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是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 ,但由于复发率较高以及出现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对其方法学有很大争议。近来我们对 1例局灶性房颤通过射频消融左肺静脉口成功的造成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 ,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患者男性 ,6 3岁 ,有阵发性心悸病史 10年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 (房早 ) ,可见“P在T上”房早诱发短阵房颤 ,持续数分钟和数小时。平时房颤发作频繁 ,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此次因发作房颤入院。入院诊断 :阵发性房颤 ,冠心病、陈…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环状电极指示下对肺静脉行射频消融电隔离术.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治疗28次(6例进行了第2次,1例进行了第3次),隔离静脉68根,肺静脉62根,上腔静脉6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58根,62根肺静脉中54根达到消触终点.平均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20±18)min和(32±9)min.平均随访(5.0±2.3)个月,示13例无房颤发作、2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7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307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老年组的房颤病史长于中青年组,分别为(8.0±7.5)年和(6.1±5.7)年(P<0.05);并存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高,分别为37.2%和23.9%(P<0.05).术后随访(13.5±6.3)个月,79例(25.7%)患者复发房性心律失常,两组复发率(30.9%和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9.1%)患者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14.9%和6.6%(P<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2%和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是老年房颤患者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电生理特征,并对其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3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同步标测导管电极,进行标测。以房性早博或房颤开始发作时局部双极电位较体表心是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结果 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其电生理特征包括:①肺静脉布于双上肺静脉(占87.05);②房颤发作呈局灶触发(87.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现阶段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最常采用的两种导管消融策略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连续完成的第51~100例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组)和第51~100例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组)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为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较长(P〈0.01),平均放电时间较短(P〈0.01)。术后3个月内CPVA组和SPVA组症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的复发率分别为30%和48%(P=0.10)。术后随访6个月时,CPVA组有41例(82%)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已经至少连续3个月未再发作症状性ATa,而SPVA组仅有30例(60%)达此标准(P〈0.05)。两组术中各出现1例无症状性右上肺静脉狭窄,无其他重要并发症。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的CPVA策略在临床效果方面显著优于SPVA策略,且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并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采用经改良的节段性电隔离方法隔离肺静脉进行治疗,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1例阵发房颤患者采用一次房间隔穿刺技术,分别送入标测及消融电极导管。应用猪尾造影导管用高压注射器非选择性左心房造影显示肺静脉开口及左心耳位置,指导导管行进方向以减少心脏压塞风险。标测中常规探查、标测右下肺静脉,避免遗漏可能触发房颤的肺静脉电位。在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肺静脉电位优势传导部位用温控导管或冷盐水灌注导管做多点消融形成节段性隔离。结果 单个节段或多个节段消融可使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形成完全性电隔离,使肺静脉电位消失。节段性隔离靶肺静脉173根,即刻成功168根,成功率97.1%。术中2例发生心脏压塞,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60%。结论 节段性电隔离肺静脉法可有效隔离肺静脉,可替代点状隔离和环状隔离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比较,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可明显减少肺静脉的损伤和避免肺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使肺静脉电活动与心房电活动分离,介绍这一手术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4年4月至11月,共收治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67(48·5±11·4)岁,房颤病史0·5~13·0(4·3±3·3)年。3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直径为31~46(37·5±4·6)MM。所有患者在建立ENSITE-NAVX左心房几何构型后,于肺静脉开口外0·5~1·0CM处设置环右侧肺静脉和左侧肺静脉的环状消融线径。盐水灌注导管沿拟定消融线逐点消融,完成右侧消融环线至LASSO电极上肺静脉电位消失;再完成左侧消融环线至肺静脉电位消失。术后服用普罗帕酮450MG/D、培哚普利4MG/D,共3个月。结果22例患者,除1例术中因心包填塞未达消融终点外,余21例均达到消融终点;其中3例于房颤节律时消融,余18例于窦性节律下消融。手术时间5·0~10·0(6·6±1·3)H,X线时间为30~84(56·1±18·0)MIN。随访3~11(5·3±2·7)个月,10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HOLTER示偶见房性早搏。2例经再次手术后未再有房颤发作。3例术后1个月内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但1个月后未再有发作。2例术后仍有心悸症状,但无房颤发作,HOLTER示频繁房性早搏,少数组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仍有房颤发作;1例患者房颤发作更趋频繁。术中共2例发生心包填塞。本研究组总成功率为81%。结论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高成功率,其长期结果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积累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就成为临床心电生理学研究的持续热点,目前在国外部分医疗中心,单中心房颤导管消融的治疗例数已逾千例。近2年多来,随着治疗主要技术的日臻完善,不仅其成功率再创新高,适应证扩展至几乎整个房颤临床谱,而且临床研究的结果还对房颤机制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即所谓“learningbyburning”)。因此可以说,晚近有关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实践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对这项治疗本身乃至房颤机制的若干认识,并很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肺静脉电隔离术  肺静脉电隔离术是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EnSite-NavX系统与CARTO系统引导进行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各自特点、CPVA技术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75例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EnSite—NavX(n=40)和CARTO(n=35)引导的环肺静脉消融术两组,房间隔穿刺后,重建左房三维结构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对持续性房颤进行线性消融以改良左房基质。消融终点为完全肺静脉电隔离。结果74例顺利完成消融术。CARTO组的总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显著短于EnSite—NavX组(P=0.03、0.04),左心房三维重建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肺静脉消融时,CARTO组的X线透视时间和操作时间显著短于EnSite-NavX组。EnSite.NavX组中14例(35%)房颤放电终止,多于CARTO组的5例(14%),P=0.04。单纯环肺静脉消融EnSite-NavX组实现肺静脉电隔离26例(65%),显著多于CARTO组的11例(31%),P=0.004。平均随访7个月,EnSite—NavX组32例(80%)和CARTO组24例(69%)无房颤发作,P=0.06。CARTO组1例发生心包压塞,经开胸修补痊愈;1例发生肠系膜小动脉栓塞,经药物治疗痊愈。EnSite-NavX组1例出现血胸,经胸腔穿刺引流痊愈。两组均未见肺静脉狭窄。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对连续100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系统(76例)或EnSite-NavX系统(24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彻底电学隔离。结果100例患者共完成200个环形消融环,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0%。操作时间150~365(240±65)min,X线时间为23~61(37±12)min。其中8例(8.0%)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随访5.5~12(10.2±5.7)个月,累计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为85.0%。术后1、2、3、4、5、6个月时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分别为66.0%、82.0%、87.0%、85.0%、85.0%、88.6%。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结论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导管消融源于左上肺静脉的心房颤动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 ,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有 90 %以上起源于左心房的肺静脉开口及开口内 10~ 40mm ,在此处消融治疗效果尚满意。我院于 1999年 11月及 2 0 0 0年 10月分别在高原地区对 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2例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37和 40岁 ,各项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导致房颤的疾病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发现频发房性早搏 (房早 ) ,短阵房颤。曾服用 3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 3~ 5年。电生理检查术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期。常规穿刺送入 6F多极导管于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冠状…  相似文献   

12.
药物治疗无效或电转复困难使非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导管消融又是房颤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利用GPRS技术的磁场定位系统,通过心内导管在心内膜的标测,构建出整个心房的模型,目前已成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学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病史6个月~20年,房颤持续时间1周~4个月,左心房直径37~47 mm平均(40.8±2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0.26-0.68平均0.55±0.11。术前抗凝治疗2~3周。术中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及右心室起搏导管。房间隔穿刺成功后送入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电极导管)及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预设功率30 W,温度50℃,于肺静脉口依次对4根肺静脉进行隔离。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再将Lasso电极导管依次送入各肺静脉口部标测,在残存肺静脉电位(PVP)的部位继续消融至心房与肺静脉完全电隔离。结果共对54根肺静脉进行电隔离,左上肺静脉14根,左下肺静脉13根,右上肺静脉14根,右下肺静脉13根,电隔离成功后PVP均完全消失,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放电时间(2 972±843)s。1例出现心脏压塞。随访12-18个月,无房颤复发5例(36%);症状明显减轻、房颤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4例(28%);症状无改善,房颤仍持续发作5例(36%),总有效率64%。结论肺静脉电隔离对持续性房颤治疗有效,其方法学可行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方法学@杨延宗!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刘少稳!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高连君!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林治湖!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15.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6,46(28):29-30
对5例持续心房颤动(AF)患者在Lasso电极标测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首次治愈3例,随访1~10个月未复发;1例复发后结合心律平治疗成功;1例多次复发,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单因素分析示AF首次术后复发与左心房扩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进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对应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的射频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颤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继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继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的机制和对策.方法 继发ATA 15例.左房各肺静脉逐一标测,对恢复心房-肺静脉传导的静脉补点消融,达到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成功后仍然存在或诱发ATA的则进行CARTO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并行辅线消融或局灶消融,直到不能诱发.结果 经电生理标测发现14例恢复了心房-肺静脉传导.相应补点消融后电隔离,9例不能再诱发,3例诱发了左房大折返心动过速,左房顶部/峡部消融后终止,1例诱发左房局灶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后成功.2例诱发右房大折返心动过速,右房峡部消融后消失.术后随访1~16(5.5±4.4)个月,13例无复发,2例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左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继发ATA的重要机制;其他机制还包括左房顶部、峡部、右房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动过速以及局灶房性心动过速等.对继发ATA,先检查肺静脉并补点消融很重要,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尚需根据CARTO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进行个体化的消融.  相似文献   

18.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4 9例术后复发患者均首先接受为期 3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之后是否行再次房颤消融术取决于以下 2个条件 :①房颤的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无变化或减少程度 <5 0 % ;②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个月后 ,12例 (2 4 .5 % )无房颤发作 ,其中 5例在停药后亦无发作 ;17例 (34.7% )房颤虽仍有发作 ,但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减少 (>5 0 % ) ;2 0例 (4 0 .8% )具有再次消融术指征 ,其中 5例接受手术 ,术后 2例复发 ,均可通过药物治疗得以控制。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再次消融术为辅的治疗方案对于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术后复发的阵发性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探讨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375例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男性201例,女性174例,平均年龄(56.9±12.4)岁。其中阵发性房颤289例,持续性房颤86例;左心房内径34~56(38.3±9.4)mm。消融终点为完成环状消融线并实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采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随访房速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内发生的房速采用药物治疗;2个月之后发生的房速在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和再次消融。结果 术后2个月内出现房速发作45例(12.1%),23例随访中自愈。2个月后房速发作22例,其中阵发性房速13例,持续性房速9例。再次消融20例,其中3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右心房局灶性房速,消融均获成功。16例为左心房起源房速,其中肺静脉起源房速6例,再次消融成功。局灶性房速3例,分别位于左心房顶部、前壁中上部、前壁右上部,均消融成功。7例为大折返性房速,其中2例消融成功,另5例消融失败行电转复。房速消融术后随访3~11(6.5±2.2)个月,14例(70%)患者无房速发作。1例频繁发生房速终止后长间歇而晕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 本研究房颤消融术后房速发生率为12.1%,约半数术后2个月内可以自愈,再次消融房速多为肺静脉起源或大折返性,少数为局灶性起源,针对机制消融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