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宝献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2(4):12-13
对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分析,残废率为49.28%,其临床特点:(1)车祸致DAI的发生率高;(2)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且意识障碍较重,一般无中间清醒期; 相似文献
2.
169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目前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诊断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多中心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分型、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DAI病人影像学表现越单纯,病灶越靠近大脑半球周边,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现行的DAI病人诊断性影像学表现及分型、GCS评分及分型对判断DAI病人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DAI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诊治正确,抢救成功21例(84%),其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4例(1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是降低DAI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4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受伤后均采用综合治疗。结果本组死亡12例,植物生存9例,重度残废5例,中度残废4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DAI好发于轴索聚集区,如胼胝体、脑干上端背外侧、脑白质、小脑、内囊等处。DAI越重,损伤越趋于脑深部和中线结构,病灶位置越深,则意识障碍的程度越重,预后亦越差。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生命支持、神经营养药物、促醒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性治疗,注意及时纠正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2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280例DDI患者,其中76例予以双侧开颅减压术治疗,204例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22例(43.6%),轻残或遗留部分并发症86例(30.7%),重残37例(13.2%),植物性生存2例(0.7%),死亡33例(11.8%).结论 脑肿胀,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DAI患者应及早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昏迷时间长者及早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脱水治疗选用20%甘露醇+速尿+白蛋白模式,辅助甲强龙冲击及亚低温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and explore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AI.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eighty patients with DAI,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9,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bilateral decompressive craniotomy was performed in 76 patients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204 patients; the clinical data and treatment efficacy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Good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122 patients (43.6%), mild disability in 86 (30.7%), severe disability in 37 (13.2%),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in 2 (0.7%) and death in 33 (11.8%). Conclusion Decompressive craniotomy is needed as early as possible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swelling,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mydriasis; early tracheotomy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patients in coma for a long time to maintain airway smooth; 20% mannitol plus furosemide plus albumin, together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and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can be employ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early dehydration. 相似文献
6.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78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伴脑挫裂伤者55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52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原发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类型,以意识障碍为临床特点,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7年收治96例DAI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TBI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和病理改变类型,DAI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今TBI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 DAI病理特征DAI是旋转暴力所致。王洪财等[2]电镜下发现DAI患者神经轴索肿胀迂曲,轴索内微管消失微丝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43例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探讨诊断要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维持氧饱和度正常,防治脑水肿,早期(<12h)亚低温治疗,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大剂量纳洛酮(0.4mg/kg)治疗。早期(<12h)持续侧脑室外引流术,高压氧及促醒治疗等。结果根据GOS(伤后3月)评分,良好9例(20.9%),轻残12例(27.9%),重残8例(18.6%),植物生存2例(4.7%),死亡12例(27.9%)。结论DAI病人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的综合处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 ,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 1 0 7%。方法 :对 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并对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DAI多发生于交通肇事 ,伤后立即意识障碍 ,呈持续性昏迷 ,昏迷程度重 ,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和中线附近散在点状出血灶。结论 :DAI的致死、伤残率高 ,本组分别为 5 8 8%、2 3 5 %。出血灶越接近中线 ,GCS评分越低 ,其预后亦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AI超微结构变化特征及DAI的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临床DAI患者的挫伤白质为材料,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统计学处理影像学与顶后的关系。结果:DAI时超徽结构变化最早表现为髓鞘松解,继之出现轴索内线粒体消失,微丝紊乱,直至轴索消失。中轴部损伤死亡率高于外周部损伤。结论:DAI时超微结构变化呈现由髓鞘到轴索变化的特点。髓鞘松解变性明显、轴索消失之处可形成“回缩球”。“回缩球”出现的早晚与损伤程度有关:DAI虽是病理诊断名称。但可根据CT及MRI间接作出临床诊断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6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因其诊断和治疗困难,死亡率居高不下。现将我院1994年至2001年间明确诊断为DAI的67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1岁,平均38.3岁。①受伤原因:车祸伤43人,摔伤11人,坠落伤5人,打击伤5人,原因不明3人。②昏迷时间:昏迷1~3d6人,4~7d13人,8~14d21人,14d以上27人,其中6例超过3个月,平均为21.5d。③入院时GCS评分:>12分7例,9~12分15例,6~8分21例,<5分24例,中重度(GCS<9分)共45例,占67.15%(45/67),其平均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0.7%。方法:对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DAI多发生于交通肇事,伤后立即意识障碍,呈持续性昏迷,昏迷程度重,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和中线附近散在点状出血灶。结论:DAI的致死、伤残率高,本组分别为58.8%、23.5%。出血灶越接近中线,GCS评分越低,其预后亦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本组DAI病人71例。保守治疗50例,手术治疗21例。结果 根据GOS评分,预后良好14例,中残16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4例。结论 颅脑损伤持续昏迷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者,即可诊断为DAI。抓住时间窗综合治疗,可提高DAI的治疗结果。中枢性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严重的肺部感染是DAI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在加速度运动时脑深部组织因剪应力作用引起的广泛损伤。近年来对DAI的研究很多,已深入到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人们通过动物实验对DAI的病理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双侧脑实质大片状低密度区、皮髓质界限不清,第三脑、侧脑室及基底池对称性受压,中线结构未移位,脑实质内点状、斑片状出血灶。结论:CT表现结合临床,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CT是DAI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死亡18例(36%),生存32例(64%),其中植物生存3例(6%),重残8例(16%),中残7例(14%),轻残9例(18%),良好5例(10%).结论 有中间清醒期或无明显昏迷的颅脑损伤患者,不应轻易排除DAI;脑挫裂伤、脑震荡、脑干损伤和DAI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分析,死亡率为49.28%,其临床特点:①车祸致DAI的发生率高;②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且意识障碍较重,一般无中间清醒期;③神经系统检查多无明确定位体征;④临床症状很重,但多数颅内压不高;⑤DAI大多单独存在,很少合并颅内血肿;⑥常合并弥漫性脑肿胀。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