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Solid-cysdc-papmary tumor,SCPT)为少见的胰腺肿瘤。本文报道1例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探讨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又称胰腺乳头状和实性上皮性肿瘤,胰腺囊实性肿瘤,乳头状囊性上皮肿瘤。我们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CT、超声检查的胰腺囊实性肿瘤9例,通过对这些病例的CT及超声征象的回顾性分析,讨论本病的共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这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STP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CSTP进行CT、大体、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献。结果 该瘤界限清楚,有包膜,由实性区与囊性坏死区混合组成。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呈多种结构(实性片块状,囊状,小梁状和假乳头状)。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胞浆透明或嗜酸性。肿瘤内出血、泡沫细胞聚集和胆固醇结晶。免疫组化:瘤细胞Lysozyme、Vimentin、Syn阳性,NSE、EMA、Keratin、CgA均为阴性。结论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的新的肿瘤实体,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女孩和年轻妇女,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治愈率较高,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solid—cystic—papillary tumor,SCPT)为罕见的胰腺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现报道1例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探讨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孙源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664-664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Solid and cystic 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 of thepanereas,SCPEN)为胰腺少见病,Frantz与1959年首先报道本病并命名。1970年Hamoudi等描述该病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点,现有关报道命名不一,如:低度乳头状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肿瘤、Frantz瘤、Hamoudi瘤等。临床上常常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腺泡细胞癌、胰母细胞瘤等混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胰腺实性-囊性-假乳头状肿瘤又称实性及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及囊性肿瘤等。是一种少见肿瘤。对患者采取肿瘤单纯切除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很好,但有报道患者术后有局部复发和肝转移。因此,该肿瘤应看作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癌。近期我院遇到1例此肿瘤患者,今将患者症状、手术所见、病理大体及镜下所见情况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CT和MRI表现,将CT与MRI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对照。结果女性10例,男性3例。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实性结构边缘分布为主,部分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MRI表现为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可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增强呈渐进性强化。仅1例可见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胰腺囊性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2%~15.9%。胰腺囊性肿瘤根据其病变的病理性质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广义的囊性肿瘤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相似文献   

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或低度恶性的肿瘤,主要见于年轻女性,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较成熟的诊断方式是影像学及病理学,可发现肿瘤由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和囊性区组成,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是鉴别SPTP与其他胰腺内、外分泌肿瘤的主要手段。术式应依据术前CT、磁共振成像和术中探查来决定,外科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钟辉  刘运贤  陈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3):288-289,F000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又名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1959年由Frantz首次报道,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1,2],本文报道2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该肿瘤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涌  吕学珺  全刚  田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56-157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BS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7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主要由核大浆少的基底细胞样癌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标记无特异性表达。结论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又易在病理上误诊,因而需要进一步认识其临床与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组织中泛素(ubiquitin)蛋白表达对P27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两者与肝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人肝细胞癌组织不同病理分级中泛素、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人肝细胞癌组织中泛素、P27蛋白的不同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均有泛素、P27蛋白的表达,泛素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其表达量随分化程度降低反而增高(P〈0.05),P27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量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泛素和P27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泛素蛋白高表达在P27蛋白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疾病进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淋巴结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宫颈癌淋巴结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探讨HPV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42例子宫颈鳞癌淋巴结中HPV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结HPV阳性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29和P<0.05),而与发病年龄无明显关系(P=1.000)。结论:淋巴结HPV检测可作为预测子宫颈癌淋巴转移和判断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Dickkopf-1在3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34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Dickkopf-1表达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它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并分析S100A4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在癌旁结直肠组织腺上皮中S100A4蛋白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64.4%(56/87);与癌旁结直肠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S100A4蛋白和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S100A4蛋白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涎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对23例嗜酸细胞腺瘤、15例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结果:嗜酸细胞腺瘤多发生于腮腺(95.6%),23例患者经局部切除后均无复发,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即肿瘤由嗜酸细胞构成,包膜完整。嗜酸细胞腺癌亦为腮腺多发,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涎腺肿瘤,局部复发(50%)、区域淋巴结转移(50%)和远处转移率(28.6%)都较高,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该肿瘤的诊断除依据常规病理特点外,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可证明嗜酸细胞胞浆颗粒为大量线粒体,可辅助诊断,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因特异性强、简单易行更加适用。结论:涎腺嗜酸细胞肿瘤较少见,嗜酸细胞腺瘤预后较好,肿瘤切除后很少复发;嗜酸细胞腺癌预后差,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PTEN蛋白在 77(子宫内膜样腺癌 72 ,子宫浆液性癌 5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 2 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并比较PTEN表达变化与组织学类型、手术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缺失率为 6 0 % ,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 (0 %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0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的失表达率为 6 4 % ,而子宫浆液性癌为0 %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0 4 8) .PTEN的失表达率随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34) ,但与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 (P >0 .0 5 ) .结论 :抑癌基因PTEN是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突变基因 ,PTEN基因的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 ,特别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 1和ERK - 2在不同临床病理时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 ,研究它们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 86例不同临床病理时期直肠癌组织中ERK - 1和ERK - 2蛋白的表达情况 ,分析ERK - 1和ERK - 2在不同临床分期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 ,并对有无转移直肠癌的ERK - 1和ERK - 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直肠癌中ERK - 1和ERK - 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肠黏膜 ,随着直肠癌病期的发展 ,ERK - 1和ERK - 2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 ,即D >C >B >A ;有淋巴结或者肝转移的直肠癌 ,ERK - 1和ERK - 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ERK - 1和ERK - 2在直肠癌中呈现高表达 ,随着直肠癌的发展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 ,ERK可能成为判断直肠癌临床病期和预测直肠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P53蛋白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P53阳性率为46.84%,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长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单、多因素生存分析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未经化、放疗治疗、手术切除的51例胃癌标本内caspase-3活性。结果检测到高caspase-3活性者24例。胃癌细胞内高caspase-3活性与淋巴结转移阴性及TNM分期的早期显著相关(χ2=19.456,P〈0.001;χ2=12.515,P〈0.001),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χ2=3.547,P〉0.05)。结论激活型caspase-3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良好预后相关,其相关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