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广州地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及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RT—PCR),对2009—01/12来自广州地区5间监测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和血清型分型。结果检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361份,男性228份,女性133份,经ELISA法检测RV抗原阳性的标本146份(阳性率为40.44%),男性阳性率39.04%,女性阳性率42.86%;7~12月龄RV腹泻患儿最多,占45.21%;秋冬季为(1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占76.71%;对132份ELISA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中主要为G1型(43.94%),其他依次为G3型(28.03%),G1+G3混合型(24.24%),G9型(1.52%),G1+G9型、G1+G3+G9型及未分型均为(0.76%);P分型中主要为P[8]型(47.73%),其他依次为P[4]型(25.76%),P[4]+P[8]混合型(23.48%),未分型(1.52%),P[6]+P[8]混合型(0.76%);G型和P型组合情况以G1P[8]型多见,33株,G3P[8]次之,18株。结论RV是广州地区2009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RV腹泻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主要高发于秋冬季,RV发病以7~12月龄人数最多,G、P分型分别以G1和P[8]为主要流行毒株,组合型G3P[8]为流行优势株,混合感染亦很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发生医院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12月入院,符合医院感染急性腹泻诊断并经过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的50例患儿,用RT-PCR方法进行G、P分型。结果 2009年全年共收治30 351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692例,感染率为2.28%,其中胃肠道感染138例,感染率为0.45%;发病年龄以<2岁为主,其中7~12月龄最高,占36.00%;发病季节集中在秋、冬季节(1、10、11月份);对50例RV抗原阳性病例进行G、P分型,其中45例显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0.00%,G分型以G1型(60.00%)最多、其次为G3型(13.33%),P分型以P8型(60.00%)为主、其次为P4型(26.67%),组合分型以G1P8为主(40.00%)、其次为G1P4型(13.33%)。结论广州地区2009年医院感染轮状病毒腹泻病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G1型,组合型以G1P8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陈波  黄海樱  周强  嘉红云  冀天星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334-3336,335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实验数据。方法收集某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1 878,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 878例腹泻标本中[年龄范围在(1.99±2.37)岁],有616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32.80%;其中0~1岁组腹泻患儿童阳性率可达36.21%(构成比69.48%),其次为1~2岁年龄组腹泻儿童占31.92%(构成比15.91%),2~3岁年龄组腹泻儿童占33.74%(构成比9.09%),可见0~3岁年龄段腹泻儿童(构成比共占94.48%)年龄段为高发期。以每年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4个月构成比为82.46%)为发病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儿童腹泻(0~14岁)的主要病原,0~3岁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患者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以及RV感染率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实验数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164份,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2 164份腹泻标本有684份RV阳性,总阳性率为31.6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1.07%、女性阳性率为32.37%,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1岁腹泻患者阳性率可高达38.74%,占55.56%,1~2岁腹泻患者阳性率31.92%,占14.33%,2~3岁腹泻患者阳性率33.73%,占8.19%;以每年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83.33%。结论轮状病毒是患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男女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3岁患者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为RV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5.
83年12月~84年4月。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采自河南省部分地区156例急性腹泻小儿.13例健康成人和5例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70例病儿标本呈现轮状病毒 RNA 图式.依基因片段迁移率的变化.可分为长短两个电泳型(L 和 S 型)以及十个亚电泳型(L1—5.Sta1bS2a.S2b.S3)郑州市优势电泳型为 S2a 和 S2b.新乡地区和通许县分别为 L3和 S1b.混合电泳显示.L4和 L5出现的附加区带.可能由混合感染造成.还从健康成人粪便中检出 S2a 型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6.
7.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蕙  李海  张钧  顾红英  王蓓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20-1421
目的 研究苏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检测标本775份,轮状病毒阳性274份,检出率35.35%;血清分型发现,轮状病毒腹泻G分型以G3(40.15%)和G1(28.42%)为主要流行株,基因P分型结果以P[4](39.68%)为主,尚发现较多不常见G/P组合和未分型病毒株。结论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G3和P[4]最多见,但有较多未分型病毒株,应继续进行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HRV)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福建省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核酸(HRVRNA)电泳。[结果]2012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48.7%。RNA分型:A组长型858株,短型117株,长短混和型4株;C组1株。秋冬季腹泻标本阳性检出率56.9%(769/1351),春夏季阳检率31.9%(211/661)。[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福建省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其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呈动态变化的趋势,10年来的流行毒株以A组长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10年肠道病毒(EV)71病毒流行状况。方法设计肠道病毒71型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2010年全年来医院就诊的疑似手口足病患儿送检标本20150份,进行肠道病毒71型荧光RT-PCR检测,同时,设计了扩增EV71病毒全基因组的引物,随机选取了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进行测定。结果在20150份临床标本中,EV71病毒的阳性为4780份,全年总的检出率为23.72%,每个月均有阳性检出;其中,EV71病毒阳性率较高的为4~7月份,最高检出率为6月份,达32.19%,最低检出率为10月份,为7.91%;扩增了5株广州株EV71病毒全基因组全长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将5株广州株EV71病毒与EV71的A、B3、B4、B5、C1、C2、C3、C4型及阜阳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W比较,发现与C4a型阜阳株等同源性为98.00%~99.00%,与C4b同源性为91.00%~93.00%,与C1-C3同源性为82.00%~83.00%,与B3、B4、B5同源性为81.00%~83.00%,与A型同源性为80.00%。结论 2010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2010年全年还是较普遍流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010年分离的5株广州株EV71病毒属于C4a型。  相似文献   

10.
<正> 1990年9月—12月、郑州市婴幼儿急性腹泻流行,我们用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法进行了软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1990年9月—12月30日,从本市儿童医院、四院、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集0—4岁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117份,放-20℃保存备用。 2、标本处理:取粪便0.1g或粪液0.1ml于小塑料管中,加0.4ml醋酸钠(含1%SDS)和酚、氯仿提取,充分混匀后,1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再用酚、氯仿提取一次,含双链RNA的上层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院 2 0 0 1~ 2 0 0 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 ,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 ,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 35 .35 %,血清型分型发现 G3型为流行优势株 ,占 4 9.0 %;其次为 G1型占 32 .9%;再次为 G2、G4 ;未定型占 12 .0 %;G9型有 3例 ,为 1a以内患儿。 G1和 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 2 0 0 1~ 2 0 0 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 G3和 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中国1998~2004年G9型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国流行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G9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中国9个地区收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V,对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型,选择G9型毒株进行VP7基因全长克隆测序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4年共检测出RV1 268份,其中45份为G9型(3.5%),昆明最多(34/45),其次是兰州(8/45)、长春(2/45)、卢龙(1/45),北京、郑州、杭州、福州、广州未检测到G9型毒株。对35份G9型标本进行P分型鉴定:15份为P[8]型,12份为P[6]型,5份为P[4]型,1份为P[8 4]混合型,2份未能分型。中国1998~2000年以P[8]G9毒株流行为主,而2001年后以P[6]G9毒株为主。22株G9型病毒VP7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流行的G9型毒株彼此同源性高,同属G9第3亚型。结论中国流行的RV G9型株与世界各地的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国内传播范围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扩增2009年镇江市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2009年镇江市肠道病毒71型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采集临床手足口病(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抽提病毒RNA,通过巢式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Clustal X和MEGA5.0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测序获得的11株病毒基因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尤其与C4基因亚型最为相近,并且可进一步划分为C4a进化枝。说明本文的11株病毒皆属于EV71病毒C基因型、C4a亚型。结论:2009年镇江市的EV71病毒株可能与阜阳分离的EV71病毒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C4a亚型,并且C4a亚型的EV71病毒在中国大陆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V感染在5岁以下儿童中几乎无一幸免,因RV感染死亡的人数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6%。由于其抗原成分复杂、型别繁多,且各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差,至今尚无可供使用的十分有效的疫苗。为全面了解我国河西走廊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病毒型别及其组合,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间笔者首次对酒泉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了连续观察,探讨A组轮状病毒在酒泉地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6.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造成世界范围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研制轮状病毒疫苗成为当今世界卫生组织(WHO)疫苗计划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1987~1990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广州市1987~1990年193例小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结果。采用PAGE技术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RNA。阳性率53.37%。其中RNA短型(第Ⅰ亚组)20例,占阳性标本的19.42%,长型(第Ⅱ亚组)78例,占75.73%。两亚组病毒进一步分成10个电泳型,其中3个属短型,7个属长型。4年中以RNA长型为主。每年均可检出一个优势的流行电泳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年浙江省随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戊滋病患者(HIV/AIDS)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浙江省各地市为单位随机抽样确定303例研究对象,收集个案信息、采集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用巢式PCR扩增gdg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序列成功获得率为74.3% (225/303 )。存在7种亚型,分别为CRFO1_AE (58.7% ), CRF07_BC(13.8%),CRF08_BC(9.8%),B''(15.1%>,C(l.8%>,G(o.4%)和未定义Bc重组(新型独特重组型,0.4% ) o HIV BLAST分析显示,毒株同源性最高的报告地涉及国内辽宁、广西、云南、河南等10个省(区)和泰国、越南、印度、南非和利比亚5个国家。CRFO1_AE系统进化树分为4簇,同性传播感染者序列聚集于簇1,但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混合并存。结论浙江省HIV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以流行重组型占显著优势,存在新型独特重组型和新型别,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呈交叉渗透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珠海市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9年珠海市手足口病(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H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9年1—10月采集珠海市各医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粪便标本558份,经HEV71通用引物扩增分析,确定为HEV71阳性158份。选取其中HEV71阳性标本24份用RT-PCR扩增衣壳蛋白vp1全长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分析病毒遗传学特征。结果珠海市24例HEV71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核苷酸序列长度都是891bp,编码297个氨基酸。该24株HEV71全部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与C4基因型相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8.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9.3%~99.7%之间,与2008—2009年中国流行的HEV71同源性极高;但24株HEV71在vp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100.0%和99.0%~100.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24例HEV71可划分为7条传播链,75%(18/24)流行株分布在其中的2条传播链,且这2条主要传播链只由珠海市HEV71分离株构成。结论2009年珠海市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与中国2008—2009年流行的HEV71在基因亲缘关系和流行时间关系上都很接近,但珠海市HEV7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存在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RV)依其组抗原性可分成A~G共7个组,尽管A组RV(GA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但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中RV胃肠炎并不少见,我们通过对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开展RV监测并了解GARV基因型分布,以掌握武汉市成人RV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