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鹤虱”。为常用的驱虫中药。但其同属植物金挖耳C. divarcatum Sieb. 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 C. m acrocephalumF ranch.et Sav.的果实与其极其相似 ,容易混淆 ,现将它们从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区别如下。1 药材性状1.1 鹤虱呈圆柱形 ,细小 ,长 3~ 4m m,直径不超过 1m 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 ,有多数细纵棱及沟纹 ,先端收缩呈细喙状 ,顶部扩展成灰白色圆环 ;基部稍尖 ,有着生痕迹 ,横切面类圆形。果皮薄 ,纤维性 ,种皮菲薄透明 ,子叶 2 ,类白色 ,稍有油性…  相似文献   

2.
鹤虱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主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其商品来源一般分为“北鹤虱”和“南鹤虱”两类,前者原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瘦果,后者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 I.的干燥成熟双悬果。两者的市售品均比较混乱,如同为菊科植物的金挖耳Carpesium divarcatum sieb.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 Franch.etSav.混淆北鹤虱;同为伞形科的窃衣(又称华南鹤虱)Torills japonica(Houtt)DC.和破子草T.scabra(Thumb.)DC.冒充南鹤虱;还有紫草科鹤虱属的多种植物充鹤虱的现  相似文献   

3.
天明精     
正别名:金挖耳草、娃儿草。基原: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全草。生长环境:山坡、路旁、灌丛。省内分布:全省各地。性味:甘、寒。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泻。主治:小儿肺炎、疟疾、腹泻、疮痈肿毒、感冒发热。用法:水煎服,10~15g。蛇、犬咬伤,鲜品捣敷患处。现代研究:果实中主含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尚有降温、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秀茹  沈彤 《中草药》2012,43(4):661-663
目的研究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对金挖耳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名精内酯酮(1)、天名精内酯醇(2)、11αH-桉烷-4(15)-烯-12,8β-内酯(3)、特勒内酯(4)、1-酮-桉烷-11(13)-烯-12,8α-内酯(5)、5α-羟基4-表旋覆花内酯(6)、5,6α-环氧桉烷-12,8β-内酯(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李家实  魏璐雪 《中药材》1993,16(9):41-42
本文通过鹤虱的本草考证证明,唐代用的鹤虱为菊和植物山道年蒿的头状花序,宋代以后改用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作鹤虱应用,为主要品种。《本草纲目》将天名精与鹤虱两味药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6.
金粟子草系一种民間草药,不见于本草。經过临床实践,証实对于湿热酿成的黄疽有特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該草属野生,识者培植园圃,以备采用。編者按:金粟子草由作者将原植物标本寄来我部,轉送南京中医学院药物教研組鉴定:本草植物名称是金挖耳,学名:Carpesium divarcatum Sieb et Zncc科属:菊科、金挖耳属。形态:莖直立,质略硬,高半米余,叶淡綠色,与莖部散布短毛,秋季,莖顶分枝,  相似文献   

7.
天名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 :“按沈括笔谈云 ,世人即不识天名精 ,又妄认地菘为火松 ,本草又出鹤虱一条 ,都成纷乱。不知地菘即天名精 ,其叶似锨 ,又似蔓菁 ,故有二名 ,鹤虱即其实也。又别录有名未用 松 ,即此地菘 ,亦系误出 ,今并正文 ,合而为一。”说明了天名精和地菘同是一物 ,鹤虱 (中药名 )即是天名精的成熟果实。鹤虱性平、味苦、辛、有小毒、驱虫 ,常用于蛔虫病、绦虫病和虫积腹痛。笔者在药用中药鹤虱时 ,发现天名精的根部功效奇特 ,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抗病毒的功效。经多年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豨莶草与金挖耳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豨莶草为常用中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的作用。中国药典规定正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pubescens Makino毛梗豨莶S.glabr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最近我市发现豨莶草的伪品在销售。经专家对原植物鉴定,为同科植物金挖耳CarDesiumdivaricatum Sieb.et Zucc.的地上部分。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金挖耳的功能为清热解毒,主要治疗感冒、头痛、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使用中,几种常见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易混易淆品种,现鉴别如下。1鹤虱(Carpesi Abrotanoidis Fructus)别名:鬼虱,鹄虱,又名天名精,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czrota L.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解毒、调逆、消积的功能。用于脏腑诸虫、心腹痛、小儿疳积、恶疮、大便出血等病症。现鹤虱的商用品有分北鹤虱和  相似文献   

10.
2020—2021年,在贵州省金沙县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于金沙县绿竹村发现了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Carpesium)植物四川天名精Carpesium szechuanense F. H. Chen & C. M. Hu,查证资料后确认为贵州省菊科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1.
暗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日娜  武海波  王文蜀 《中草药》2012,43(9):1721-1723
目的 研究天名精属植物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暗花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羟基-9β,10β-环氧-1βH,5αH-愈创木-11(13)-烯-8α,12-内酯(1)、天名精内酯酮(2);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豆甾醇(4)、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6)、β-谷甾醇(7)和β-胡萝卜苷(8).结论 以上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暗花金挖耳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苗药金挖耳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系统观察苗药金挖耳及其混淆品天名精在性状,叶表面、全草粉末及根、茎、叶横切面的显微特征。结果:两种药材叶横切、叶表面组织及粉末显微特征均无明显差异。但部分性状和根、茎横切显微特征略有差异:天名精茎下部叶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成穗状排列,苞叶2~4枚,总苞钟球形,苞片3层。金挖耳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被白色短柔毛并杂以疏长柔毛,叶柄与叶片连接处有狭翅,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及枝端,苞叶3~5枚,总苞卵状球形,苞片4层。金挖耳根皮层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且内皮层明显。天名精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腺毛和非腺毛分布较金挖耳更密集,内皮层凯氏带加厚明显,髓射线近韧皮纤维处细胞略增厚。结论:苗药金挖耳的带花全草和茎横切面与天名精有区别,可作为其生药学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鹤虱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在中国分布广泛。传统上被用作杀寄生虫药。鹤虱最早记载于我国唐代《新修本草》一书。到目前为止,虽然多本中医古籍都谈及鹤虱有"小毒",但尚未见鹤虱的系统临床研究及毒性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鹤虱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可能的物质基础,以期为鹤虱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天名精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天名精的本草学,介绍了中国传统药物天名精的本草记载及造成天名精不同名称的原因,中国传统药物鹤虱应是山道年蒿的果实而不是天名精的果实。并讨论了在中国天名精的现代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鹤虱与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叶淑玲李卫华福建省漳州医药站363000本品为较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1985年版把菊科天名精的果实和伞形科野胡萝卜的果实分别冠以“鹤虱”和“南鹤虱”正式列入法典。但目前全国医药市场流通领域时有发现鹤虱的混淆品,较常见的有四...  相似文献   

16.
经考证,唐代、宋代、明代使用的豨莶草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及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ides.腺梗豨莶Sigesbeckia pubescens.腺梗豨莶为高邮道地药材,自古至今都是主流品种,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金粟子来源于菊科植物金挖耳 Carpesium diuarcatwmSieb.et zucc.,的全草 ,为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 ,质略硬 ,自生原野间 (《中国植物图鉴》31页 )。近 5年来 ,我院用金粟子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176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诊断均符合 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标准。176例患者中 ,男性 112例 ,女性 6 4例 ;7~ 14岁 84例 ,15~ 5 0岁 70例 ,5 1岁以上 2 2例 ,平均年龄 18岁。皆为急性起病 ,从发病至病状高峰历时 7~ 2 5天不等。2 治疗方法新鲜金粟子草 2 5 0 g,打汁饮服 ;或金粟子草 10 0 g煎服 ,…  相似文献   

18.
用中药烟熏剂消灭隐藏在室内外龄蚊虫,效果高,花钱少,使用方便,不妨碍人的健康,值得推广采用.中药烟熏剂是由天名精、百部、皂荚三种药用植物和明矾、硫黄、氯酸钾及松香混合制成.兹对天名精、百部、皂荚三种药用植物作简单的介绍.天名精天名精又叫鹤虱、癞蟖草、皱面草、天门精、玉门精等名称.是菊科的野生植物,二年生的草本,春季根部生叶,就地丛生,好象烟叶,但比  相似文献   

19.
安徽药用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安徽省黄山区普查队通过野外采集及资料整理,发现了地理新分布的3个新属和9个新种。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属是蝎子草属Girardinia、假楼梯草属Lecanthus和舞花姜属Globba。新记录植物种分别为光叶鳞盖蕨Microlepia calvescens、杭州鳞毛蕨Dryopteris hangchowensis、细齿水蛇麻Fatoua pilosa、浙江蝎子草Girardinia chingiana、假楼梯草Lecanthus peduncularis、三脉猪殃殃Galium kamtschaticum、小花金挖耳Carpesium minus、总序蓟Cirsium racemiforme和舞花姜Globba racemosa。凭证标本保存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的蜡叶标本馆中(代码ACM)。这些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植物类群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雪  王春凤 《中草药》2015,46(1):19-21
目的研究小花金挖耳Carpesium min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X-ray单晶衍射鉴定结构。结果从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鉴定为4β-乙酰氧基-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其相对构型由X-ray单晶衍射确定。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小花金挖耳素,属于伪愈创木烷类倍半萜内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