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雄性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酶(cytochrome P 450side chain cleavage,P 450scc)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3,17β-HSD3)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ADAM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电针组取"肾俞""关元",每日治疗1次,每次15min,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大鼠悬尾时间和强迫游泳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悬尾不动时间延长,强迫游泳力竭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电针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而强迫游泳力竭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T、FT水平,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睾酮合成限速酶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睾酮的合成和分泌。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肾上腺皮质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肾上腺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S—HSDH)的影响。方法:建立自然的更年期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包括青年组、更年组、针刺组,采用细胞酶化学技术,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卵巢、肾上腺中阳性物质总面积、积分光度值。结果:更年组大鼠卵巢窦状卵泡及成熟黄体细胞中3S—HSDH含量或活性明显降低,间质腺及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中该酶的含量或活性仍维持正常。经针刺干预后,上述部位该酶的含量或活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调神益肾针法能增加卵巢、肾上腺中雌激素合成关键酶的含量或活性,这可能是针刺提升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52-1754
目的:研究以"肾脑相济"理论为指导的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探究以"肾脑相济"为治疗原则的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和电针组,采用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结合造模。西药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百会""肾俞""三阴交"。连续治疗28 d,阴道涂片、抓力实验及糖水偏嗜实验结果,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西药组抓力增加(P0.05),糖水消耗率升高(P0.05),电针组及西药组血清CRH、ACTH、CORT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以"肾脑相济"理论为指导的电针疗法可以通过改善大鼠行为学及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研究》2016,(2)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及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四关"穴对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12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AD模型。针刺组取"四关"穴(双"合谷""太冲"),留针15min,间隔5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频率为120~150次/min,捻转角度为90°~180°,治疗6d休息1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西药组进行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0.45mg/kg)灌胃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β以及IL-2在大鼠海马中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均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区Aβ42的阳性细胞表达和IL-1β的含量增多(P0.05),IL-2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刺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平均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区Aβ42阳性表达和IL-1β含量降低(P0.05),IL-2含量升高;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海马区Aβ42的阳性细胞表达和IL-1β含量降低(P0.05),IL-2含量升高(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能一定程度上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中IL-1β含量、升高IL-2含量,以及改善Aβ沉积有关,且作用效果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槲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HR随机分为SHR组、卡托普利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10只Wky大鼠为Wky组。卡托普利组灌胃给予卡托普利30 mg/kg,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槲皮素20、50、100 mg/kg,Wky组、SHR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12周。尾袖法每2周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给药结束,称定心脏质量,大鼠处死,称定其左心室质量(LVM),计算左心室肥厚指数(LVMI);比色法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心室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核因子相关因子2 (Nrf2)的mRNA、蛋白表达,以及Ⅰ型、Ⅲ型胶原(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SBP、心脏质量、LVMI显著升高(P<0.01);血清SOD、T-AOC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s蛋白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及宣肺、固本、宣肺固本三种中医治法(宣肺方、固本方、宣肺固本方)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并用不同中医治法(宣肺方、固本方、宣肺固本方)对其进行干预。在激发哮喘并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肺系数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经治疗后,(1)哮喘大鼠的肺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中药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哮喘大鼠支气管肺组织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而Smad7蛋白的表达下降,三种中医治法对其均有影响,宣肺固本治法优于其他治法,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大鼠气道重建模型中TGF-β1、Smad3蛋白与气道重塑呈正相关,而Smad7蛋白则与气道重塑呈负相关;中医宣肺固本法治疗哮喘气道重建可能与调节TGF-β1和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痛经大鼠子宫的保护作用,分析其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以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制造痛经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盐水组、模型组、电针组(造模结束后电针双侧"三阴交"穴20 min),每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子宫丙二醛(MDA)、β-内啡肽(-βE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与盐水组比较,痛经模型组大鼠子宫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子宫-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子宫HSP 70表达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子宫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子宫-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1),并有升高痛经模型大鼠子宫HSP 70表达的趋势。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以清除痛经大鼠子宫的氧自由基,增加子宫局部镇痛物质-βEP,这可能是其对子宫保护和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肾脑相济理论为指导的电针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SAMP8)海马内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Bnip3的影响,探究以肾脑相济为治疗原则的电针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机制。方法:6只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18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电针组。西药组采用美金刚灌胃,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百会肾俞太溪。连续8周;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比较海马CA1区蛋白LC3-Ⅱ及Bnip3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LC3-Ⅱ及Bni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质染色较深,呈棕褐色,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的细胞质染色较浅,细胞层细胞数量多,排列整齐,神经元结构完整,胞质染色均匀,清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LC3-Ⅱ及Bnip3的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以肾脑相济理论为指导的电针疗法,能够通过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内线粒体自噬的发生,进而有助于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对杏仁核注射Aβ25-35所致类AD模型大鼠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杏仁核双侧注射Aβ5-35片段造成类AD大鼠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脑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活性氧(ROS)的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皮层及海马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型亚基(∞Ⅱ)mRNA的表达。结果:AD模型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力明显下降,^压DA及ROS含量显上升,同时0。II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治疗TX0201组和治疗岛020组大鼠脑组织SOD活力相对于模型组明显提高,^压DA和ROS的含量则明显降低,GSH.PX活力有升高的趋势;同时治疗TX0201组COII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显提高,而治疗E2 020组COIImRNA的表达有上升趋势。结论: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脑内氧化损伤以及能量代谢异常,防治A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