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滑膜细胞体外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滑膜细胞分离培养的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取人关节滑膜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DMEM(含10%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滑膜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的滑膜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形态典型,增殖较快.酶消化法培养滑膜细胞,数量少,较难达到实验所需数量.结论:采用组织块培养滑膜细胞形态典型,方法简单,为研究人类关节炎症性疾病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对40例乳癌手术标本,经体外培养,采用^3H-TdR渗入方法预测药物敏感性,结果:乳癌细胞对5-FU,MTX,CTX敏感性最高,其敏感率分别为65%,57.5%,52.5%,该方法对乳癌病人手术后选择化疗药物、制定化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或实体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高浓度刀豆蛋白A诱导可产生抑制性细胞,可抑制异体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抑制程度与抑制性细胞同反应细胞的比例有关.单纯培养基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刀豆蛋白A诱导的正常人和中期癌病人外周血抑制性细胞的活性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取新鲜采集脐带血,用1.077 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内培养.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从脐血中可以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培养3 d出现大量的造血细胞集落,瑞氏染色显示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集落形成最多;培养5 d出现贴壁的扁平状上皮样细胞和长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同时有大量的破骨样细胞混杂;培养1周出现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的集落,此时经胰蛋白酶消化机械吹打可以传代;培养2周以上,出现上皮样细胞的克隆,镜下呈现球形样结构,折光性强.结论:脐血成分复杂,在体外分离培养可以获得形态各异的脐血间充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研究不同类型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与癌细胞株间接接触后其基因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检测人食管正常间质成纤维细胞(NFs)、不典型增生间质成纤维细胞(AFs)及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与癌细胞株间接相互接触前后的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并与食管癌细胞株进行侵袭实验.结果 从NFs到AFs再到CAFs,Vimentin mRNA的表达无差别,α-SMA、TGF-β1、HGF、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在与食管癌细胞株间接接触后,NFs及AFs的α-SMA、TGF-β1、HGF、MMP2及MMP9 mRNA表达均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Fs的相应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食管癌细胞株的PCNA mRNA在与NFs接触后,无变化;而与AFs和CAFs接触后,PCNA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食管癌细胞与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影响对方的增殖活性及侵袭特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2种常用培养方法得到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上的比较分析。方法 用啮齿类新生儿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用胎牛血清分化神经干细胞制备分化星形胶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2种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量,10种细胞因子处理2种细胞后检测GFAP等的变化,用表达谱芯片检测GFAP、谷氨酸合成酶(GS)、转运蛋白(xCT)、神经调节蛋白-1(NRG)、谷氨酸受体蛋白(NMDA)、脂蛋白脂肪酶(LPL)等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2种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GFAP表达量不同,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GS、xCT、NRG、NMDA、LPL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分化星形胶质细胞。10种细胞因子的处理均不能使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升高,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以使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升高。结论 与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更类似于反应态星形胶质细胞,而TGF-β可促进分化细胞向反应态细胞过渡。  相似文献   

9.
冻存人体皮肤皮块培养与细胞悬液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细胞增殖能力是评价冻存皮肤整体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为了比较冻存的人体皮肤皮块培养与细胞悬液培养成功率的差异,为客观评价冻存皮肤质量提供较可靠的方法,方法:将液氮中保存1周-2月的人体皮复温后,分别取标本进行皮块培养与细胞悬液培养,观察其培养的成功率,以新鲜皮肤对照,结果:冻存皮肤皮块培养成功率显著高于细胞悬液培养的成功率,结论:用皮块培养方法来判断冻存皮肤的增殖能力比细胞悬液培养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韦红卫  杜娟  夏红卫  马刚  白华  韦波  陈科 《右江医学》2013,(3):323-325,476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生长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以终浓度为1μmol/L、5μmol/L、10μmol/L、15μmol/L的溶血磷脂酸和终浓度为5mg/L、10mg/L、20mg/L、40mg/L的多西环素分别干预,并设不加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干预72h后进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变化。②体外培养Siha细胞,用终浓度为10μmol/L的溶血磷脂酸和终浓度为40mg/L的多西环素干预,72h后固定过夜,电镜扫描。结果①溶血磷脂酸组Siha细胞随着溶血磷脂酸浓度升高,癌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异形性及可塑性增加;多西环素处理组随着多西环素浓度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破坏。②电镜下可见经溶血磷脂酸干预后Siha细胞表面出现大量分泌颗粒,细胞变形伸出细长突起相互连接。多西环素组干预者则细胞数量减少,形态轮廓不清晰,细胞皱缩变形,核碎裂,细胞溶解。结论溶血磷脂酸促进宫颈癌细胞株Siha生长增殖并改变Siha细胞形态,而多西环素则具有相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简化人类蜕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采用复合消化酶改进蜕膜组织的消化过程 ,全组份蜕膜细胞培养加传代简化蜕膜基质细胞 (decidual stromal cell,DSC)提纯、泌乳素 (prolactin,PRL)免疫组化检测培养细胞组成。所采用的消化方法具有耗时少、消化彻底、活细胞率高等优点。PRL 免疫组化显示 95 %蜕膜细胞为 DSC。结果提示 :实验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简化了原来复杂的 DSC提纯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甲状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甲状软骨细胞,进行原代与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功能及生长增殖。结果:原代、第2代、第3代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第4代有一半变成梭形,第6代绝大多数变成长梭形;原代甲状软骨细胞阿新蓝染色阳性,具有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的功能。结论:体外单层培养的兔甲状软骨细胞表型能保持3代稳定,具有正常的生长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类蜕膜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简化人类蜕膜细胞外培养技术,采用复合消化酶改进蜕膜组织的消化过程,全组份蜕膜细胞培养加传代简化蜕膜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DSC)提纯、泌乳素(prolactin,PRL)免疫组化检测培养细胞组成。所采用的消化方法具有耗时少,消化彻底、活细胞率高等优点,PRL免疫组化显示95%蜕膜细胞为DSC。结果提示实验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简化了原来复杂的DSC提纯程序。  相似文献   

14.
15.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 3种 :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等地的日本血吸虫 ,分布于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曼氏血吸虫和分布于中非等地的埃及血吸虫。由于血吸虫细胞“不增殖、不传代”的特性 ,血吸虫细胞培养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难题。自 1982年以来Weller等人对曼氏血吸虫成虫进行了 190 0次以上的实验培养 ,历时近 2 0年 ,使成虫细胞在体外存活了 2 8d ;1995年以来董慧芬等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 ,使这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存活了 184d和 2 13d。学者们感叹 :“经过多年的努力 ,血吸虫的细胞培养目前仍是一道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形态学异质性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 5点取材的方法 ,对取自 32个标本的 16 0份样品进行常规制片 ,显微镜观察。结果 异质性肿瘤 14例(4 3。 8% )。肿瘤的形态学异质性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患者预后有关 (P <0 0 5 )。结论 肿瘤形态学异质性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乳鼠肝巨噬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高峰  陈世玖  张丽杰  倪少俊  杨军  李智 《医学综述》2012,18(16):2663-2665
目的探讨甲床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取20周以上引产胎儿的甲床,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获得甲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甲床上皮细胞检测皮肤型角蛋白17,成纤维细胞检测波形蛋白。结果甲床上皮细胞培养2~3 d从组织块中游出,并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生长晕,13 d左右细胞生长密度可达瓶底的70%~80%,扁圆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70%以上特异性角蛋白17抗体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甲床上皮细胞;甲床成纤维细胞培养3 d观察可见组织块周围有许多生长的细胞,细胞呈现圆或长梭形、等成纤维细胞的特征,胞体丰富,胞质均匀,细胞核清晰可见,11 d左右细胞生长密度可达瓶底的70%~80%。培养甲床成纤维细胞抗波形蛋白抗体染色阳性,说明培养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结论通过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甲床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为组织工程甲床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组织培养,研究小鼠眼睑体外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剖宫产取18.5dpc胎鼠,分别切取正常彼此融合的上下眼睑及开裂的眼睑,在琼脂小岛上做组织培养,动态观察眼睑外形变化,并作HE染色观察。结果:18.5dpc胎鼠正常眼睑经过14d的培养未发生分离,睑裂沟处的组织松散,细胞凋亡呈无序性;开裂眼睑上皮细胞增殖受阻,周皮与间质部位发生分离。结论:琼脂小岛法体外培养小鼠眼睑,其组织结构及细胞增殖与迁移都不能完全重现体内情况,可能还需要添加多种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方法分别分离健康人(10例,对照组)和梅毒患者(1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PBMC,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同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其刺激同种异体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梅毒患者PBMC经GM-CSF与IL-4诱导获得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细胞表面的CD80、CD83、CD86及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77.92%、39.34%、75.78%和95.42%。与对照组相比,CD80表达明显增高(P<0.05)、CD86表达明显降低(P<0.05),CD83及HLA-D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结果显示,梅毒患者PBMC诱导分化的DC可以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结论经GM-CSF、IL-4刺激后,梅毒患者的PBMC可以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抗原呈递功能的DC,DC表型的特征可能影响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