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胆红素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指标。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择20例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结果 2组新生儿血BUN、Cr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高胆红素组血β2-MG、尿β2-MG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重度及早产重度高胆红素组的mALB亦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血、尿β2-MG及mALB是反映高胆红素对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比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2006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26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依据入院时血清血总胆红素值,根据临床诊断病理性黄疸标准(足月儿>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1])筛选。发病年龄均<28 d。足月儿745例,早产儿160例,过期产儿21例。男522例,女404例。1·2病因分析通过血常规、肝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分析、血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等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病史,依据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进行分类。2结果2·1各种病因及胎龄分布…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相关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对9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率女高于男,黄疸持续时间2~3周,感染因素占首位,光疗及对因综合治疗效果佳。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并发症、预防感染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主要途径,对生理性黄疸合并其他疾病等高危因素,即使未达高胆红素血症程度也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治疗以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方法:自2012年3月开始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规范健康的新生儿护理制度,选取其中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在2012年3月之前接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和第一次排胎便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显著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和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规范健康的护理方法,能更快速而显著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等黄染,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常导致严重后果。由于引起高胆的病因较为复杂,故明确病因,及时诊治,对防治高胆红素血症,降低核黄疸发生率极为重要。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就其临床诊治作一探讨,以期能进行科学防治,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其对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其病因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少学者呼吁加强对母乳喂养、出生不足3 d出院的新生儿胆红素进行动态随访,建立预测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方 相似文献
7.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其对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其病因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张金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59-335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疾病,一般足月儿血总胆红素(TSB)超过342μmol/L、早产儿超过171μmol/L即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降低高胆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当务之急,及早预防和诊治是关键。2006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茵陈、栀子、黄芩、制大黄对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宾昌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58-58,60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1年后进行随访,进行智力、听力和神经系统的检查。结果:268例新生儿中,有52例出现智力缺陷,45例听力损伤和11例神经系统异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智力、听力和神经系统异常率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但单凭血清胆红素值并不能确切预测远期预后。早期了解缺陷,及时进行评估、干预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敏炫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9):1685-168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果。现对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胆红素脑病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在治疗上多采用药物和光照方法。自 1995年 10月至今采用自拟利胆冲剂配合药物及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根据金氏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出生后2 4h内出现黄疸 ,胆红素浓度 >85 μmol/L ;出生后 72h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0 4 μmol/L ,早产儿 >2 5 5 μmol/L ,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病儿均为近 5年间以高胆红素症入院的新生儿 (除去母婴不合溶血症外 ) ,共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潘爱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84-184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每个新生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其中部分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而生理性黄疸同样可以导致核黄疸的严重后果。2003年1-6月,本院对50例剖官产正常足月新生儿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在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足疗又称足部反射区健康疗法 ,是采取按摩足部一些特定区域即反射区 ,来取得治病与保健效果的方法 ,笔者运用此法治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 2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2例中 ,男性 1 2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1 6~ 31天 ,经皮胆红素测定值 2 2 3~ 2 96μmol/L。治疗方法患儿取 相似文献
17.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 ,轻者可自愈 ,重者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重者造成死亡 ,轻者也往往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为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我科加用中药辅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 6 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 ,以 2 0 0 0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的 6 0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两组 ,30例常规治疗加中药口服作为治疗组 ;30例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资料在胎龄、体重、病因方面基本相同 ,治疗前胆红素水… 相似文献
18.
郑宝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0):2201-2201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防治工作 ,笔者就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10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5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高胆诊断标准 ,其中男 72例 ,女 33例 ;足月儿 80例 ,早产儿 15例 ,过期产儿 10例 ;发病日龄≤ 7d者 6 8例 ,>7d者 37例。入院体质量≤ 2 .5kg者 2 0例 ,>2 .5kg者 85例。1 2 病因 本组感染性因素 5 8例 (5 5 .2 % ) ,窒息 17例(16 .2 % ) ,早产儿 11例 (10 .5 % ) ,颅… 相似文献
19.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在新生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高胆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本组76例,男44例,女32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42例。选择对象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每日上升85.5umol/L(5mg/dl)以上,生理性黄疽消退后又复现或进行性加重或迟迟不退。住院无数一般为1周,最长2周,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其中总胆红素最高值为694.2umol/L,最低为160umol/L,平均为206umol/L,有2例为ABO溶血患儿因来院已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的相关因素,为防治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参考。方法对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生因素占首位(29.26%),其他依次为ABO溶血(21.80%),母乳性黄疸(19.74%),感染性疾病(17.2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7.72%),其他原因不明(4.26%)。结论明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