例;总优良率94.6%。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Ⅰ型、Ⅱ型、Ⅲ型),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肱骨远端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l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8具新鲜肱骨标本,制成远端“T”型髁间骨折损伤模型,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Y”型钢板、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3种方法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固定效果最佳,“Y”型钢板次之,而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刚度最差。结论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固定牢固,稳定性好,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但操作复杂,在临床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AO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AO解剖钢板内固定,同时根据伤情进行植骨,处理合并的半月板、副韧带和血管损伤;并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40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定:优21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2.5%.结论 采用AO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既能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又能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rosch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2018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平均39.3岁;摔伤3例,道路交通伤5例。采用外侧Frosch入路治疗,骨折复位固定,对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直视下复位,6例采用后外侧钢板固定,骨折愈合顺利,无复位丢失,无感染和神经损伤。2例因骨折线纵裂,超过胫前动脉分叉处,未能从后外侧固定。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优6例(评分>27分),良1例(26~20分),中1例(19~10分),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外侧Frosch入路可以直视观察,有效复位骨折,确切固定,预防术后复位丢失,促进愈合,恢复功能,适合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19例.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18~74岁,平均40.3岁;右侧11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0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6例.受伤6h内行腘动脉...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02年10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63例临床资料。结果46例随访1—6年,优26例,良14例,优良率86.9%;一般3例,差3例。结论对于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足量的植骨、关节稳定的重建、早期活动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双柱钛板( A)、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 B)及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C)3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髋臼双柱骨折分别经3种不同方式内固定术后模型,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分别在坐、站位下,在相同加载方式时3种内固定模型髋臼处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均数比较,均为A>B>C。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在坐位时,A与B、C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但B与C及站位时三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