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对应用TPN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维亮  王俊义 《普外临床》1996,11(4):223-225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胃肠外营养引起小肠粘膜萎缩,原因为其不含肠道营养物质谷氨酰胺。近来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能刺激胃肠道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须有谷氨酰胺参与,可见二者对肠屏障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以TPN大鼠小肠和肌肉谷氨酰胺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TPN可致小肠粘膜谷安酶活性降低,而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高;TPN同时加用EGF后,小肠安酶活性相应地升高,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进一步提高。提示EGF可以通过改变TPN大鼠小肠放肌肉的谷氨代谢酶活性来增强肠道对谷氨酰胺的作用,从而阻止TPN所致的肠粘膜萎缩,保护肠粘  相似文献   

4.
应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肠道利用谷氨酰胺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标准TPN可导致血浆及各组织脏器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而TPN过程中同时加用EGF可防止肠道谷氨酰水平下降,同时还发现EGF可提高肠道对谷氨酰胺的摄取率。提示对长期采用TP支持的病人,同时应用EGF可作为一项保护肠粘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移植小肠黏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后第2天开始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至第10天,对照组(10只)行常规TPN支持,EGF组(10只)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重组人(rh)EGF 200μg·kg~(-1)·d~(-1),观察移植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参数: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和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肠黏膜蛋白质和DNA含量改变。结果移植前,肠黏膜形态学参数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并TPN后,对照组各项参数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而EGF组各参数与移植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EGF组移植肠绒毛高度为(284.47±31.58)μm,绒毛宽度为(99.37±11.57)μm,隐窝深度为(98.78±10.83)μm,黏膜厚度为(389.56±31.72)μm,绒毛表面积为(0.089±0.009)m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6.45±14.62)μm、(74.2±16.85)μm、(74.45±8.34)μm、(259.38±24.65)μm和(0.041±0.005)mm~2,P均<0.01。EGF组移植肠黏膜蛋白质含量[(84.65±8.32)mg/g wet w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73±11.45)mg/g wet wt,(P<0.05)]而与基准值[(92.64±10.52)mg/g wet wt]接近;DNA含量[(0.86±0.10)mg/g wet wt]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51±0.06)mg/g wet wt,(P<0.01)]。EGF组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而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嵴短小紊乱和微绒毛萎缩。结论EGF能较好保护大鼠移植小肠黏膜结构,维持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形态及功能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移植小肠萎缩及功能低下的预防作用。方法: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后自第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10天,对照组(n=10)行常规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支持,实验组(n=10)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结果:实验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因保持完好,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和微绒毛萎缩。实验组血浆^15N-甘氨酸丰度明显于对照组。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能维护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与功能,改善肠管对氨基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大鼠小肠和肌肉谷氨酰胺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TPN可致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而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高;TPN同时加用EGF后,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活性相应地升高,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进一步提高。提示EGF可以通过改变TPN大鼠小肠和肌肉的谷氨酰胺代谢酶活性来增强肠道对谷氨酰胺的利用,从而阻止TPN所致的肠粘膜萎缩,保护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32只。将两组大鼠制成烧伤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1、4、7、10d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变化。另取8只健康大鼠检测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1)与正常值比较,伤后EN组CD3^+、CD4^+、CD4^+/CD8^+降低但CD8^+升高,与各项指标大部分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伤后10d与EN组(CD4^+/CD8^+为1.26±0.10)比较,EIN组CD3^+、CD4^+、CD4^+/CD8^+(CD4^+/CD8^+为1.86±0.25)升高而CD8^+下降(P〈0.01)。(2)伤后4、7、10d,EIN组肠黏膜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S-IgA含量较EN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以提高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
前瞻性研究36例胃癌术后进行TPN支持病人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_(25)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常规TPN不能纠正胃癌术后病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但TPN添加精氨酸(Arg)则可促进IL-2生成增加,NK细胞活性增强,改善了胃癌术后病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本研究提示TPN添加精氨酸有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机体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黎沾良 《普外临床》1996,11(4):220-222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或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均可通过促进DNA、RNA?蛋白质及多胺的合成,而对胃肠道的发育成熟和促进胃肠道的再生、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创伤、应激的反应后胃肠粘膜损的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伤后营养与肠道免疫功能(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引起肠道免疫抑制,TPN更加得这种抑制,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和肠源性感染。创伤后尽早恢复经肠营养或TPN液添加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谷胺酰胺(Gln)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占人体内游离氨基酸库的25%~60%,正常血浆中浓度为0.6~0.9 mmol/L.长期标准TPN营养支持由于缺乏Gln,易引起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升高、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和肠道细菌异位等并发症,甚至导致肠源性败血症.本研究通过比较术后蛋白质合成、肝脏保护、免疫功能及胃肠道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探讨Gln强化的TPN在结直肠癌病人根治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SPF大鼠以TPN、TPN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经肠饮食(EN)三种营养方式支持一周后,造成创伤性休克,观察了大鼠在接受不同营养方式支持一周后,肠道屏障功能对严重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以及Ala-Gln是否具有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标准TPN组与EN组相比,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低下;肠固有层(LP)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及肠腔细菌分泌型IgA(S-IgA)包被率明显下降;盲肠粘膜菌群E.coli优势增殖,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倒置,肠上皮细菌粘附增多;肠道细菌移位率升高;死亡率(4/l2)高。而Ala-Gln组因添加肠道必需氨基酸Gln前体Ala-Gln,各参数接近EN组,肠屏障储备增加,死亡率下降。提示:标准TPN由于缺乏肠粘膜必需氨基酸(Gln)和肠道刺激,严重损伤肠屏障功能,创伤性休克可加重损害,促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对标准TPN进行改良,添加肠粘膜保护剂Ala-Gln对肠屏障有较好维持作用。这对临床创伤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胃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可引起肠粘膜萎缩、通透性升高,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和肠细菌移位,谷氨酰胺可减轻全胃肠外营养对肠道的不利影响,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本文就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的正性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手术后患者脏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消化道手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予以肠外营养(PN组)、基础型肠内营养(EN组)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GLN组)。3组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至术后第11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92.0kJ·kg-1·d-1,0.2gN·kg-1·d-1)。观察脏器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1)PN组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较其他2组为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11~0.24);(2)PN组CD3+、CD4+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的比值术后第11天低于术前水平,且其手术前后的差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4,0.001,0.006)。GLN组术后第11天与术前CD25+细胞百分比的差值明显高于PN组(P=0.01),比较EN组也有增高趋势(P=0.07);(3)术后第11天PN组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M)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4,0.05),而其他两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4)术后第11天,PN组患者血浆游离谷氨酰胺水平明显低于EN组和GLN组(P=0.001);(5)EN组的营养药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01)。结论PN组患者有较多一过性肝功能损害。在本研究条件下,肠内营养支持后可减轻免疫功能抑制,谷氨酰胺强化后这种免疫功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创伤引起肠道免疫抑制,TPN更加重这种抑制,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和肠源性感染。刨伤后尽早恢复经肠营养或TPN液添加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搪塞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支持后肠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及TPN-EGF组。实验持续14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颌下腺内EGF含量以及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FR含理。结果:TPN及TPN-EGF组大鼠人EGF含量均明显下降;TPN组小肠粘膜细胞中EG  相似文献   

19.
EGF对TPN大鼠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支持后肠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及TPN-EGF组。实验持续14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颌下腺内EGF含量以及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PR含量。结果:TPN及TPN-EGF组大鼠颌下腺内EGF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TPN组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FR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TPN-EGF组则未减少(P<0.05)。结论:内源性EGF分泌减少是TPN肠粘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EGF具有促进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及对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术前、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取(x±s)表示,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使用单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使用配对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红蛋白(HB)变化不显著。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而肠外营养组仅有ALB、PA、TP恢复正常,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的人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患者,总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和免疫力,促进快速恢复,安全高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