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临床分析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应用于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5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的护理工作,分析NBNA评分、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早期干预护理后,选择盖氏对精神运动发育商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在12个月时,研究组为(102.2±12.31),对照组为(90.5±14.21),在24个月时,研究组为(108.6±15.52),对照组为(92.0±17.3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无脑瘫病例,对照组有4例脑瘫病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预防,应实施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康复,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DQ发育,降低脑瘫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可能发生发育障碍的高危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可能发生发育障碍婴儿的高度危险因素,病因、早期检出和鉴定,以及早期医学干预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脑损伤主要由围产期窒息所致,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脑损伤产生的两种颅内病变,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常伴随发生,本文总结30例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对窒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窒息缺氧所致的颅内出血是目前围产儿死亡及幸存者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研究围产期新生儿缺氧性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围产医学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围产期重度窒息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的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于出生48小时内发生MOSF的107例重度窒徙儿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均有肺功能衰竭或包括肺的功能衰竭器官群首发;患儿病死率;受累器官为2、3、4、5个以上组分别是22.2%、52.5%、77.8%、100.0%,出生胎龄为-28周,-不足37、37周以上组分别是66.7%、44.4%、24.6%,生后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及发育障碍保健康复治疗效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方法]对窒息早期综合干预组44例、康复治疗组23例和窒息对照组28例进行两个效益的评价。评价指标:四项体格指标(W/A,H/A,W/H,B/A)和DQ正常者的比例,开始保健康复治疗的平均年龄,保健康复治疗次数,服务项目数,费用;人均研究成本和家长出勤日数等12项指标。按健康优先、成本-效果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原则,采用Topsis法对三组的12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窒息新生儿发育障碍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干预组远期效益最好(C1=0.5406),对照组远期效益较差(C1=0.5244),康复组有社会经济效益(C1=0.3579),但比前两者差。[结论]窒息新生儿的早期综合性保健干预是投入少,且有长远社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7.
可能发生发育障碍的高危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可能发生发育障碍婴儿的高度危险因素、病因、早期检出和鉴定,以及早期医学干预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缺氧窒息可造成心、脑、肾等多器官系统损伤^[1,2],甚至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围产期窒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胎儿窘迫病例进行羊水性状及脐带异常、胎心异常、羊水量分析,以探讨羊水粪染对围产期窒息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为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方法:选择了50例新生儿期间曾经住院治疗的患儿,并在随访的过程中发现运动功能异常的情况,总结康复治疗效果,并对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儿接受康复治疗时间在半年以内,影响康复治疗因素包括患儿出生的成熟程度、脑损伤严重程度、智能发育水平等.结论:围产期脑损伤患儿实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另外,需要注意儿童出生期间可能发生的脑损伤情况,对于异常儿童及早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围产期因素,现将我院1985~1997年12年中新生儿窒息543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我院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出生活产儿10133人,发生窒息5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与实验组(36例,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治疗前后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预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MMSE分数和MoCA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引起新生儿感觉运动障碍和认知缺陷,围生期窒息是导致新生儿HIE的重要病因。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可表现为早期或远期行为异常,如感觉运动、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等方面。笔者拟从早期神经行为缺陷、运动功能异常、情感行为能力异常改变、认知缺陷等方面阐述围生期HIBD动物行为学的变化特征;同时对药物干预、缺氧预处理和丰富环境刺激(EE)等对HIBD动物的行为学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的对照研究评估窒息新生儿肾衰发生率、肾衰形式、严重性与Apgar评分、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相互关系。方法:63例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组,25例健康的新生儿为对照组。评估新生儿的尿量,尿镜检,生化参数,肾脏超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尿素氮、肌酐显著增高(P〈0.001);尿量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63例窒息的新生儿30例(47.6%)有肾衰,其中非少尿型(24/30),少尿型(6/30)。6个月后所有的新生儿各项检查均正常。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肾衰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大多数肾衰为非少尿型。少尿,低钠血症,异常的肾脏超声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窒息新生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激素水平在应激状态下的改变,探讨地塞米松对窒息新生儿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38例足月窒息儿(A组、B组)、20例足月健康儿(C组),于生后第1、2、3、5、10d抽血检测血浆儿茶酚胺(CA)、皮质醇(Cor)、醛固酮(A1d),观察其水平变化。[结果] ①C组血浆Cor、A1d随日龄增长而下降,CA水平较稳定;②A组生后第1d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P<0.01),第10d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B组地塞米松治疗后3-5d,上述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仅血浆CA较A组相应日龄值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Cor、A1d值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d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 新生儿生后CA、Cor、Ald的正常值应依日龄而定;窒息应激时,易发生内分泌失衡。而短期Dex应用对内分泌系统仅产生短暂轻度抑制。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气质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其气质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和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 (CSTS)对 1 2 2名 6~ 1 1岁儿童进行测查 ,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气质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 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与正常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中以麻烦型及中间近麻烦型为多。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心境、持久性 5个气质维度的得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特征有密切关系 ,临床进行治疗和干预时应注意儿童气质特征对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康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6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纽各6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MFCSI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52例总儿可独立行走,占82.5%,对照组有39例,占61.9%(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脑性瘫痪患儿实施家庭廖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among people younger than 35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gnitive difficulty is a common consequence of TBI. To address cognitive deficits of patients with TBI, various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clinical set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verall effect of occupation‐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improvement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component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performance, and values, beliefs and spirituality 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TBI. The paper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ochrane Database, EBSCO (CINAHL), PsycINFO, PubMed and Web of Science published between 1997 and 2014. The keywords for searching were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ccupation, memory, attention, problem‐solving, executive function, ADL, values, beliefs, spiritua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TBI. For the meta‐analysis, we examined 60 effect sizes from nine studi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occupation‐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persons with TBI. In persons with TBI, overall mental functions, ADL, and values, beliefs and spirit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groups that received occupation‐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compared with comparison groups (mean d = 0.19, p < .05). Evidence from the present meta‐analytic study suggests that occupation‐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individuals with TBI for improving daily functioning and positively be able to affect their psychosocial functions. Collecting many outcome measures in studies with relatively few participants and the final data are less reliable than the whole instrument itself.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fic occupation‐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s programmes in order to improve consistency among rehabilitation provider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d7、d14、d21的CSS和B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SS评分在d7明显改善(P<0.05),d14、d21有显著变化(P<0.01);BI改变在d7无统计学意义(P>0.05),d14、d21时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CSS评分在d7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14有明显改善(P<0.05),d21时有显著变化(P<0.01);BI变化与CSS变化呈一致性(d7、d14、d21分别为P>0.05、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CSS、BI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4、d21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d7时两者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缺血早期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受伤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康复1组,TBI3~14d康复干预;康复2组,TBI15~30d康复干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并以相关量表进行阶段性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康复治疗第1、2、3个月分别与康复前比较,相关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第1个月变化速率最快(P〈0.01);组间比较,康复1组较康复2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TBI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而TBI3~14d康复干预较15~30d康复干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浆脑利钠肽分泌水平的变化及其与NBNA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足月窒息新生儿172例,根据有无窒息将患儿分为对照组87例,轻度窒息组61例及重度窒息组24例,对比3组血清中脑利钠肽水平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窒息组血清中BNP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不同时间段3组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对照组评分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BNP表达水平与第7、14、28天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参与了窒息所致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