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从1984年3月至1991年4月,我们应用剪套法吻接指血管共再植283例501个手指。其中末节离断再植56例88个手指,完全成活81个,成活率92%,56例中男41例,女15例,末节断指再植年龄最大68岁,最小2岁2个月。 [例1]男,22岁。右手拇指末节屈腱止点以远处被切纸机完全切断,指腹两侧有条状淤斑,伤后7h来院。急诊再植,臂丛麻醉后刷冲,洗伤指,彻底清创后行指骨固定,应用剪套吻接2条指动脉,2条指神经,1条指背静脉,缝合皮肤,手术结束。术后10天拆线,切口Ⅰ期愈合,术后4周拔针,3个月后复查,痛觉恢复,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2年2月~2000年2月共收治断指再植患304例398指,成活率96%。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的成活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为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断指再植成活的关键是吻合动脉和静脉,重新建立血循环。对于手指近节、中节,血管解剖便于寻找,对于末节碾挫离断或甲根部离断,在指腹组织中难以找到可供吻合的静脉,影响再植成活。本院对25例末节离断未吻合静脉再植,经采用放血疗法处理,成活23例,成活率9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断指再植失败的各种原因及处理办法,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再植共256指,其中再植指坏死21指,对各种可能引起再植指失败的因素及对应的处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致伤原因及指体条件,吻合的血管数及动静脉比例,吻合血管的质量,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与否,术后处理不当如感染及吸烟等是影响断指成活的重要因素。结论:严格掌握断指再植的适应证,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血管吻合,正确和及时地处理血管危象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血管吻合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断指再植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术已不是手术禁区。这些类型的断指血管大部分挫裂严重,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21例此类断指患者,广泛采用移植血管的方法进行再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断指再植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4年56例(78指)小儿断指(完全离断)再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植后存活75指,存活率96%。术后经3~6个月的随访,存活指功能、外观及长度良好。再植指总优良率达84%。结论 精良的血管吻合技术是保证小儿断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断指再植300指中血管危象的发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技术已从临床实验发展到临床应用的阶段 ,而术后血管危象产生的避免与处理 ,对初学者而言成为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1 临床资料  我科从 1989~ 2 0 0 0年近 10余年间行断指再植30 0指。其中近节 183指 ,中节 71指 ,末节 4 6指 ,锐器伤 2 4 3指 ,钝器伤 4 6指 ,撕脱伤 11指。男性女性指比例近 3∶1;10岁以下儿童 7指 ,10~ 2 0岁 2 4指 ,2 0~ 4 0岁有 2 6 3指 ,4 0岁以上 6指。再植成功 2 81指占 93% ,失败者为钝器伤 9指 ,其中包括儿童 3指 ,锐器伤 2指 ,均为年轻女性 ,撕脱伤 9指。2 讨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邻指动脉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1996年5月~2002年5月,应用邻指固有动脉顺行和逆行转位方法对32例35指复杂断指进行再植,其中26例29指行邻指动脉近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顺行转位),6例5指行邻指动脉远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逆行转位).结果成活26例28指,部分成活2例2指.所有全部成活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0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邻指动脉转位是复杂断指进行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邻指动脉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1996年5月~2002年5月,应用邻指固有动脉顺行和逆行转位方法对32例35指复杂断指进行再植,其中26例29指行邻指动脉近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顺行转位),6例6指行邻指动脉远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逆行转位)。结果:成活26例28指,部分成活2例2指。所有全部成活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0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邻指动脉转位是复杂断指进行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断指再植32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小儿断指再植24例32例,成活26指,成活率84.4%。对其中18例23指进行6个月至4年的随访,优良率87%。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夜间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6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根据病历单双号分为常规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和夜间组38例(接受强化夜间护理),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指体存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夜间组疼痛评分(2.07±0.47)分,低于常规组的(3.19±0.54)分,血管危象发生率5.26%,低于常规组的15.79%,再植指体存活率97.37%、护理满意度94.74%,分别高于常规组的84.21%、81.58%(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夜间强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再植指体存活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金肖强  杨文龙 《浙江医学》1998,20(6):344-345
我科于1983年至1996年间收治绞窄性撕脱断指21例,其中12例因断指指固有动脉及指神经抽出、严重挫伤而无法吻合或吻合后失败,采用邻指动脉及神经束联合转位吻合再植,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指或足趾挤压伤致完全或不完全离断,往往伴有部分软组织挫伤甚至部分毁损,血管床大片或节段性损伤,若处理不当或姑息保留损伤段血管,而行单纯清创缝合或再植往往造成失败。我科1998年~2000年5月采用血管移植治疗指(趾)挤压伤致完全或不完全离断再植14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在28~52岁……  相似文献   

16.
动脉优先吻合法断指再植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指再植手术已成为许多医院急诊断指处理的常规方法 ,并已建立了其相对常规的操作方法和顺序 [1 ] 。手术过程中常规先吻合静脉 ,后吻合动脉 ,目的是使指动脉吻合完成后能建立通畅的血液循环。但此方法对于创伤比较严重、指背静脉有挫伤栓塞的指体在再植后往往出现血管危象。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笔者采用动脉优先吻合法再植 96例16 8指 ,并与同期采用静脉优先吻合法 12 0例 194指作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就诊的断指患者 2 16例 36 2指 ,分为两组。观察组 96例…  相似文献   

17.
断指再植护理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佩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10-1210
2003年3月—12月,我科对各类断指50冽进行再植手术,其中48例成活,有4例皮肤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2例不活进行解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小儿断指再植24例32指,成活26指,成活率84.4%.对其中18例23指进行6个月至4年的随访,优良率87%.文中指出精湛的显微外科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小儿断指再植适应证的选择、保护骨骺、避免关节融合、保留指骨长度、避免血管损伤、妥善处理血管危象及术后护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48例54指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断指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在断指再植的同时分别选用指动脉皮瓣、掌背皮瓣、骨间背侧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静脉皮瓣、足背皮瓣、第一趾"C"型皮瓣、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位或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或桥接再植.结果 54个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成活51指.术后随访3月~1年,再植拇手指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在再植的同时合理选用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或桥接再植,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52例62指(肢)再植的临床经验,分析断指(肢)的适应症、再植技术、影响成活因素的重要性。方法:我院于1986年3月~2000年9月共再植断指(肢)52例62指(肢)。其中断肢13例14肢,断指39例48指,断指(肢)离体时间5~26小时。结果:62指(肢)中,失败11指(肢),成活51指(肢),总成活率82%。其中3例5指撕脱离断成活3指,2例腕掌指多段断肢再植成活,1例指尖再植成活,6例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结论:恰当选择适应征、精湛再植技术、正确及时术后处理,可提高再植成活率,真正达到再植成功,即再植指(肢)体成活、功能良好、外观美三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