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类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策略及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11月经支架辅助栓塞的82例83个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分析动脉瘤形态和大小、支架种类选择、患者预后及随访疗效等资料.结果:82例患者中,男37例,女45例 .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形态主要有囊状、柱状、锥型和不规则型四种形态,分别为26、23、18和16个,其中1例为双侧后交通镜像宽颈动脉瘤.所选用支架包括Winspan、Enterprise、Neuroform及Solitaire支架.支架植入及弹簧圈填塞技术成功率10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出血3例,死亡1例,均为锥型宽颈动脉瘤,术后肢体偏瘫1例,另1例恢复良好.GOS预后评分:5级73例,4级4例,3级和2级各2例,1级1例.随访57例,随访时间1月4.5年,动脉瘤复发5例,3例给予补充填塞治疗,2例继续观察.结论:根据后交通宽颈动脉瘤不同类型,并采取恰当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策略治疗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 24例患者共计24个瘤体,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8个,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6个,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手术夹闭,都是神经外科非常棘手的难题。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推广应用,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据报道,85%的窄颈动脉瘤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得完全闭塞,而宽颈动脉瘤中只有15%可获得完全闭塞[1]。鉴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易于突入载瘤动脉,无法致密填塞,目前临床已先后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和颅内专用自膨支架来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近年来作者应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2月~2007年12月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2~68岁,平均4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2例;合并颅内血肿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1.2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例均行CTA及DSA检查,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眼动脉3例,椎动脉1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直径3~15 mm,瘤颈宽度2~7 mm,7...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的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大于0.5)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1.14例瘤颈∶体0.5~0.7者均接受单纯三维(3D)弹簧圈栓塞,术中12例栓塞率大于90%,2例小于90%.7例复查,6例100%栓塞.2.11例瘤颈∶体0.7~0.9.①2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术中栓塞率大于90%,1例复查,100%栓塞;②1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失败,采用BAGDC技术,术中栓塞率大于90%,未复查;③1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失败后采用双导管技术部分栓塞,术中栓塞率小于90%,复查,瘤腔仍部分残留;④7例接受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栓塞率大于90%,4例栓塞率小于90%.4例复查100%栓塞.3.6例瘤颈∶体≥1.0.①4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2例栓塞率大于90%,2例栓塞率小于90%.2例复查,1例瘤腔100%栓塞,1例瘤腔仍部分残留;②2例微小宽颈动脉瘤使用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残留,术后复查瘤腔均消失.结论:对颅内瘤颈∶体0.5~0.7的宽颈动脉瘤,单纯应用3D弹簧圈栓塞可获成功.对瘤颈∶体≥0.7者应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2009年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6例,应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8例,其中100%栓塞17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术中并发症3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24例术后2~46个月随访,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贾悦  张艳秋  束玲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12-22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再出血或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及栓塞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围术期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共使用27枚Solitaire支架,其中1例患者使用2枚支架.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24例,次全栓塞2例,支架释放位置满意,载瘤血管通畅,3个月后,23例患者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无动脉瘤复发迹象.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操作简单,栓塞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3例,其中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观察组),接受非支架辅助治疗45例(对照组),随访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8例,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3,P0.05)。观察组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弹簧圈移位、脱出、解旋,动脉瘤缺血事件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63%、0.00%、5.26%和7.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8例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年以上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除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伴轻度狭窄形成外,其余16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14例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4例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平均0.96)手术方式及效果。1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2例,2个LEO支架重叠覆盖瘤颈1例。结果:10例在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造影。①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术中5例100%栓塞,3例复查瘤腔均不显影;术中6例75%~90%填塞,但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4例复查,3例瘤腔完全闭塞,1例瘤腔扩大。②2例采用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复查瘤腔均不显影。③1例采用2个neuroform支架重叠覆盖瘤颈,术中有造影剂严重滞留,10个月后瘤腔消失。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血管内支架的选择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