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玙娇 《现代保健》2011,(19):100-101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2.
护士针刺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友 《职业与健康》2005,21(9):1312-1313
目的 探讨广东省蕉岭县人民医院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其职业危害,以制定防范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广东省蕉岭县人民医院104名护士针刺伤情况及相关的防护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针刺伤发生率高达98%,年人均被刺伤2.4次。发生针刺的频率与年龄、学历无关,与护士性格急躁、缺乏工作经验及针刺伤防护知识有关。结论 护士的职业风险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针刺伤知识的培训学习,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减少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12-2016年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情况,统计分析不同学历、年龄、科室、工作时段、部位、操作环节、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暴露源种类等情况。结果学历中专、年龄≤22岁的护士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几率较高;暴露科室主要是外科(包括骨科、产科、妇科等)占45.45%(30/66),高于内科(24.24%)、急诊科(21.21%)和儿科(9.09%);工作时段白班占77.27%,高于夜班(22.73%);暴露部位主要是手臂,占87.88%;操作环节主要是静脉输液拔针处置针头不规范,占77.27%,其次是注射拔针回套针帽,占10.61%;血源性针刺伤占33.33%;暴露源种类主要是HBV,占血源性针刺伤68.18%。结论中专学历、年龄≤22岁是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外科、白班、手臂、静脉输液和注射拔针处置针头操作行为不规范是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操作行为规范训练,加强护士职业安全管理,保障护士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避免针刺伤的措施,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方法通过大量相关研究,分析针刺伤的原因,规范针刺伤后伤口的处理,制定预防针刺伤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结果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力度,避免针刺伤的发生。结论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方案,可大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体检项目中抽血化验是最常规体检,我院体检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治疗护理工作中被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培训教育并普及宣传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护士针刺伤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40名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护士中,被针刺伤者达60%,且大多护士未接受过预防职业性损害的培训。结论预防针刺伤,做好职业性防护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院800名临床护士在2005年8月—2006年8月一年间发生针刺伤及其职业防护情况进行调查。766人中645人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发生率84.20%;被污染针头刺伤者501人,占77.67%。操作时经常戴手套者仅占4.96%;操作后大部分人回套针帽,不回套者仅占23.24%;针刺伤后向上级部门汇报者占10.54%。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护士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8.
积极防范针刺伤的发生率、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是保持健康急诊护理资源的关键环节.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创建护理安全文化对急诊护士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各级医院应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和教育,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制定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将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在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考核内容.护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护理管理思路,营造一种氛围,唤醒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护士针刺伤在不同科室的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与其有关的损害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为此本文对原阳县三所县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6年11月(实施防护措施前) 1634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与2017年11月(实施防护措施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11月临床护士发生过针刺伤的为1331人(81. 5%),未发生过针刺伤的303人(18. 5%); 2017年发生针刺伤的为345人(21. 1%),未发生的为1289人(78. 9%)。针刺伤发生率下降60. 4%。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保证护士安全,提高护士健康指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以针刺伤为最常见,在发生的部门中以普通病房最多,发生的人群分布中,护士所占的比例最高,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拔针及拔针后放置不当.本研究旨在为普通病区护士针刺伤防护提供可操作性的条件、工具和方法,确保用物及时分类处置,减少针刺伤.  相似文献   

12.
加强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探讨现行防护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2007年8月-2008年7月167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7人发生针刺伤389次,平均约2.33次/人;1~5年护龄组和护士职称组的针刺伤发生频率最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操作环节有拔针、加药和分离针头,发生率分别为33.9%、29.3%和24.7%,刺伤后仅少数护士规范地进行处理;77.3%的针刺伤者感到紧张和恐惧;167人中,76.6%认为自己了解预防与刺伤后处理措施,但仅24.6%可正确复述针刺伤后处理方法,两者一致性差(κ=0.180)。结论现行防护措施对职业性针刺伤有一定的防护价值,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弱,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是进一步降低职业性针刺伤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期间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08~2010年3年期间护士发生针刺伤人均次数逐年减少,在注射前、准备用物、注射中、处置废物时和其他情况等刺伤环节发生刺伤的人数也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上岗后的职业安全、针刺伤的防护、教育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根据针刺伤的发生方式和自身防护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18所医院的820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士自身防护意识差,有10.73%的实习护士对防护知识一无所知,护理操作中针刺伤发生率为62.93%,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12.46%;接触患者前后洗手的比例为32.56%;有潜在血液接触中戴手套占23.05%,516名发生针刺伤,上报率仅25.39%。结论只有强化实习护士岗前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其对针刺伤的认知,降低针刺伤的风险,避免血源性疾病感染,确保实习护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对426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其中379名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97%;人均被刺伤4.75次/年、刺伤≥10次者占总人数的6.10%,刺伤最多1人1年被刺伤29次;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拔针、加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等。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而防护意识淡漠,故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预防针刺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金凤  杨翠芹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57-125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我们于2009年1月对我院220名临床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防范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案例资料和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后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资料.结果 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是20.1%;通过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到0%.结论 加强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血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每天可能会面对锐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由于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感染率的升高,加之这几种病原体感染存在窗口期,在采血过程中,由于防护意识淡漠、防护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采血护士很容易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因此采血护士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19.
采血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每天可能会面对锐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由于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感染率的升高,加之这几种病原体感染存在窗口期,在采血过程中,由于防护意识淡漠,防护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采血护士很容易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因此采血护士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20.
罗红  朱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4-2415
<正>随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的颁布,职业病危害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医疗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1]。自1981年McCc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有关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2]。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