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6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3%(52/56)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最短7 d,最长61 d;4例行空肠造瘘术维持营养,其中1例死亡。结论导致腹部手术后胃排腔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迷走神经损伤是发生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因素,但体液因素、基础疾病及精神因素也不能忽视。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肠道造影及内镜检查。耐心的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 a来6例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资料。结果本组6例发生于术后4~7 d,持续6~27 d,均非手术治愈。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诊断的关键是排除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3.
42例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5年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 d。42例病例中,5例术后30 d后恢复胃动力,8例20~30 d恢复胃动力,其余20 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2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3~10天,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10~40天恢复胃动力,无一例再手术。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及早进行综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2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3~10天,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10~40天恢复胃动力,无一例再手术.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及早进行综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腹腔非胃手术后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时有报道,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而且由于发生胃瘫的原因较复杂,治疗较为棘手,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4年9月发生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通常发生在胃术后4—12天内。12例均经保守治疗7-12天内痊愈。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手术创伤、炎症反应、营养状况、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综合因素是主要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方法。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应尽量避免再交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正>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1],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4%[2],发生于术后近期,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8-01~2012-12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50例,年龄29~83岁,平均(57.23±14.78)岁,  相似文献   

9.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腹部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肠结”、“关格”范畴。其临床表现为术后3d后,肛门不能排气排便,出现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对这一并发症的处理目前尚无好办法。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56例,并设对照组5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43例因不同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43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一例再手术,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周内恢复例数、4周内恢复例数和平均胃管放置时间方面比较均有较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显著.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1.
马伟琳 《河南中医》2005,25(8):56-56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而致的胃排空延迟,又称胃瘫、胃无力症、胃潴留、胃麻痹等。我院1997年6月-2004年10月,共治疗本病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指患者术后非因机械性梗阻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FDGE),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各种术式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我院2004-2006年共发生DGE 5例,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以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梗阻引起的胃排空障碍,又称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术后胃无张力症等,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增强临床医生对胃瘫的认识,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指患者术后非因机械性梗阻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FDGE),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各种术式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我院2004-2006年共发生DGE5例,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及胰腺手术后。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瘫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2—2003年共收治的25例因腹部术后出现FDGE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6~35 d而治愈。结论腹部术后胃肠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FDGE的主要原因,而精神因素、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胃麻痹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胃麻痹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表现为胃肠功能恢复开始流质饮食后再出现胃潴留症状。胃麻痹发生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2000年4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腹部术后胃麻痹患者24例,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相关因素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术后胃轻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恶心、呕吐、餐后饱胀感、上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恶性肿瘤患者手术范围较大,术后往往联合放化疗,加之患者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物,全身情况较差,PGS的发生率相对更高[1],尤其  相似文献   

19.
电针加TDP照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包括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属功能性疾患。我科应用电针加TDP照射治疗36例该病患者,取得了明显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脾利湿、行气化滞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胃管平均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健脾利湿、行气化滞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