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表明[1,2],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家庭因素对个体心理成长、个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采用测量法,了解高等医学专科学生(以下简称医专生)自我和谐程度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对完整家庭与离异家庭大学新生进行自我和谐量表与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的测量与差异比较。结果:离异家庭大学新生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大学新生;且其在不同家庭环境(父母离异后与父亲同住或与母亲同住)下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显著差异,与母亲居住的孩子存在着更多的问题;离异家庭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结论:离异家庭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家庭子女较差且自我和谐的建设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11名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有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对发展大学生成熟个性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关系。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大学校园生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良好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和自我和谐的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 )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 )对200名农村留守儿童与2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FES-CV评定中,除矛盾性因子外,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中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2)在SCCS评定中,留守儿童自我的灵活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两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3)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佳,自我和谐性较差。改善家庭环境可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自我和谐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188名中职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1)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较好,但部分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较低;(2)自我的刻板性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6.397,P<0.01);(3)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父母婚姻状态3个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无显著性;(4)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新生的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5名高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7.
青年失业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范喜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03-1704
目的:研究青年失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156例青年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青年失业人员其自我和谐程度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结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青年失业人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及自我的刻板性较低,自我的灵活性较高;SCL-90中人际关系、抑郁两因子和自我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正相关(r=0.107,0.088)。SCL-90各个分量表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刻板有显著正相关。结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医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旨在了解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特此对某医科大学400名05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467),自我和谐和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459;r=.401)。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其次是交谈困扰。因此培养医学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性和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63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其自我和谐程度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结果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与自我的刻板性较低,自我的灵活性较高;SCL-90中人际关系、抑郁两因子和自我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正相关(r=0.107,0.088).SCL-90各个分量表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刻板有显著正相关. 结论 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源头是其本人的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1]。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低,易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在家庭中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不能缓解成长中的困惑所带来的心理压力[2]。总之,家庭环境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地认为和谐、亲密的家庭会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有益的影响,而矛盾、冲突的家庭会对子女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谢倩等的研究结果表明[3],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试图从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入手,了解和掌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现状,同时对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以期反映出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家庭环境对其的影响,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分层抽取我院临床相关各专业医学生58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自制的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进行团体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FES-CV得分与中国常模的十个因子都有显著性差异,除矛盾性得分高于常模外,其它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②家庭环境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相关性。③年级、性别、民族、专业满意度、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各自独立影响着家庭环境量表的单个或多因子。结论①家庭环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②家庭关系受专业满意度、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罪犯心理健康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罪犯家庭环境、认知方式、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等方面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别开生面的从罪犯自我宽恕的角度探讨了其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宽恕能够帮助罪犯消除消极性情绪及内在冲突,促进自我接纳,减轻抑郁及焦虑,不仅有利于罪犯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利于罪犯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最后,指出对罪犯进行自我宽恕的干预的局限性及其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高职生自我和谐状况,并探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职学校的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生中有47.3%的人处于自我不和谐状态;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的刻板性与SCL-90各维度呈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SCL-90各维度呈负相关;自我和谐可以解释心理健康44.4%的变异.结论 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要注重提高高职生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来访大一女生自我和谐对其入学适应、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354名预约心理咨询的大一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路径研究.结果 来访大一女生具有明显的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并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存在对自我经验的不合理期望,以及自我和谐的刻板和僵化.来访大一女生自我和谐各因子及总分与入学适应、心理健康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0.0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来访大一女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而对入学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入学适应在自我经验不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自我和谐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女大学生的入学适应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论:父母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同时注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某大学2007年入学的学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9),而且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在自我和谐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对大学新生影响最大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其次是自我的灵活性。结论培养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504名军事飞行员进行测试、统计、分析。结果 (1)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成正相关。(2)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军事飞行员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程度明显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军事飞行员。结论加强自我和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暴力的关系 ,从而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对有家庭暴力的中学生 (包括对学生本人施暴及其它家庭成员之间有施暴倾向 )进行测试。结果 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 ;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育有严重影响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结论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健康的自我能让人们快乐而充实的生活与工作.自我和谐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者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概念,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1].罗杰斯[2]认为,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即指每个人对自我的看法与他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和谐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把视线集中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心理和谐上,关注初中生的研究很少[3].初中生生理上的迅速成熟所产生的成人感与之心理发展水平的有限性形成冲突[4],使其很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危机,并随之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初中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其学习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时所取得的学习业绩、效果和效益[5].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自我和谐与学习绩效的相关研究,探讨初中生自我和谐水平对其学习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医护团队的自我和谐现状,探讨影响社区医护团队自我和谐的因素及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来提高社区医护团队的自我和谐程度。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在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24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医生和护士的自我和谐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护团队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均值为(99.96±10.85)分,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为(48.84±7.59)分,自我的灵活性得分为(41.98±5.53)分,自我的刻板性得分为(21.22±3.75)分,与大学生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护团队的自我和谐程度偏低,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医护团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