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0例病毒性肝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CIC)的临床研究已见报道。我们用PEG沉淀法对11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CIC的检测,对其与诊断、病情转归的关系及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作用做了一些研究。一、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全部来自传染科住院病人,计有急性黄疸型肝炎3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2例,肝炎后肝硬化8例,慢性重症肝炎12例。除25例慢迁肝系无黄疸型外,其他均系黄疸型肝炎。各型诊断标准均依  相似文献   

2.
<正> 各型肝炎均可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其与肝炎肝外表现的关系已得到公认,但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虚证与实证肝炎患者其CIC情况如何?目前国内报道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以CIC为中心的多方面研究(包括CIC的测定,C_(3)水平的变化,CIC特异性的分析及部分病例的多项指标的动态观察等)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浓度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检测10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免疫复合物。结果表明:HBsAg阳性,转氨酶正常患者,免疫复合物的阳性率为27%;HBsAg阴性,转氨酶升高患者的阳性率为11%;HBsAg阳性,转氨酶升高患者的阳性率为50%。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3.5%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血小板凝集试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胶固素结合试验及改良的环状絮状试验检测了368例(491例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IC 的检测及其激活补体的能力、血中持续时间等,对区别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H)有一定价值。慢活肝的 CIC 检出率较高、检出量较多、持续时间较久、激活补体能力较强,这些特点对于急、慢肝炎的预后估计也有一定意义。CIC 解离分析和纯化抗 HBs 诱导免疫复合物试验证实了 CIC 的特异性。本文 CIC 的解离物中含有 HBsAg、C_3、IgG、IgM、IgA 及类风湿因子(RF)。CIC 组分及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各型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复合物的报道很多,综述下面几个问题。一、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IC) 目前一般认为,抗原(如肝炎病毒)进入机体后能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因而有可能导致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公认HBV感染后可以产生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HBcAg-抗-HBc三大抗原抗体系统。此外1977年Rizzetto发现Delta-抗-Delta系统;1978年Alberti又报告Dane-抗-Dane系统。  相似文献   

6.
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结构上存在多个功能区,可与机体内许多大分子物质结合和相互作用,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某些生理和病理生理意义。作者利用交叉免疫电泳,检测了27例乙型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慢重肝)患者。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亲和层析法提取C_(1q),建立了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_(1q)结合试验并检测各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探讨了实验中若干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影响小儿肝炎病情及转归的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与免疫学的一些方法来观察肝炎病儿身体内在因素。发现中医辨证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对肝炎患儿的临床分型、转归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一)中医辨证与肝炎患儿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关系主要应用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以下简称淋转),少数以测定HBsAg为抗原观察特异性的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对55例肝炎患儿(其中急肝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一般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由于病型及病期不同,有些检查不能确切反映肝脏情况。因此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病理的检查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982年我们对各类病毒性肝炎肝活检标本进行了超微结构观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用牛胶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发现MG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12.2±3.6μg AHG/ml)明显高于正常人(6.6±1.9μgAHG/ml)(P<0.01)。眼型及全身型MG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1),而全身型MG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高于眼型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还观察到经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与未经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也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from 43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MG) and 50 normal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ELISA based on bovine conglutinin.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in MG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P less than 0.01). Although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in generalized type M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cular type MG, the difference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both generalized type MG and ocular type M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respectively (P less than 0.01).  相似文献   

12.
<正> 有关血液病循环免疫复合物(以下简称CIC)的检测和观察,较多的有急性白血病),而原发性血少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则较少报道。  相似文献   

13.
血清补体与免疫复合物之间关系密切,新近发现补体有防止免疫复合物沉淀的作用,该作用被称为免疫复合物沉淀抑制能力(ICPIC)。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与免疫复合物在周围组织沉积有关。不少作者证实各型肝炎的血清中存在免疫复合物,并同时有补体成分的改变。本文探讨了肝炎患儿的血清补体ICPIC状况及与补体成分,血清循  相似文献   

14.
<正> 血中免疫复合物做为病因作用,首先在血管炎上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接着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方面,证明了有免疫复合物的参予。但是,其详细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并且,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10-110,1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测定 5 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 3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CD3 + 细胞百分比、CD4+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5及P <0 .0 0 1) ,CD8+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HBV持续复制、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及病程慢性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过去有关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关系问题的研究尚少,但近年来已受到重视。现将我们初步研究结果报告于后。 (一)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病毒性肝炎病史调查我们统计了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71~1976年)、中山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972~1977年)、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72~1977年)、广州市中医院(1977~1978年5月)等四间医院诊断明确的原发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4年~1988年对137例老年病毒性肝炎进行了某些临床检验观察,并探讨有关予后因素,报告如下以供参考。本文观察对象为本科收住的137例老年病毒性肝炎,男性98例,女性3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急性黄疸型(以下简称急黄肝)30例,慢性迁延型(CPH)37例,慢性活动型(CAH)52例和重症肝炎15例。均行肝穿做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免疫学研究,虽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其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依然是众说纷云,问题尚待解决。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转归和某些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红细胞,近年来对于它的生理功能有了新的认识。1981年 Siegel 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广泛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检测方法。我科于1990年对各类型病毒性肝炎55例作了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检测,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导于后。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0年入我科住院的各类型病毒性肝炎5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对11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检测99例慢性乙型肝炎、16例肝硬化的Ⅳ型胶原Ⅳ-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状况.结果Ⅳ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重度肝炎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A)及中度(B)慢性肝炎(P<0.01);轻、中度两组的MMP-2/TIMP-2>1,而在重度(C)及肝硬化组,MMP-2/TIMP-2<1.结论 Ⅳ-C、α-SMA、MMP-2、TIMP-2在重度及肝硬化组两组中表达明显,而且在重度、肝硬化组中的表达与轻、中度组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重度及肝硬化组,MMP-2与TIMP-2的比值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