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3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6h、6~24h、24~72h和〉72h组。取术中获得的脑组织做病理标本,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6h组脑组织轻微水肿,AQP4表达呈弱阳性,6h后水肿逐渐加重,AQP4表达开始增强,至24~72h达高峰。此后,AQP4表达下降,水肿减轻。结论:脑出血后AQP4表达呈动态变化与脑组织水肿程度一致,提示AQP4在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AQP4在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相关性,并观察其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对32例H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术中所取得的血肿周围水肿脑组织标本(实验组)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QP4的表达,并与对照组(为手术人路中皮层造瘘所获取的皮层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各时间段血肿周围水肿脑组织AQP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后24h周围水肿脑组织中的AQP4含量显著升高,直到72h仍在较高水平。结论HICH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与AQP4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色素C的释放规律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关系,探讨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HIF-1a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8~72h达到高峰;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少量细胞色素C表达的神经元,48~72h时达到高峰;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HIF-1a表达的神经元,24~48h时达到高峰,48~72h高表达持续存在;细胞色素C的表达与HIF-1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3,t=8.3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流量下降可引起细胞色素C的释放,产生缺血性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血-脑屏障(BBB)的超微结构。方法 选取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CT导向脑立体定向仪在血肿周围取脑组织标本,电镜下观察BBB的超微结构。结果:脑出血12h后BBB胶质足板水肿,胞饮水泡增多,24h后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48h后足板水肿明显,内皮细胞水肿,细胞核增大;72h胞质稀疏,基底膜断开;5d内皮细胞胞膜及核膜溶解,毛细血管塌陷。结论 脑出血早期预防BBB的损害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血-脑屏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例高血压ICH患者不同病程血肿周围脑组织GLUT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H组发病12 h GLUT1表达开始增强,24 h、48 h表达最强(均P<0.01);72 h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ICH早期血肿周围GLUT1表达增多,有助于恢复脑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 方法 将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再按时间因素将脑出血组分为出血后6h、24h、48h、72h、7d、14d6个亚组.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HE染色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分布状况;定量RT-PCR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ccludin 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水肿,在48 h左右尤为明显,局部可见明显脑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发生明显破坏,内皮细胞间出现裂隙.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呈强阳性表达.脑出血后6hoccludin的表达即开始下降,呈阳性表达;脑出血后24~72h occludin的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呈弱阳性表达.定量RT-PCR结果显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ccludin 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在6~72 h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出血发生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的表达下降,这可能是脑出血发生后血脑屏障破坏及脑水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脑出血组及PDTC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制模2 h予PDTC组腹腔注射PDTC;通过干湿法和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AQP9表达。结果(1)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出血侧在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持续到120 h后下降;出血对侧在4 h也升高,48 h达高峰;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更明显(均P<0.01)。(2)脑出血组AQP9表达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表达最强,120 h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较出血对侧增加更明显(均P<0.01)。(3)PDTC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在制模后24 h开始各时间点较脑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均呈平行增加,PDTC干预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有平行抑制作用,提示AQP9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背景五年来,人们已经在动物脑内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的病理改变进行了一些研究,然而很少人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病理和超微结构进行评估。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漏斗式入颅,在入颅路径过程必须切除的脑组织中,把远离血肿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发病12h以内),靠近血肿旁1cm脑组织作为实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实验组分为6h以内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48h组3例,48~72h组3例,3~4d组3例,5d组2例,8d组1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6h以内脑组织有轻微损伤。6h以后脑组织损伤逐渐加重。24~48h损伤达高峰,光镜显示脑细胞和纤维水肿明显,细胞形态不完整,核固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电镜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变空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或消失,核糖体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加,细胞变空,细胞膜不完整,胶质细胞核固缩。72h以后损伤逐渐好转,5d时损伤与6~12h组相似,8d时基本好转,与6h以内组基本接近。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早期就有病理改变,损伤高峰在24~72h,与一般脑出血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可能与血肿周围组织的继续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和对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出血后6 h、24 h、48 h、72 h、7 d组,每组再分为常温亚组和亚低温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人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各亚低温亚组注血后实施亚低温治疗4 h,维持脑温在(33±0.5)℃.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和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亚组各时间点脑组织水肿明显轻于常温亚组;神经元变性坏死、炎症反应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明显轻于常温亚组.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开始表达,48 h达高峰,7 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亚组(均P<0.01).脑出血24 h~7 d亚低温亚组IL-1β表达水平较相应时点常温亚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抑制血肿周围IL-1β的过度表达,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脑出血急性期灶周组织水肿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及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脑内缓慢注入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测定实验性脑出血6h、12h、24h、3d、5d、7d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含水量;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含水量逐渐增加,于3d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血肿周围组织中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IL-6及TNFa的阳性表达.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显示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即可见IL-6、TNFα较高水平的表达,24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结论脑出血急性期(6h)II-6及TNFα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过程.IL-6变化曲线与脑水肿曲线呈现出一致性,推测其参与了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研究脑出血后急性期血压和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胶原酶法制备SHR大鼠脑出血模型,出血部位为右侧基底节区。动物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常规剂量氨氯地平降压组、脑出血强化剂量氨氯地平降压组。MRI检查并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大小;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肿周围水肿的AQP4表达。结果 (1)氨氯地平治疗组MRI检测值显示,脑血肿周围水肿减轻,降压组均优于未干预组,强化降压组优于常规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5、7天的F值分别为16.987、35.448、37.174(P<0.05);收缩压降低幅度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之间有相关性,在第3、5、7天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0.89、0.83,P=0.000;舒张压降低幅度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之间有相关性,在第3、5、7天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9、0.84,P=0.000)。(2)降压组血肿周围水肿的AQP4表达下调均优于未干预组,强化降压组优于常规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5、7天的F值分别为217.058、21、51.706(P<0.05)。结论 (1)氨氯地平有效降压能使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缩小;(2)氨氯地平可能通过抑制AQP4表达促使血肿周围脑水肿减轻;(3)收缩压、舒张压的升高均可促使血肿周围脑水肿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表达变化。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术后6、12、24、48、72、120h断头取脑,应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血肿周围及对侧脑组织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血肿对侧脑组织相比,血肿周围脑组织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在出血后6h显著升高并达高峰(P〈0.05),随后降低,至48h与血肿对侧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然后再次升高,120h的表达量与6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ARα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动态表达变化提示其可能参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β--七叶皂甙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β--七叶皂甙钠治疗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病灶侧脑含水量以及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6,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及AQP4的表达,β--七叶皂甙钠可能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MRI各项指标变化,探讨AQP4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出血性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 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5)及出血组(n=30),每组又均分为造模后l、2、3、5、7 d组.采用苍白球注射胶原酶造成大鼠脑出血模型,在造模后1、2、3、5、7d行MRI扫描,测量计算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以及水肿区T1WI、T2WI及FLAIR序列的信号强度比,成像后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4的表达. 结果 各时间点出血组大鼠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表达与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呈线型正相关关系(r=0.687,P<0.05),AQP4的表达与血肿周围水肿区T2WI、FLAIR序列的信号强度比呈线型正相关关系(r=0.640,P<0.05;r=0.662,P<0.05). 结论 AQP4表达与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AQP4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 4 (aquaporin 4 ,AQP4 )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并用电镜技术和微血管灌注法观察脑水肿区的超微结构和微血管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后 6h ,AQP4mRNA和蛋白质在脑水肿区表达增强 ,AQP4mRNA(吸光度值 ,A)由 0 2 9上升到 0 5 7(P <0 0 1) ,AQP4蛋白A值由 0 0 6上升到 0 15 (P <0 0 1) ,电镜下可见脑组织轻度水肿 ;至 72h ,AQP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高峰 ,AQP4mRNA的A值为 0 88,AQP4蛋白A值为 0 2 5 ,此时脑组织严重水肿 ,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肿胀 ,毛细血管造影可见毛细血管开始增生 ;第 7天 ,AQP4的表达已减少 (尤以mRNA明显 )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此时脑水肿已减轻。在整个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 ,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rs>0 82 ,Ps<0 0 1)。结论 脑出血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 ,提示AQP4参与了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人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3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行经皮质造瘘术30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结果与经皮质造瘘手术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组术后7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术后48h残余血肿量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7d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21例,大部分清除12例;术后再出血1例,癫痫3例,脑积水2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12例,大部分清除18例;术后再出血2例,癫痫5例,脑积水5例,失语3例。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周围水肿,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亚低温、β-七叶皂甙钠及二者联合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2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亚低温组、β-七叶皂甙钠组及联合组各60只,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3,5,7d断头取脑,其中半数大鼠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另一半大鼠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调整与动物距离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而亚低温组、七叶组及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在出血后5,7d病灶侧脑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均低于亚低温组及七叶组(均P<0.05); 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 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而二者联合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