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无放射影像脊柱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影像学资料 ,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或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术 ,截瘫有不同程度好转  相似文献   

2.
分析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腰椎跳跃型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认为采用GSS系统复位、固定、结合椎板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发送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双哈氏棒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其中合并完全性截瘫者7例,全瘫16例,无神经损害者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双哈氏棒内固定,其中14例同时行椎板减压,15例行横突间融合,术后平均随访14.2个月,7例全瘫无改善;16例不全瘫肌力有1~8级的功能恢复,文中着重讨论了手术、椎板减压及并发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胸腰段骨折临床上常见,常导致脊柱严重失稳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采用施行前路切除骨折椎体、椎管减压、在上下椎体间置入钛网融合器或者整块自体髂骨,并用前路钛板固定或附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12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应用后路椎根系统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效果,观察了解放军第309医院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患者17例。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年,结果显示,术后2-3周,16例病人的神经症状开始恢复。术后6个月复查,完全恢复9例,不完全恢复7例。7例不完全恢复者最近一次随访2例完全恢复,ASIA神经功能分级3例达D级,2例达C级,截瘫恢复率92.9%。提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可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截瘫恢复,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AF复位内固定并后路植骨在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14例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病人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并AF复位内固定 ,减压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矫正情况。结果  14例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骨折复位良好 ,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结论 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 ,减压彻底 ,对脊柱术后的稳定性破坏小 ,AF内固定对骨折复位固定较好 ,同时行对侧椎板植骨可重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但手术的操作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折愈合的过程是其重建正常结构、恢复生物学和力学特性的过程。近年来接骨板内固定集中于采取生物学的原则,以微创手术来提供尽可能少受干扰的骨折愈合环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首先由Krettek等于1997年报告应用于治疗股骨远、近段骨折,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的概念,改变了人们对骨折治疗的传统理念。笔者就微创接骨板固定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截瘫并发四肢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36例患者中除1例尺骨骨折、2例挠骨骨折、手法复位外,余均行手术治疗,并遵循先脊柱后四肢的原则。对脊髓神经损伤的病例,早期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按照治疗原则处理。结果:36例中按frankel标准评定,术前A级9例,术后恢复到B级3例,C级1例,D级1例;术前B级13例,术后恢复到C级8例;术前C级9例,术后恢复到D级5例,E级4例;术前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四肢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本组病例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的术式及特制器械种类繁多。我们从1988年3月~1990年10月,收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脱位伴截瘫16例,采用饶书城设计制造的椎体间内固定钉(简称“U”形钉),行椎管前方减压,“U”形钉内固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常见,常由于骨折块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于神经功能正常或者完全损伤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最好,目前仍有争议。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前路减压固定融合越来越被提倡和推广。本院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共应用侧前方人路减压、自体肋骨及减压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8例,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选择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16例,采用后路颈胸段椎板减压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吴苏稼 《人民军医》1997,40(10):587-588
近十多年来,随着对脊柱脊髓损伤病理机制、损伤机制认识的提高,以及检测仪器和骨科治疗器械的发展,对该病治疗的研究不断地深入。现对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内固定器械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简述如下。1治疗方法的选择1.1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不论是完全截瘫还是不完全截瘫,在病人一般状况许可的情况下,手术越早越好。因为手术减压能解除脊髓的外来压迫,早期减压可减轻脊髓的损伤程度,同时手术可明确脊髓损伤和坏死的程度,对预后提供参考。手术配合内固定治疗使脊柱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的恢复和护理康复治疗的实…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经皮接骨板固定(MIPPO)技术,采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间接整复骨折,肱骨近端Philos接骨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脊柱钢板在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段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期内固定的选择上各有特点。我院从1999~2003年对胸腰段结核合并截瘫者21例,在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减压椎体间植骨同期行脊柱钢板内固定,依靠内固定器械重建脊柱稳定性,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院骨科1981年2月以来,开展哈氏杆(Harring-ton rods)撑开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截瘫11例,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26.6岁(17~43岁)。损伤部位:胸腰交界处骨折脱位9例,T_(5.6)及T_(6.7)骨折脱位各1例。6例合并完全性截瘫,5例合并不完全性截瘫。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1.7天(12天至10个月)。5例作了椎板切除减压及脊髓探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5月~2011年8月28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发生断裂1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3例,其中24~44岁13例,45~60岁4例。未使用横杆组断钉7例,使用横杆组10例;伤椎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断钉7例,未固定10例;椎间植骨组断钉1例,后侧植骨组断钉7例,未植骨断钉9例;椎板切除减压14例,未切除减压3例。结果在螺钉断裂的各独立因素中,性别对于断钉未见明显差别( P>0.05),而年龄<45岁、未使用横杆固定、伤椎未给予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未植骨和爆散面积>50%均为椎弓根螺钉断裂的高危的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保护,避免术后椎弓根螺钉断钉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扬波  孙祖贤 《武警医学》1994,5(4):213-214
固定环治疗脊柱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脱位(附8例分析)武警云南总队医院陈扬波,孙祖贤,谢尚文(昆明650111)近3年来,我院对胸腰椎段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伴截瘫病人,开放复位减除脊髓压迫后,采用脊柱固定环作内固定治疗,有利于病人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减少...  相似文献   

18.
姚建祥  王明新 《武警医学》1997,8(5):273-274
后路节段性椎管及神经根管环状减压治疗角状后凸合并截瘫97例武警总医院骨科姚建祥,王明新,左铁锷,杜明奎,王振宇(北京100039)关键词环状减压,角状后凸畸形,脊柱,截瘫,先天畸形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由许多病理原因造成,如骨折、先天性畸形等,造成骨、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截瘫的效果。方法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伴截瘫共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2.5年。后凸角术前为23°,术后为6°。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2例,B级3例,C级5例,D级7例,E级9例;术后A级1例,B级3例,C级4例,D级6例,E级12例。结论对于因前方压迫造成神经损伤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尤其对于仅由中柱的骨折移位而致脊髓损伤者,侧前方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运用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LICS评分)和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SC评分),对纳入的35例成人[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45岁,平均(37.4±6.3)岁]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伤椎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ASIA)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3±6.8)个月,除5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A级外,余3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影像学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前中柱重建脊柱序列,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