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将其分成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30例,给予EN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感染率及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情况,观察患者营养支持过后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均有改善,血糖、血淀粉酶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无明显变化。EN组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PN组,两组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出现几率小,患者能获得更好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皋  贺承健  廖谷清  阳学风 《安徽医药》2009,13(12):1528-1530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和PN+EN组,分别观察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第7、14 d的血淀粉酶(AMS)和免疫指标(WBC、IgA、IgM和IgG),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降低比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MS、WBC、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降低比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较PN组和EN组有显著下降(均P〈0.05);三组间的APACHEⅡ积分和Balthazar评分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有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14d后采血测定C一反应蛋白(CRP)及相关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手术治疗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CRP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治疗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N治疗SAP相比,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探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促炎因子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其中EN组44例,PN组43例。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EN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PN组,EN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尿L/M比值均明显降低,且EN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N组。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程度,保护肠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邵仁德  鲁厚清 《安徽医药》2011,15(9):1137-1138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3年来收治的25例SAP患者,12例早期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13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EN+P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经鼻空肠管EN+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改善全身情况,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亮  张凯  秦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39-34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此较两组营养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EN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o.05);EN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可作为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骶骨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行肠内营养(EN)及肠内+肠外营养(EN+PN)对营养代谢、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例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EN+PN组、EN组),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直至术后第7d。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营养代谢指标、消化道反应、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营养代谢指标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EN+PN组和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EN+PN组少于EN组(P〈0.05)。结论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方法 选择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各9例,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5.4±1.6)、(39.1±1.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分别为(25.9±1.8)、(79.2±1.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发生腹胀3例(33.3%),腹腔内出血1例(11.1%),肠瘘1例(11.1%),肺部感染4例(44.4%);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发生腹胀5例(55.6%),腹腔内出血2例(22.2%),肠瘘 1例(11.1%),肺部感染5例(55.6%).2组患者腹胀、腹腔内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我科收治的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EN分成EN组(24例)和常规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血清白蛋白的差异。结果 EN组患者于起病后平均7.5d开始实施EN,皆能良好耐受,无死亡患者:常规组24例中1例死于MODS。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变化、CT评分变化、血清清蛋白升高程度EN组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EN组较常规治疗组能缩短CRP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另外,EN组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N支持治疗为SAP重要治疗手段,合理应用于患者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吴晓华 《海峡药学》2012,24(7):158-159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阶段性治疗组。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二重感染、死亡率、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外营养;在给予营养后白蛋白、血钙水平均明显升高,血糖、血淀粉酶、白细胞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白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二重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分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EN在SAP治疗中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1.
黎红玮 《海峡药学》2011,23(12):195-196
目的探讨瑞素乳剂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5例,分为肠内营养(EN)33例,肠外营养(PN)32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术后EN组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较PN组上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1);术后住院时间EN组较PN组短(P〈0.01);营养治疗费用EN组较PN组少(P〈0.01)。结论胃癌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缩短术后住院日、减轻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EEN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ALB、Hb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对辅助治疗SAP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但需把握EEN开通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和全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患者39例,19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2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臂肌围、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清钾、血清钙和继发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EN+PN与TPN治疗前后臂肌围、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和继发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PN应用于重症患者是卓有成效的,经济的,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疆 《中国药业》2013,22(3):31-31
目的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问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在危重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严重烧伤(30%~50%TBSA)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对比分析两组前白蛋白(P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微量血糖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烧伤脓毒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早期胃肠道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EN平均住院时间较PN组缩短。PN组出现烧伤脓毒症、应激性溃疡和早期胃肠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EN组为高(P〈0.05)。PN组及EN组PA均明显下降,但PN下降更为明显(P〈0.05)。PN组及EN组空腹血糖水明显上升,但EN上升更为明显(P〈0.05)。EN组及PN组CRP、TNFα均明显升高,但以PN组升高为著(P〈0.01)。EN组供皮区、植皮区、深Ⅱ度创面较组缩小(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脓毒症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SAP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TPN组(28例)及TPN+EN组(25例),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感染发生情况、手术情况、病死率、合并MOF发生率、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TPN+EN组较TPN组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SAP患者以EN和TPN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自然病程,且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王迎宾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68-106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0年以来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28例及肠内营养(EN)支持加肠外营养(PN)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肠内加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的低于TPN组(P<0.05)。结论:给SAP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32例(对照组),甲泼尼龙治疗组30例(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水消退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以评价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水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的主要并发症如ARDS,MODS,胰腺假性囊肿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合并胰周脓肿及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临床疗效,能够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