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形状、密度、平扫密度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主要以胰腺肿胀为影像学表现,CT结果大多为弥漫性强化减低,胰管改变以不规则狭窄为主,易累及肾脏;胰腺癌组患者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减低,胰管改变以截断为主;胰腺内分泌肿瘤更易出现胰周包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假囊肿形成。上述特征性表现与其他疾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相关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胰腺癌的64排螺旋CT的不典型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征象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缺乏典型CT征象的12例胰腺导管腺癌的64排螺旋CT资料.结果 12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其中,中分化导管腺癌7例,中高分化导管腺癌1例;黏液腺癌1例;腺鳞癌3例.8例导管腺癌病灶中位于胰头及(或)钩突部7例,胰颈部1例,表现为等、低密度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无明显强化;5例肿瘤呈明显外生性或有外生倾向;5例肿瘤远端胰管无扩张,2例出现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扩张,仅1例出现肿瘤远端胰腺萎缩.1例黏液腺癌CT平扫示胰头部5 cm囊性病灶,增强后仅囊性病灶下方少许实性部分轻度强化,体尾部胰管中度扩张(7 mmn),胆总管及邻近血管未受侵犯.3例腺鳞癌病灶中位于胰头2例,胰体部1例,肿块最大径3.0~4.5 cm,CT增强扫描胰腺实质期示3例病灶内均见液化坏死区,病灶远端胰管均轻度扩张(4~5 mm),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未见扩张.结论 胰腺癌可出现不典型的CT影像表现,要注意与易混淆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特征及其在AI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AIP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11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局限性肿大.CT平扫病变密度均均匀.4例在MR T1WI上信号降低、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增强后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9例胰腺周围有包膜样结构.横轴位图像上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或闭塞10例,胰管未显影11例.6例行MRCP者有4例显示胆总管胰腺段较大范围狭窄或闭塞,胰管节段性狭窄.7例ERCP显示胰管弥漫性、不规则狭窄.胰周静脉受累8例,肾脏多发低密度灶6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1例,肺间质病变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论 AIP的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检查在AIP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识别胰腺外脏器受累对正确诊断AIP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田笑  周欢  魏惠敏 《山东医药》2010,50(52):62-6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头癌与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征象包括不相交征(83.3%)、双管征(46.7%)、四管征(36.7%)、软藤征(36.7%)、胰管贯通征(13.3%)。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MRCP特征包括双管征(20%)、枯树枝征(36.7%)、胰管贯通征(86.7%)。结论双管征和软藤征是胰头癌的重要征象,四管征与不相交征是胰头癌的特异性征象;枯树枝征是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征象,胰管穿通征是肿块型胰腺炎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慢性胰腺炎.Ⅰ型AIP是AIP最主要的类型,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约占2%,好发于成年男性.胰腺癌是AIP最主要的鉴别诊断,两者的鉴别依赖于血清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是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影像学特征包括胰管不规则狭窄,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周围包膜样边缘(capsule-like rim),动态增强扫描晚期可见强化.胰腺的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显示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席纹样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与胰腺肿瘤相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特征.结果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腹部不适.血清CA19-9水平可轻度升高,通常<100U/ml,较胰腺癌低.B超对肿块型CP诊断的准确率仅18.2%,只能作为初筛手段;CT的诊断准确率为45.5%,表现为主胰管及其分支呈球样扩张,可见胰腺假性囊肿和钙化;MRCP和EUS均可见胆总管、胰管不规则扩张,表现与胰腺癌相似;ERCP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梗阻性质、胰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等,与CT检查结合,对鉴别肿块型CP与胰头癌有重要意义.根据组织病理检查,少部分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结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相似,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尽管关于 AIP 的各种临床指南相继推行,但在临床上,AIP 与胰腺癌的鉴别仍十分困难。参考 AIP 的指南及最新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关于 AIP 与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改变、影像学改变及激素反应四个方面的鉴别诊断要点。通过综合分析上述鉴别要点,胰腺占位患者的正确诊断可以得以明确,一些 AIP 患者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和MRI在鉴别非弥漫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非弥漫性AIP患者共78例,纳入AI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PDA患者共28例,纳入PDA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CT和MRI在鉴别AIP和PDA的表现情况,计算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敏感度。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的表现情况。结果 MRI鉴别AIP和PDA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CT(P0.05)。MRI用于诊断PDA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P0.05),但MRI和CT对诊断AIP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中,CT和MRI发现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多发胰腺占位、延迟均匀增强、胰管梗阻、多发胰管梗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A组中,非连续性胰腺占位、胰管梗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比CT在鉴别非弥漫性AIP与PDA时的诊断表现更好,MRI能够更多反映出有利于两种疾病鉴别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AIP患者(AIP组),另选取同期69例PC患者(PC组),对比两组MRI特征,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信号及动态强化方式等。结果 AIP组与PC组的MRI征象在病变累及范围、平扫信号价值、动脉期强化特点、胰管改变、假包膜的MRI征象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雪花样"不均匀低强化、假包膜是AIP的显著特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变累及范围以弥漫性为主,T1WI信号强度以降低为主,T2WI信号强度以升高为主,平扫信号分布多均匀,动脉期无强化,伴不同程度胆管和胰管改变,有假包膜征象。结论AIP和PC在MRI影像征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点,MRI多序列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反映AIP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7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39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7例胰腺癌患者中黄疸分别有1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45),血清癌胚抗原升高分别为0例和3例,糖链抗原(CA)19-9升高分别为12例和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显示胰腺萎缩、胰腺周围及血管侵犯分别有0、5例和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4例胰腺癌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胰管扩张、胰管中断、胆管扩张分别有14、2、15例和11、6、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4例胰腺癌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前者未找到肿瘤细胞,后者中10例发现恶性肿瘤细胞.结论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困难,结合临床特点、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活组织病理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与增强CT(contrast enhance CT,CECT)同机融合(PET/CECT)检查对胰腺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未行过增强CT检查、临床及影像检查发现可疑胰腺病变的患者行常规PET/CT检查,同时在PET延迟扫描后立即行同机增强CT检查(PET/CECT),将两者图像融合并对胰腺病变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PET/CECT、常规PET/CT对胰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测定病灶早期及延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18F-FDG的滞留指数(RI).以接受手术的24例患者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为依据,比较PET/CECT与常规PET/CT对胰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52例胰腺病变患者中,PET/CE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8.2%、96.2%,常规PET/CT分别为94.3%、70.6%、86.5%.恶性组(35例)的早期SUVmax、延迟SUVmax、RI分别为8.4±3.4、10.1±4.3、(24.1±22.6)%,良性组(17例)分别为4.5±3.9、5.0±4.3、(10.9±14.9)%,胰腺良、恶性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24例手术患者中17例为恶性,PET/CECT和PET/CT诊断胰腺恶性肿瘤T分期准确性为82.3%和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诊断胰腺恶性肿瘤N分期准确性为91.7%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80).结论 18F-FDG PET/CECT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常规PET/CT,判断胰腺恶性肿瘤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的准确性高于常规PET/CT,可以作为一站式检查对胰腺病变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onaneurysmal perimesencephal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NAPSA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NAPSAH患者,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在同期收治的4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有23例(4.7%)经头颅CT和CT血管造影确诊NAPSAH,出血分布于桥前池4例(17.39%)、脚间池8例(34.78%)、环池7例(30.43%)和四叠体池4例(17.39%).2例患者转入他院治疗,其余21例患者均转归良好,无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其中,17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4例为1分,主要为健忘、易怒、焦虑等主观症状,给予心理疏导和抗焦虑治疗后好转.结论 NAPSAH发病率较低;NAPSA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转归较好,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肝硬化CT分型与其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硬化的CT分型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357例肝硬化的CT表现进行分型。分析各型肝硬化的脾脏增大、侧枝静脉曲张、腹水、胸腔积液、原发性肝癌、胆囊结石、血常规和肾功能等情况。 结果 357例肝硬化中均匀型87例(占24.4%)、节段型41例(占11.5%)和结节型229例(占64.1%)。节段型和结节型患者,重度脾肿大者分别为29.3%和20.5%,均匀型为8.0%,x~2值分别为10.26和17.95,P值均<0.01。侧枝静脉曲张出现率以节段型最高(70.7%),其次为结节型(17.0%)和均匀型(2.3%),x~2=53.22~12.11,P<0.001。有腹水者结节型182例(79.5%),节段型11例(16.8%),均匀型9例(10.3%),x~2值分别为126.0和47.28,P值均<0.001。原发性肝癌结节型患者中为68例(29.7%),节段型1例(2.4%),均匀型5例(5.7%),x~2值分别为20.35和13.58,P<0.001。结节型血红蛋白降低例数显著多于均匀型,x~2=10.83,P<0.001。节段型和结节型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数和血小板数均数均显著低于均匀型,t值分别为1.99、2.04和2.10、2.23,P值均<0.05。节段型和结节型患者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例数显著多于均匀型,x~2值分别为10.30和8.51,P值均<0.005,结节型患者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均匀型,t=2.52,P=0.0029。结论 CT的肝硬化分型与肝硬化并发症之  相似文献   

15.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SPECT)与电子束 CT(EBCT)冠状动脉钙化定量积分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住院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SPECT和EBCT检查。以 CAG为金标准 ,比较 SPECT与 EBCT诊断 CHD的各项诊断指标 ,并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指标。结果 :SPECT诊断 CHD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69.2 % ,准确性为 77.3% ;EBCT以钙化积分≥ 1 0分为阳性标准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77.8%、80 .8%及 79.5%。这两种方法对检测 CHD的价值相似 (P >0 .0 5)。 SPECT与 EBCT联合平行试验的准确性为 72 .7% ;系列试验的准确性为 86.4%。结论 :SPECT与 EBCT诊断 CHD的效率相近 ;SPECT显像和 EBCT冠状动脉钙化定量积分法均为非创伤性检查法 ,对 CHD的诊断各有优势 ,宜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术前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经延迟扫描。结果:18例CT平扫均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密度均匀者3例,不均匀者15例;肝包膜回缩证10例;边缘清楚4例,不清楚14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及肝内胆管结石8例;有脾肿大者3例,不均匀者15例;肝包膜回缩证10例;边缘清楚4例,不清楚14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及肝内胆管结石8例;有脾肿大者3例。增强扫描病灶均匀为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地出现线样或网格状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大多可与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诊断及全身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长海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20例AIP患者的临床及FDG PET/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胰腺及全身病变的形态及代谢特征.结果 20例AIP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岁.1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或不适,黄疸,反复脂肪泻.2例为体检发现.血清IgG水平升高15例次,血清IgG4升高17例次,血CA19-9升高8例次.PET/CT显示20例患者胰腺病灶FDG摄取均明显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09±2.10(2.71~ 11.88),其中16例早期SUVmax为5.14±2.25,延迟扫描后SUVmax达6.23±2.77,平均滞留指数(RI)为21.20%.分型:弥漫型12例,局限型3例,混合型4例,多灶型1例.20例患者中19例发现胰腺外病灶,其中8例次合并胆管炎症,6例次涎腺肿大、代谢增高,13例次伴有1处以上的高代谢肿大淋巴结,8例次合并肺部间质性炎症或结节,11例次男性患者前列腺呈现“八字形”高摄取,3例次合并十二指肠乳头肿大伴代谢增高,2例次合并腹膜后纤维化,2例次合并溃疡型结肠炎,节段性结肠壁增厚伴FDG摄取增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不仅可以很好地显示AIP的胰腺病变的形态、代谢特征,且能显示胰腺外器官的受累情况,有助于AIP的及时准确诊断及全身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199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22例HPS患者,对其CT表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17)岁,平均病程(54±52)个月.22例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10例肺血管束远端分支明显增粗、增多,表现为胸膜下小结节、网格状或片状影;3例仅见双肺基底部段及亚段肺动脉分支增粗;1例表现为中心肺动脉增粗,1例为右心窒增大,1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末见异常.19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和肺动脉造影(PAA),其中4例肺内血管异常扩张,15例未见异常.同时可见弥漫性肝病12例,其中10例呈肝硬化表现,2例肝脏弥漫增大;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胃底静脉曲张12例、脾大6例,腹水3例.结论 CT异常影像改变和临床表现相结合,更有利于HPS的诊断.对HPS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的了解,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DGPET)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94例疑诊为肺部肿瘤的患者进行了CT、18FFDGPET全身或局部检查,并对这些患者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组织标本及痰液、胸腔积液的细胞标本进行了病理学检查。18FFDGPET图像分析采取单纯标准摄取值(SUV)法及目测与SUV值结合两种方法进行。SUV值法判定标准为:SUV值>25为恶性病灶,SUV值≤25为良性病灶;目测与SUV值结合法:根据病灶18FFDG摄取量与纵隔血池结构相比,并考虑SUV值、病变大小、形态及病史资料做出诊断。以病理及试验性治疗结果为确诊标准,分别计算18FFDGPET及CT在病变的定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全身远端转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对18FFDGPETSUV值法与目测结合SUV值法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1)确诊情况:本组58例患者肺部病灶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36例经病理检查或试验治疗证实为良性。(2)定性诊断:CT对肺部肿块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65%、68%、82%、49%;18FFDGPET单纯SUV法分别为91%、89%、90%、93%和87%,目测+SUV值法分别为95%、94%、95%、97%和92%。(3)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病理证实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肺泡癌50例临床资料及31例高分辨率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肺泡癌的临床诊断及胸部 CT 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3至2003年间我院收治的1050例新发肺癌病例中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肺泡癌的临床资料及1998至2005年中31例患者的高分辨率 CT 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肺泡癌患者中,女30例,男20例,平均年龄为(58.4±10.7)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咳嗽(20/50)。24例因肺部阴影而就诊的患者中20例无任何临床症状,多为早期结节型,病程最长4年。31例高分辨率 CT 检查的患者中8例为粟粒型,11例表现为结节型的患者中小泡征7例,钙化征7例;12例肺炎型患者中9例次出现低CT 值的实变影、假空洞征、网状影、磨玻璃影,2例出现碎石路征和 CT 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造影剂高峰时低密度的实变中血管影清晰可见)。结论肺泡癌仅占肺癌的4.76%(50/1 050)。肺泡癌尤其是结节型患者无临床症状者比例较高,且病程较长;定期行胸部 X 线检查很重要;胸部 CT 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