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84例老年IFF患者2019年01月~2023年01月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PFNA治疗的42例患者列为A组,以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42例列为B组。对比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评分、骨代谢[骨钙素(OC)、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住院用时相较于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P<0.05);术后3 d、7 d A组VAS评分相较于B组更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Harris评分相较于B组更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血清OC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血清β-CTX、iPTH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相较于B组19.05%(8/42)更低(P<0.05)。结论 相较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128例老年FNF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4岁。致伤原因:跌倒伤75例,坠落伤26例,道路交通伤22例,其他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组(n=64)和对照组(n=64)。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快速康复方案、康复宣教、疼痛管理、康复锻炼。观察两组康复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血清缓激肽(BK)、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Y(NPY)等疼痛因子,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康复6、12个月,快速康复组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K、PGE_2、5-HT、NPY等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1%)低于对照组(59.38%,P<0.05)。结论快速康复可快速重建老年患者FNF行THA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抑制释放疼痛因子,且康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4例.给予对照组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讨论老年并发症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收集的老年骨科患者280例,并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在心理、安全、饮食、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疼痛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2%,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8.43%;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36%,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7.66%.结论 对老年骨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型疾病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且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5例作为骨折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60~81岁,平均70.0岁.另选取同期手术且未发生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isplacement type transcervical fracture,DTT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治疗DTTF患者136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86例;年龄63~82岁,平均70.45岁;致伤因素:道路交通伤28例,摔伤84例,坠落伤18例,其他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HA组(n=68)与空心钉内固定组(hollow nail internal fixation,HNIF,n=68)。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THA组术中出血量(311.86±31.34)m L、手术时间(85.68±8.64)min、输血量(364.63±36.47)m L、术后1d视觉模拟评分(VAS)(5.74±0.58)分、治疗费用(4.60±0.48)万元,均多于HNIF组[术中出血量(141.63±14.22)m L、手术时间(62.86±6.30)min、输血量(182.87±18.42)m L、术后1d VAS评分(4.63±0.47)分、治疗费用(2.74±0.28)万元];THA组住院时间(17.32±1.74)d,少于HNIF组(22.51±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增大,THA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HNIF组(P0.05)。THA组术后1年优良率(82.35%)高于HNIF组(48.53%,P0.05)。THA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2.94%)低于HNIF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DTTF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老年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4例3年内对侧髋部发生再次骨折。通过比较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农村/城市)、术后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健侧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等一般情况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总住院时间、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有无合并内科疾病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归纳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084,P性别=0.068),但骨折组患者中农村户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折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平均住院时间=0.024,P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0.028)。骨折组患者健侧Singh指数低于Ⅲ级的比例以及出院后未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ingh指数=0.010,P抗骨质疏松治疗=0.015);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农村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长、骨密度低、Singh指数低、未规律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偏低、Singh指数低于Ⅲ级、卧床时间长、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佳均为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于第一次术后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及早进行功能训练,以避免健侧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于我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187例,女性384例;平均年龄73.75岁。37.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8.3%合并糖尿病,12.3%合并冠心病。收集并分析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110例,占总数的19.26%。通过统计学分析,年龄(OR=0.6,95%CI 0.4~0.9)、术前合并高血压(OR=1.6,95%CI 1.2~2.1)、术前合糖尿病(OR=0.3,95%CI0.1~0.6)、心功能不全(OR=1.8,95%CI 1.1~2.9)、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3级(OR=2.2,95%CI1.2~4.3)、WBC计数升高(OR=1.8,95%CI 1.0~3.0)、低钾(OR=2.7,95%CI 1.3~5.5)、低白蛋白(OR=1.6,95%CI 1.0~2.5)、全身麻醉(OR=1.6,95%CI 1.1-2.3)、手术时间(OR=1.9,95%CI 1.2-3.1)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在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gt;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CI1.28-9.32)、全麻(OR=2.55,95%CI 1.07-8.12)、受伤72h后手术(OR=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的特点及效果,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的髋臼骨折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59髋)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mal fixation,ORIF)治疗46例(79%),非ORIF固定7例(12%),非手术治疗5例(9%);关节置换术前术中检查确定存在感染者共13例,均为ORIF病例,占28%,均行清创骨水泥占位器置入,二期翻修.其余病例行一期关节置换.平均随访45个月(20~58个月),Harris评分由平均术前的48.2分提高到87.3分,并发症6例,髋关节脱位3例(5.2%),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愈;深部感染2例(3.4%),经二期翻修治愈.结论 关节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应注意排除术前存在感染,并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严重并发症,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骨折分型对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Vancouver分型不仅参考了骨折的部位,还参考了原假体的稳定性和患者股骨的质量,对术中和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制定都有全面的指导作用,是目前应用最广且易于接受的分型方法.该文就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研究2007-03~2010-08治疗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3型3例、C型2例。B1型病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牢固固定骨折,B3型病例采用股骨加长柄行翻修术外加同种异体结构骨植骨钢缆环扎术,C型病例均采用柄部单皮质骨螺钉内固定远端骨折部双皮质螺钉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3分。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应根据其综合情况及骨折分型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收治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8例,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8岁。分别采用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发生组(54例)与未发生组(114例),对比此两组的DORSSSP评分及改良DORSSSP评分,绘制基于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的工作曲线(ROC),比较此两种评分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7.35±4.68)分,改良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4.46±3.91)分;术后随访6个月,168例患者有5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54/168);发生组的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DORSSSP评分系统与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中,AUC分别为0.879、0.905,灵敏度分别为81.48%、90.74%,特异度分别为80.70%、86.84%,改良DORSSSP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DORSSSP评分(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发生并发症患者的DORSSSP评分、改良DORSSSP评分均高于未发生者,此两种评分系统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张宁  李放  熊叶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2):277-280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发生率和二磷酸盐(阿仑膦酸盐和利塞膦酸盐)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江西地区2008年人口普查结果作为年度特定性别和年龄的髋部骨折率(每万人口)的测定和标准化。药物包括二磷酸盐(阿仑膦酸盐和利塞膦酸盐),激素治疗。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结果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二磷酸盐年度使用率最高,而2010年与2007年相比二磷酸盐使用率下降了9.2%,而2007年是髋部骨折发生率最低的一年。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在2009年和2010年比2007年分别增加了24.5%和33.4%,而男性分别下降了14.0%和28.7%,总体则分别增加了9.7%和8.9%。在2003至2010年8年间髋部骨折发生率和二磷酸盐的使用情况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抗骨质疏松药二磷酸盐的使用和髋部骨折发生率呈一定负相关。二磷酸盐使用的下降与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的增高提示二磷酸盐作为临床一线预防骨质疏松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跟骨骨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过去20年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 (1989-2008)、Cochrane Database(1989-2008)、Embase Database(1989-2008)、Science Direct (1989-2008)等.再根据具体的纳入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献及其参考文献行手工检索,对入选文献行数据汇总,采用SPSS 14.0及RevMan 5分析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根据预设枪索条件,共检索出1823篇关于跟骨骨折的原始文献,经过筛选和评价,最后收集到29篇临床研究报道符合本次Meta分析的纳入标准.上述研究共计2 661例患者(2 800侧忠足),提供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方法的信息.数据分析结果提示,跟骨骨折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发生率=8.6%,95%可信区间(CI)7.53~9.61]、创口边缘坏死(发生率=2.6%,95%CI 2.05~3.24)、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率=2.0%,95%CI 1.42~2.44)、腓骨肌腱炎(发生率=1.3%,95%C10.84~1.66)、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1.2%,95%CI 0.81~1.62)、跟骨骨髓炎(发生率=1.0%,95%CI 0.60~1.33)、骨不迮(发生率=0.2%,95%CI 0.04~0.39)、骨折复位不良(发生率=0.1%)和内固定物问题(发生率=0.7%,95%CI 0.4~1.03). 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常见,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并尽早予以干预,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